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大賣空本尊再發AI泡沫論 引爆時機未到? 台積電獨領風騷

摩爾投顧-謝晨彥分析師

近期大賣空本尊 Michael Burry 再度引發關注。他過去成功預警次貸風暴,現在卻直指 AI 資本支出過度膨脹、需求不如預期,並認為市場正忽略巨大獲利落差。他甚至放空輝達(NVIDIA)與 Palantir,並聲稱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對經濟的樂觀態度,與 2005 年葛林斯潘對房市泡沫視而不見「非常雷同」。Burry 指出:平均每年 4000 億美元的 AI 資本支出,未來可能累積到 3 兆美元,而實際應用端卻未同步成長。從邏輯來看,這些質疑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對資本市場過熱的提醒;然而,若問我是否認同他對泡沫的時間判斷,我的答案是——想法認同,但時機過早。原因在於當前的發展仍處於「基礎建設期」,而非「獲利成熟期」,相當於高速公路建好之前,車流尚未全面湧現。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大賣空本尊再發AI泡沫論 引爆時機未到? 台積電獨領風騷 (圖:shutterstock)

要理解 AI 的產業週期,必須回到投入與產出之間的時間差。台灣在推行十大建設初期,高速公路剛開始建造時,也有人質疑「真的需要這麼多道路嗎?」然而車流量在幾年後爆炸成長,一條不夠用,才繼續擴建第二條。AI 的現況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資料中心、伺服器需求擴張,都是在為未來的應用鋪路。像是 Google 推出 Gemini 3,正是應用面逐漸出現的例證。我認同 Burry 對泡沫現象的觀察,但這個泡沫不是現在會破,而是可能五年後,在應用不如預期時才浮現。換言之,2024–2025 是「蓋高速公路的時代」,不是「塞車的時代」。當下批評資本支出過高,就像在 2030 年的應用成熟之前,提前假定高速公路永遠沒車上路一樣。這種時間差思考,是市場投資者需要補上的視角。


雖然輝達近期因 Google TPU 的競爭壓力受到質疑,但實際上,這對台灣產業是利多,不是利空。原因很簡單:Google 的 TPU 由台積電代工,此外日月光、廣達也直接受惠。換言之——不管是 GPU 還是 TPU,台灣都賺得到錢。更重要的是,市場對輝達的壓力感,並非實質需求消失,而是競爭者出現。這是良性競爭,不是死亡競爭。一如我以亞洲最強分析師自例:當沒有對手時,你可能放慢腳步;當有強敵出現,你被迫進化,這將促進整體產業的推進。輝達若降價,將降低資料中心採購成本,加速 AI 普及;而 GPU 、專用模型 ASIC、TPU 共同成長,也意味著整體市場擴大,而非單一品牌被取代。這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共同擴張海量新市場」。

再從市場資金的流向來觀察,全球避險基金近期已大舉回補美國科技股持倉,因為降息預期升高,去槓桿已逐漸結束,重新聚焦 AI 與半導體,甚至醫療保健領域。市場先前的賣壓,大部分不是來自基本面惡化,而是短期情緒波動。當恐慌指數下降,美股回檔 4% 就能吸引買盤進場;這顯示資金並未離場,而是在等待合理修正後進攻的機會。Dell 最新財報顯示第四季營收與 EPS 超乎市場預期,AI 伺服器成為成長主軸,這更加反證 AI 應用不是空談。另外,根據瑞銀研究資料,AI 資本支出在 2026–2030 年間將高達 4.7 兆美元,年化成長率 25%。目前相關公司的平均本益比約 30 倍,而 2000 年網通泡沫時是 70 倍。即便想讨论泡沫,現在恐怕還不夠資格叫「過熱」。而且目前 AI 僅佔全球 GDP 的 1%,遠低於歷史基礎建設浪潮中的 1.5–4.5%。這說明應用的上升空間仍非常巨大,遠未到見頂時刻。

回到台股分析,瑞銀指出,在 AI 浪潮下,台灣將是最大受惠者之一,建議投資組合中 AI 相關比重可達 30%。台灣科技股本益比低於全球平均 37%,顯示仍有上漲的空間。再觀市場走勢,近期台股強勢挑戰月線,若能站穩月線之上並消化壓力位,指數結構有望走出「季線上揚、月線翻正」的再出發型態。短期內,月線因高扣抵而下彎,但季線因低扣抵而上揚,若能站上並橫盤整理,結構將改為有利多方的攻擊格局。這正是基本面與技術面產生共振的時刻。

再觀察成分股的部分,首先是護國神山台積電 (2330),若要站穩市場信心,必須先突破 1450 元,再於高位區域震盪整固。面對月線反壓,過程伴隨震盪是必然的,但只要時間換空間,月線將重新翻揚。另一檔 AI 指標股,廣達(2382) 目前仍面臨季線壓力,當前策略是等待站上季線才可視為翻多,形成月季線黃金交叉。現在 AI 需求強勁,連阿里雲都提出算力不足、需要二至三年擴產的訊號,意味著市場並非將進入萎縮,而是進入擴張周期。我仍要強調:真正的 AI 泡沫不會現在引爆,因為當前仍在 AI 三階段中的一至二階段過渡期中。所以,當市場修正時,是換手,不是死亡。

而且接下來推動台股突破的催化劑,將一一到位。首先是「基本面利多連發」:10 月外銷訂單的強勁數據,預示著 11 月的出口與營收也將繳出亮眼成績,這些好消息將在 12 月初公布,成為點燃行情的火種。其次是「內資作帳」:投信法人在歷經前一波修正後,績效壓力巨大,勢必會順著這波基本面利多,積極拉抬持股,尤其是「中型 100」與「富貴 50」等中小型成分股。第三是「集團作帳」的傳統戲碼。最後,則是「外資干擾降低」:隨著感恩節與聖誕假期到來,外資賣壓減輕,將主控權交還給內資。這四大要素的完美交會,正是我多次強調年底行情可期的主因。

十二月將是整年布局中最關鍵的黃金時刻——真正該恐懼的不是跌,而是你在別人恐懼時沒敢出手;真正的贏家,往往是在市場最黑暗時看得最清楚的人。只要抓緊主流、順勢操作,這波行情將會是你超車別人的最佳舞台。

還不知道怎麼選股的粉絲朋友,趕快到我的 Line(@gp520),輸入” BUY”

也可以到我的直播,來了解我對近期盤勢的看法

股怪教授每日直播,最專業及最有內容的節目,一定要收看呦!
每天都準備最即時的資料,要跟各位投資朋友分享。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