債券
基金
對多數人來說,「每月有現金流」一直是基金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特點之一。然而,隨著投資目標日益多元,過去那種單靠「配息級別基金」的做法,已難以同時滿足資產成長與現金流穩定的雙重需求。許多追求「現金流」的人,誤以為只能選擇平衡型或債券型基金,而與成長潛力較高的股票型基金無緣。
基金
隨著退休儲蓄意識抬頭,政府推動 TISA(台灣個人專戶投資帳戶)制度,鼓勵國人以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方式累積退休金。市場上也因此推出了專屬的「TISA 級別基金」,這類基金不僅申購手續簡便、投資門檻低,管理費更是比一般基金來得優惠許多。為什麼應該把握 TISA 級別基金帶來的優勢?1. 為何要開立 TISA 帳戶?台灣於 2025 年正式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口,退休金準備迫在眉睫。
基金
累積資產的關鍵在於「及早投入、降低成本、依賴專業」。政府推出的低費用 TISA 基金滿足前兩項,而透過鉅亨買基金,你更能疊加三重平台優勢:專屬「TISA 專區」讓搜尋一鍵到位;彈性的「定期定額+口袋帳戶」機制,使扣款日與資金目標緊貼你的生活節奏;以及「研究部+顧問團隊」每週市場洞見與客製建議,隨時為你導航。
基金
近期 AI 再度帶動科技股頻創新高,很多人怕高點震盪先獲利了結,手上資金卻又苦無去處。不管你是還想繼續搭上 AI 成長列車、尋找有機會落後補漲的便宜標的,又或者想先停泊在相對穩健的資產來等待下一個進場點,我們都幫你準備好了,趕快來看看!1. 基礎建設類股跟上 AI 擴產全球基礎建設類股目前本益比僅 19.6 倍,比過去五年均值 23.6 倍低了近兩成;同時股東權益報酬率已升至 11.3 %,資產報酬率也拉高到 3.4 %,獲利品質優於歷史平均。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三 (23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加大對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的批評,引發市場預期 Fed 可能於 2026 年出現領導階層更替,促使債券交易員加碼押注未來將大幅降息,提前布局 Fed 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利差擴大反映市場預期轉變交易員對 2026 年 Fed 降息幅度的押注已顯著升高,從 4 月預估的 25 個基點上調至目前的 76 個基點。
基金
剛開始學理財,常聽到「基金」這個詞。你可能會問:基金到底是什麼?買基金到底在買什麼?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快速認識「主動式基金」,幫助你打好投資的第一步基礎。1. 基金是什麼?基金,就像一個「大家一起集資,請專業人士協助打理資金」的大金庫。
基金
近期 AI 科技股的強勢表現,讓許多人看著股價一再創新高時,不免心生疑問:現在進場會不會已經太晚?是不是已經到了頂點?其實,AI 產業的發展仍在初期階段,市場正經歷結構性的深度變革。每一次的創高,反而都是新一輪產業升級的開始,而不是結束。1. 技術飛躍,改寫人類文明想像當前 AI 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尤其從 GPT 這類大型語言模型的問世,到能夠靈活操作的仿人機器人陸續登場,AI 技術正從單純協助人類,逐步邁向自動化與自我進化的新階段。
台股新聞
根據最新一周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投資人持續回補長天期美債 ETF,帶動整體債券 ETF 受益人數連 2 周成長,周增逾 7000 人。法人指出,債市利空逐步淡化,美國公債價格逢低仍具吸引力,相較於股市高波動性,債券整體更具防禦性,建議投資組合仍應將債券 ETF 納入配置。
基金
7 月 20 日,日本舉行第 27 屆參議院選舉,結果讓全球市場為之一震。執政多年的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聯盟不但喪失了參議院多數,更首次在參眾兩院皆無法單獨過半,創下自 1955 年自民黨成立以來的歷史新局。這場歷史性的慘敗為日本政局增添更多不確定性,然而,從長期觀點來看,這是否反而是孕育改革與轉機的起點?1. 參議院選舉結果揭曉,執政聯盟失守國會主導權本次第 27 屆日本參議院選舉,原本由自民黨與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最終僅拿下 47 席,未達過半門檻的 50 席。
台股新聞
