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從美債到日債 為何全球政府公債同步遭拋售?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全球債券市場正籠罩在新一波的賣壓之下,先前被視為全球最安全資產之一的政府公債,如今正面臨投資人信心的嚴重侵蝕。市場的主要憂慮來自於對持續性通膨、各國龐大的債務發行量,以及對財政紀律鬆弛的疑慮,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全球債券殖利率的飆升。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從美債到日債 為何全球政府公債同步遭拋售?

全球主要市場殖利率同步飆升

這股拋售潮的影響範圍遍及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作為全球債市的指標,其基準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自 7 月中旬以來,首次升至近 5% 的關鍵心理關卡,達 4.999%。

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債市也未能倖免:

  • 英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攀升至 5.75%,創下自 1998 年以來的新高。
  • 日本 20 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升至本世紀以來的最高點。
  • 澳洲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則回升至 7 月時的高位。

瑞士寶盛固定收益研究主管 Dario Messi 表示:「當前的動態進一步證明,投資者對超長期票據的興趣明顯減弱,不僅來自私人投資者,而且來自通常為這一領域提供更穩定需求基礎的機構投資者。」

儘管歐元區的債券周三 (3 日) 早盤一度逆勢中止了連續 3 天的漲勢,但全球債市的整體趨勢顯然是偏向疲軟的。彭博一項全球債券回報指數在周二單日下跌 0.4%,創下自 6 月 6 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彭博追蹤的全球十年期以上政府公債的到期殖利率,也攀升至 2009 年 7 月以來最高,凸顯了持有長天期債券所面臨的持續性壓力。

拋售潮背後的三大壓力源

綜合來看,這波全球性的債市拋售潮反映了交易員對幾個核心問題的深切擔憂:

1. 政府支出與通膨後果:市場普遍擔心,各國政府為應對經濟挑戰而採取的大規模支出計畫,將可能帶來難以控制的通膨後果,進而侵蝕債券的實質回報。

2. 龐大的供給壓力:周二大量的企業債發行,加上各國政府為籌措資金而持續發債,形成了巨大的供給壓力,使得債券價格承壓。

3. 央行獨立性疑慮:市場對美國聯準會 (Fed) 的獨立性感到不確定,這也加劇了市場的波動。

野村控股策略師 Andrew Ticehurst 指出,「赤字和債務問題無法輕易或迅速解決」,因此他認為「殖利率曲線變陡峭將成為新常態」。彭博市場即時策略師 Mary Nicola 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她認為「對債務可持續性和停滯性通膨風險的擔憂,正持續對長天期債券構成壓力」。

「陡峭化交易」成市場新寵

在長天期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飆升的背景下,一種被稱為「陡峭化交易」(steepeners) 的策略正受到市場歡迎。這種策略的核心是押注長天期與短天期債券之間的殖利率差距將會擴大,並從中獲利。

近期已有案例證明此策略的有效性。例如,紐西蘭央行在 8 月如預期降息後,發表了出乎意料的鴿派聲明,導致其殖利率曲線變得更加陡峭。印尼央行上個月也意外降息,同樣引發了類似的市場反應。

貝萊德投資研究所策略師們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國 30 年期公債殖利率上升而 2 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標誌著「一種不尋常的情況,反映出投資者希望持有長期債券能獲得更多補償」。

隨著市場預期聯準會未來可能面臨降息壓力,交易員傾向於買入對貨幣政策變化最為敏感的短天期票據。富蘭克林坦伯頓 (Franklin Templeton) 基金經理人 Andrew Canobi 表示,他們正佈局 2 年期美國公債的表現將優於 10 年期公債。

他分析稱:「通膨正被艱難地拉回目標,財政壓力巨大,勞動市場依然穩固,而央行卻在這種背景下降息」,因此他傾向於「增加而非減少」這類部位。這也再次印證了市場對於殖利率曲線將持續陡峭化的預期。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