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台股新聞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與台積電 (2330-TW)(TSM-US) 今 (24) 日宣布,共同打造一日探索式學習課程,今日辦理第一場「國研院半導體中心 & 台積電高中生半導體科普營」(晶片製造模組),讓高中學生實地走進半導體中心晶片製造現場,體驗半導體製程的關鍵技術,並與半導體工程師直接對談,激發對科技的好奇與未來學涯方向的思考。
台股新聞
台股在國際股市續強的正面氛圍中開高震盪,量價背離現象再度浮現,但日 K 線收十字線暗示轉折訊號,盤面個股結構已出現明顯矛盾,部分族群估值偏高、資金輪動快速,投資人該積極卡位還是謹慎觀望?〈技術面轉折訊號浮現,指數穩中藏隱憂〉台股今日開高震盪收紅,終場收在 23373 點,成交量 3407 億元,看似行情穩定,實則潛藏轉折跡象,日 K 棒收十字線、伴隨明顯的量價背離,進一步強化轉折氛圍,讓市場陷入兩難,是要力拚創高?還是該順勢退場、保住獲利?這種衝關卻縮量的格局,從技術面看是一種警訊,連續兩日反彈後,市場追價力道未見放大,大盤在高檔位置,需特別留意後續如果缺乏買盤支撐,容易形成技術轉折壓力。
台股新聞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 (24) 日指出,2025 年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將達 1255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 7.4%。在先進邏輯、記憶體和技術轉型帶動下,2026 年設備銷售額可望進一步提升至 1381 億美元,年增 10%。
台股新聞
川普公布《美國 AI 行動計劃》,輝達、AMD 等半導體股受惠上漲,特斯拉 Q2 財報全面衰退,能源業務亦下滑。今晚英特爾 18A 製程進度,將是檢視 AI 產業真實需求的關鍵風向球。一、美股 / 全球市場動態全球市場動態美韓貿易談判傳出新進展 市場消息稱,韓國正尋求與美國達成類似日本的 15% 關稅協議,並可能承諾至少 1000 億美元的對美投資,以換取優惠待遇。
歐亞股
SK 海力士在公布創新高的財報後,概述了加快先進記憶體晶片產能投資的計畫,反映出人工智慧需求激增,以及其維持領先競爭對手的努力。SK 海力士第二季的營業利益暴增 68%,超出預期。該公司表示,現在計劃主動加速包括高頻寬記憶體(HBM)在內的投資。
台股新聞
台塑 (1301-TW) 集團旗下公司台塑生醫,今 (24) 日於亞洲生技大展上表示,台塑生醫此次,聚焦「精準檢測」、「精準修護」、「精準治療」三大面向,展現台灣生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本次展覽也結合核心研發與臨床應用,展出 5 大亮點技術,包括 Bio-FET 生物晶片平台,結合半導體與生醫技術,盼打造生技應用新藍海。
科技
日本晶片製造商 Rapidus 近日宣布成功試產先進 2 奈米晶片,預計於 2027 年正式進入量產階段。此消息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投下震撼彈,可能打破台積電和三星長期以來在先進製程領域的壟斷局面。Rapidus 的快速崛起引發外界好奇,因為日本在晶片製程領域曾一度落後,甚至難以量產 40 奈米晶片。
歐亞股
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 周四 (24 日) 公布,其第二季出現 1.33 億美元的虧損,表現遜於市場預期的 5620 萬美元利潤。儘管如此,公司營收超越目標,並預期第三季業績將持續成長,顯現市場復甦的早期跡象。這家歐法義晶片製造商此次營運虧損,主要歸因於 1.9 億美元的資產減損、重組費用及其他成本。
台灣政經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4)日在行政院會聽取國科會「晶片驅動產業創新再升級 - 生醫與農業領域推動成果」報告後表示, 「晶創台灣方案」是推動賴清德總統「人工智慧島」與「健康台灣」國政願景重要的關鍵基礎,透過晶片與 AI 關鍵技術,驅動產業創新及普惠應用,他並責成各部會以「台灣 + 1」的模式積極與世界鏈結,目前該方案參與已有 59 家電子、生技、醫材及農業、模具等傳統業者加入。
美股雷達
超微 (AMD-US) 執行長蘇姿丰 (Lisa Su) 表示,她的公司向台積電 (TSM-US) 採購的晶片,美國廠硬是比台灣廠同款的貴了 5-20%,但是仍有買單的道理。蘇姿丰周三 (23 日) 接受彭博電視採訪,她表示,雖然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的晶片比台廠同款貴了「超過 5% 但少於 20%」,但貴得卻很值得,因為台積電正在推動晶片供應多元化,這會減少整個產業再次經歷疫情期間的供應鏈中斷問題。
美股雷達
