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選舉鋪路?川普打壓哈佛與常春藤盟校背後動機有「這三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川普重返白宮以來,其政府對哈佛大學及其他常春藤盟校祭出一連串高壓政策。表面上打著「反猶太主義」與「校園激進主義」旗號,但實際上背後可能藏有更深層的政治與意識形態動機。
分析人士指出,川普此舉意在削弱美國高等教育機構的自主性,重塑教育價值觀,使其更符合共和黨的保守派立場,並同時達到削減預算的計畫。
教育成文化戰爭戰場,川普誓言清除「覺醒主義」
專家指出,川普政府對名校的攻擊可視為其「文化戰爭」策略的一部分。多年來,共和黨持續批評高等教育體系過度自由派化,特別是對多元、公平、包容(DEI)政策、性別研究課程與歷史敘事等「覺醒主義」(wokeness)內容展開攻擊。
川普在競選與執政期間多次承諾「清理校園極端思想」,並提出廢除教育部、凍結名校資金等措施,以展現其對保守派選民的承諾。這些措施不僅對抗「精英文化」,也為其爭取 2026 年中期選舉鋪路。
川普政府干預名校運作,意圖削弱自由派教育堡壘
此外,川普此舉也是為了讓削弱自由派教育堡壘。
哈佛、哥倫比亞等常春藤名校長期被視為自由派知識堡壘,經常與共和黨政策立場發生衝突。川普政府藉由凍結科研資金、施壓招生與社團政策,試圖迫使這些學術機構向政治力量低頭。
這種做法延續了佛州《停止覺醒法案》的邏輯,該法限制公立學校在種族與性別議題的教學內容,顯示共和黨正試圖全面主導教育敘事。
專家警告,若干預持續,將嚴重侵蝕學術自由,並可能削弱美國高教的全球聲譽與學術領導地位。
凍結科研資金背後的預算與戰略考量
除意識形態因素外,川普政府對高校科研資金的凍結也被視為財政改革的一環。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哈佛大學 2024 年度有近 40% 的研究預算來自聯邦資助,涵蓋醫學、人工智慧、氣候變遷等核心領域。
然而,川普政府凍結資金並提倡資源重新配置,例如將預算轉向國防或能源等優先領域,凸顯其「精簡政府、提高效率」的政策主軸。但此舉引發全美學術界強烈反彈,多次出現大規模抗議活動。
專家警告,若對頂尖大學的資金支持持續減少,勢必衝擊美國在醫療創新、AI 發展與氣候科技等領域的競爭優勢。
川普政府對哈佛及其他名校的打壓行動,已不再只是政治或意識形態層面的攻防,更可能直接影響美國高等教育與科研生態的未來走向。
若高教體系因政治干預而失去獨立性,不僅學術自由將面臨危機,全球對美國大學體系的信任與吸引力也可能大幅下降。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