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
國際政經
綜合外媒報導,加拿大經濟在 6 月出現溫和成長,避免第二季步入萎縮,表現優於市場與加拿大央行 (BoC) 的預期,顯示外界對貿易戰衝擊的悲觀預測可能過度。加拿大統計局 (StatsCan) 周四 (31 日) 公布初步數據,6 月工業產值型國內生產毛額 (GDP) 月增 0.1%,扭轉 4 月與 5 月連續 0.1% 的月減,推動第二季經濟折合年率料成長 0.1%。
台股新聞
主計總處今 (31) 日公布我國第 2 季實質經濟成長率 (GDP) 概估值為 7.96%,較 5 月預測數大幅上修 2.73 個百分點,更創 2021 年第二季以來新高,原因在於外需和民間投資均優於預期,其中,外需對經濟成長貢獻達 5.77 個百分點。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 2025/07/30)野村腳勤觀點:兩個方向看待潛在財報匯損今年第二季新台幣兌美元強力升值,成為出口商與投資人心中的一大痛點,雖然今日來看它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對關心出口商第三季財報的讀者們來說,該如何看待此事?或是潛在匯損是否已反映於現階段股價之上?我們建議無需著急,但勿忽視。
歐亞股
日本央行在周四 (31 日) 結束的政策會議上,一致投票決定將基準利率維持在 0.5% 不變,這已是連續第 4 次會議按兵不動,符合市場普遍預期。然而,根據其發布的季度經濟展望報告,央行大幅上調了其通膨與經濟成長預期,此舉被市場視為日本央行可能更接近下一次升息的明確訊號。
美股雷達
美股主要指數周三 (30 日) 開高後走勢趨穩,投資人消化優於預期的美國第二季經濟成長數據,並靜待聯準會 (Fed) 利率決策及大型科技股財報。美債殖利率走揚、美元連續第五日上漲,顯示市場在強勁經濟數據下對 Fed 後續政策保持觀望。截稿前,道瓊工業指數漲近 10 點或 0.0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近 60 點或近 0.3%,標普 500 指數漲近 0.1%,費城半導體指數漲近 1.0%。
美股雷達
美國商務部周三 (30 日) 公布數據顯示,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 (GDP) 季增年率 (SAAR) 初值報 3%,優於市場預期的 2.3%,並扭轉第一季因進口增加及消費疲弱導致的 0.5% 萎縮。此成長主要受出口回升及消費力道重振帶動,即使川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持續實施,經濟仍展現強勁韌性,但內部需求放緩及通膨壓力仍令市場緊盯聯準會 (Fed) 下一步動向。
歐亞股
綜合外媒報導,歐盟統計局 (Eurostat) 周三 (30 日) 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二季經濟微幅成長 0.1%,優於市場預期,展現一定韌性,但德國、義大利經濟萎縮及貿易不確定性仍成隱憂。數據顯示,歐元區經濟在美國關稅政策影響下,雖然比前一季明顯放緩,但仍未陷入停滯。
基金
日本股市 4 月吸引大量外國資金,根據日本財務省統計,外資於 4 月買超日股金額高達 3 兆 6,759 億日圓,創下歷年單月最高紀錄,也使得年初迄今 (截至 7 月 28 日) 外資對日股持續買超。野村投信表示,與其他成熟股市相比,日股之所以能成為投資美國以外成熟股市的不二選擇,包含:1) 日本資本市場發展已相當成熟、股市總市值在成熟國家中僅次於美國。
美股雷達
《CNBC》周二 (29 日) 公布最新調查顯示,美國財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聯準會(Fed) 前理事華許 (Kevin Warsh) 與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 (Kevin Hassett) 為接替現任 Fed 主席鮑爾的三大熱門人選,三者支持度幾乎呈現「三強鼎立」。
國際政經
美國 6 月商品貿易逆差收窄幅度超過預期,主要反映進口在關稅生效前的囤貨潮結束後出現廣泛回落。根據美國商務部周二 (29 日) 公布的數據,6 月商品貿易逆差縮減 10.8% 至 860 億美元,低於外媒訪調所有經濟學家的預估。6 月商品貿易逆差縮減 10.8% 至 860 億美元。