據《CNBC》周三 (23 日) 報導,汽車與工業半導體供應商德州儀器 (TXN-US) 周二盤後公布財報與發布財測警告,指出關稅政策持續造成衝擊,第三季每股盈餘預估中位數 1.48 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1.50 美元,股價周三重挫逾 13%。
國際政經
川普政府周三 (23 日) 發布一項人工智慧 (AI) 政策藍圖,提出大幅鬆綁監管、擴充資料中心能源供應,並強化出口管制與基礎建設,試圖鞏固美國在全球 AI 競賽中的領先地位。川普表示,這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手段」,並強調美國必須「毫無爭議地主導全球科技」。
台股
台股今日因受美日對等關稅「落地」為 15% 而大受鼓舞,終場上漲 330.75 點,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今(23)日在第三季經濟展望記者會中表示,儘管美國對台灣可能實施對等關稅,但整體影響可能低於 4 月初預期,主要因科技類產品已被排除在外,受影響的產品總值約 300 億美元,僅佔美國自台灣進口總額的 26%。
台股新聞
當前台股雖出現反彈,但盤面資金明顯轉向,顯示修正尚未結束,高估值的 AI 與電子股持續面臨調節壓力,盤面資金明顯轉向防禦型族群,重電、生技等個股獲得青睞,短線應留意風格切換,策略上應「調節高估值、布局低基期」,選股比追指數更關鍵。〈高估值電子股持續承壓,資金加速汰弱換強〉台北股市今天強彈,收復昨日黑 K 棒,順利站回 23000 整數關卡,成交量 3522 億元略高於月均量,整體氣氛看似樂觀,但若深入觀察盤面結構,不難發現資金實際上已呈現轉向而非齊漲的態勢,昨天智霖老師在直播中就已提醒,只要量未急縮,就不會出現系統性大修正,但行情重點不在指數,而在資金的流動方向,昨天大盤重挫後,市場出現明顯恐慌,單日融資大減 60 億元,內資中實戶也逢高調節電子持股比重,今天的強彈主要是由權值股與部分低基期族群所帶動,高估值 AI 科技類股則持續修正。
台股新聞
微程式 (7721-TW) 將於 7 月 29 日正式掛牌上市,此次釋出 903 張辦理公開申購,申購價格為 53 元,於今 (23) 日完成抽籤;展望後市,微程式隨著下半年交通運輸新專案啟動,加上半導體感測業務開始發酵,今年營收將續揚。微程式已於 7 月 18 日完成競價拍賣,總拍賣股數 3,613 張,得標價格介於每股新台幣 67 至 90 元之間,加權平均價格為 69.58 元,承銷價為 53 元。
美股雷達
半導體業風向球德州儀器 (Texas Instruments)(TXN-US) 周二 (22 日) 盤後重挫近 12%,儘管第 2 季財報表現不俗,但第 3 季財測未讓市場驚豔,加上高層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的發言難以讓分析師樂觀,令投資人擔憂關稅帶來的需求恐怕持續不久。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今 (22) 日宣布,與子公司鴻揚半導體正式通過由英國標準協會 (BSI) 核發的 ISO 37301 合規管理系統國際驗證,成為台灣首家取得企業,提升面對國際出口管制、技術移轉、貿易法規應變能力,強化全球競爭信任基礎。
台股新聞
台股出現攻擊量反轉向下,成交量放大卻未能支撐漲勢,顯示補漲行情已進入估值修正階段,電子族群失守均線、投機氣氛轉濃,資金開始尋找防禦型避風港,補漲走完、資金撤出,該怎麼操作?本篇帶你看懂結構、掌握節奏。〈攻擊量向下修正,市場進入防禦期〉台北股市今天出現明顯回檔,指數開高走低,終場跌破 23000 點,跌幅達 1.51%,成交量雖然放大到攻擊量 4353 億元,但方向卻是向下修正,這代表市場資金雖然活躍,卻是用在調節與獲利了結,這也驗證了智霖老師在週六直播與 LINE 上提前示警的,補漲結束後就會進入估值修正階段。
基金
隨著全球資本市場對科技股熱情高漲,台灣亦加速推動「AI 新十大建設」,力求在新一波人工智慧浪潮中占據關鍵地位。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昨(21)日指出,強勁的 AI 資本支出趨勢與有利的貨幣動態,將支撐科技股長期投資機會,預估 2025 年全球科技股盈利增長可達 12%,瑞銀建議聚焦最優質的半導體,以因應低能見度與關稅風險,而台股亦可望在政策與資金加持下獲雙重利多。
美股雷達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 (TSM-US) 在最新財報亮眼帶動下,股價上週創下歷史新高,市值正式突破 1 兆美元,成為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半導體企業之一,在 AI 浪潮下,未來仍擁有廣闊成長空間。不過,關稅可能會成為一大阻礙。根據《巴隆周刊》報導,市場普遍看好台積電的中長期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