台股今 (18) 日終場大漲 269 點,收在 23383 點,創下五個月來新高,台積電今日盤中也一度達 1160 元,追平歷史新高價,而外資不僅連四買,也斥資 222 億元敲進台積電 1.9 萬張,顯見對台積電後市的正向看法。三大法人合計買超 419.4 億元,外資買超 309.24 億元,呈現連四買,自營商也加碼 76 億元,同樣連四買,投信回頭買超 34.2 億元;期貨方面,外資大幅減碼空單 4207 口,未平倉空單水位降至 48010 口。
基金
美國重量級科技七巨頭將於 7 月下旬陸續公布財報,包含特斯拉、Alphabet、微軟、超微、Meta、高通,8 月起則有亞馬遜、蘋果、英特爾、思科、應用材料等,而市場主流 AI 的溫度計 - 輝達(NVIDIA)7/28 財報公布,科技巨頭財報結果有助釐清市場雜音,增添 AI 相關概念股漲升動能。
台股新聞
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和美國聯準會 (Fed) 利率決策,持續影響國際市場行情走向,面對高度不確定性,國泰證券今 (16) 日發布 7 月投資觀點,主要看好中港、日本、黃金和債券投資為正向。國泰證觀察債市發展指出,美元債券仍具市場優勢,美國投資等級債指數的殖利率處於 5% 以上的高檔水準,資金可望維持穩定流入美元投等債,且美銀認為債市將受到偏好殖利率的投資買盤 (如保險公司、退休基金等) 支持,因此,建議投資人可考慮高信評的優質標的,在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做為核心防禦部位。
基金
想像一下,每個月帳戶裡都會固定收到一筆可預期的現金流,這樣的「被動收入」不僅讓退休族群安心,也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小確幸。過去,想擁有這樣的現金流,通常只能直接購買債券,但動輒 5,000 到 1 萬美元的門檻,對多數人來說根本高不可攀。隨著投資工具進步,「債券型基金」悄悄改變了這個遊戲規則——現在只需要三千元,就能輕鬆入手一籃子原本難以觸及的債券資產。
美股雷達
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近期提出大膽觀點,指出全球股市正因政策轉向而「融漲」。他認為,投資者應採取「All In」策略,直至長期債券殖利率突破關鍵水位,最終引發市場崩盤為止。Hartnett 解釋,川普政府的政策路徑已從「財政戒毒」,轉為無節制的「財政狂歡」模式,目標是透過製造「一個美麗的大泡沫」來支付巨額帳單。
債券
日本長期債券市場周一 (14 日) 進一步下跌,殖利率大幅上漲,引發全球債券市場的擔憂。這波波動讓許多人聯想起 5 月份席捲全球市場的漲勢,當時也出現了殖利率飆升的現象。日本 40 年期公債殖利率帶頭飆高,周一午盤交易中躍升 17 個基點,30 年期公債殖利率接近 5 月的歷史高點,20 年期公債殖利率則觸及 2000 年以來的最高水準。
台股新聞
AI 伺服器族群出現超額下單疑慮,股價修正壓力加劇,重電防禦族群順勢出量上攻,市場資金正加速轉向新主流。〈三大變數導致觀望氣氛升高,AI 熱門股漲多拉回〉台股今日開低走低,成交量僅 2713 億元,價跌量縮的盤勢結構反映出資金觀望與市場猶疑情緒,量能不足的背後有三項變數同時發酵,首先,本週三為期指結算日,法人在部位調整上轉趨保守,加上國安基金於今日召開例會,市場預期可能將宣布退場,使得市場失去心理支撐,最後川普週末宣布墨西哥關稅政策,針對 AI 伺服器徵稅水準高於市場預期,短期利空消息需快速反映,對科技股形成壓力。
基金
期盼已久的低管理費 TISA 專戶終於登場(3 分鐘快速瞭解 TISA 帳戶是什麼?),許多人打開績效頁卻發現 TISA 級別一片空白,連帶有數據的 R 級別也僅能回溯三年,到底該怎麼選?其實 TISA 與主級別投資標的一致,兩者差別僅在費用率的細微落差;掌握母基金過去表現,便能大致勾勒 TISA 的可能走勢。
ETF
上市櫃公司陸續公布營收,其中 AI 相關供應鏈表現亮眼,但台灣輸美關稅稅率遲未公布,台股呈區間震盪走勢,投資人則小量回補台股 ETF。根據最新一周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台股 ETF 受益人數周增 1.7 萬人,其中高股息 ETF 受益人數周增 6187 人。
基金
美日談判陷入僵局,主要卡關在 2 項議題,一是農產品,川普更是在社群發文指責日本國內面臨米荒,卻拒絕進口美國稻米;另一個是日本無法接受高達 25% 的汽車關稅。而日本之所以態度強硬,在於這兩項爭議不僅牽扯經濟利益,更是與日本國內政治局勢密切相關,此次談判時間點相當敏感,日本參議院改選在即,而農民與汽車業工人更是自民黨長期支持基本盤,若對美讓步,恐流失大量票源並衝擊選情。
基金
美國總統川普 7 月 7 日起發出一波波對等關稅稅率通知函,台灣遲未等到通知函。在前景未明下,台股投資人只敢做短不敢做長。理財專家建議,現在有一檔高股息 ETF 配息率逼近 15% 適合做為資金避風港,將於 16 日除息,最後買進日只剩倒數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