台股新聞
亞馬遜旗下雲端服務 AWS(Amazon Web Services) 今 (29) 日舉辦台灣雲端高峰會,台灣暨香港總經理王定愷表示,全球供應鏈正面臨地緣政治與氣候變遷等多重挑戰,客戶也至世界各地生產,公司也利用雲端服務降低客戶轉移產地的成本與時間,並強調,企業面對未來競爭,「不能只是談論 AI,而是要真正運用 AI、部署 AI」。
基金
市場等待台灣關稅談判結果,近日加權指數狹幅震盪,加上半導體晶片關稅亦可能在近期有相關消息,台股料將維持高檔震盪。隨著各國對等關稅即將於 8/1 塵埃落定,加上美國與日本已達成重要貿易協定,整體投資環境逐漸明朗,企業接單能見度與營收展望也因此更加清晰,投資氣氛逐步回溫;此結果不但激勵日本東證指數 (TOPIX) 於 7 /24 收盤創下歷史新高,也帶動亞洲鄰國 (包括台股) 的利多氣氛跟著水漲船高。
基金
關稅戰川普大獲全勝談判籌碼決定稅率,全球供應鏈重新洗牌各國關稅稅率逐漸塵埃落定,最新亮點在 7/23 日本達成協議,將關稅降至 15%,並以汽車與農產品市場讓步換取低稅率。談判籌碼較弱的印尼、越南與泰國,為獲取低稅率,不得不承諾對美零關稅並全面開放市場;反觀日本、韓國與歐盟,憑藉汽車與半導體等產業優勢,保有更大的談判空間與主導權。
美股雷達
《路透》周一 (28 日) 報導,美國聯準會 (Fed) 本周預料將維持利率不變,即便總統川普再度公開施壓要求降息。市場普遍認為決策委員會內部將展開激烈辯論,且至少可能出現一至兩位理事罕見投下贊成降息的反對票。大多數決策官員擔憂,川普的關稅政策可能破壞過去抑制通膨的努力,使維持當前政策更具說服力。
美股雷達
近期美國股市表現強勁,標普 500 指數上周五收於歷史新高,創下自 2021 年 11 月以來,首次連續一周每日創新高紀錄。那斯達克指數在 10 個交易日中第九次創下收盤新高,而道瓊指數也逼近去年 12 月的紀錄高點。華爾街市場預計本周開盤將走高。
國際政經
馬來西亞央行 (BNM) 下調了 2025 年的經濟成長預測,以應對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影響。BNM 目前預計經濟將在 4% 至 4.8% 的範圍內擴張,低於先前預測的 4.5% 至 5.5%。同時,今年的通膨預測也從 2% 至 3.5% 下修至 1.5% 至 2.3%,這反映了成本和需求前景的溫和化。
基金
近期美股屢創新高,國際股市投資氣氛佳,助長台股的上攻氣勢,加上台積電法說會樂觀,台股可望續多頭氣氛,本周美國科技股將陸續公布財報,根據研調機構的預測,美國整體科技股獲利成長將呈雙位數,預期財報表現可期,有利台股維持震盪走高的局面。台積電近幾次財報表現不斷優於預期並帶動股價上攻,然而這也將持續推升市場對未來營運的期待,基期墊高有可能使得股價出現震盪,投資人應留意波動不宜過度追價。
基金
輝達宣布在台灣設立 AI 總部,直接將台灣推上全球 AI 供應鏈的關鍵位置,台股也因為 AI 供應鏈奮起,未來供應鏈業績將持續成長,台灣相關 AI 供應鏈有機會受到拉抬,有利台股後市動能。野村投信表示,步入 8 月後,台股不免將面臨新版對等關稅上路,以及潛在的半導體關稅威脅,加上 Q2 財報中的匯損壓力與 Q3 訂單下滑風險,短期股市可能受拖累而有回檔風險,相關風險投資人需審慎因應市場可能的波動。
歐亞股
歐洲央行 (ECB) 周四 (24 日) 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結束今年以來連續四次的降息循環。隨著歐元區通膨回落至 2% 的政策目標,決策官員在重大經濟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下選擇暫停寬鬆,尤其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至今尚未明朗。ECB 自 1 月以來場場會議調降利率,將主要存款利率從 3% 下調至 6 月的 2%。
國際政經
南韓總統李在明上任至今 (24) 日屆滿 50 天,但擺在這位新任總統面前的卻是令人憂心的經濟成績單。最新數據顯示,南韓經濟正面臨 1997 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南韓兩大經濟支柱三星電子和 LG 電子近日公佈的今年第二季初步財報顯示,兩家企業獲利分別較去年同期暴跌 55.94% 和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