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禁哈佛招中國學生 中國外交部稱:只會損害其在國際上的聲譽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美國川普政府近期宣布限制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措施,引發中國官方與社群輿論的強烈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公開反對此舉,批評美國「將教育合作政治化」,強調該政策「只會損害美國自身的國際形象與聲譽」。
根據《CNN》報導,中國網友在微博等社群平台上掀起討論熱潮,不少人批評美國此舉「自毀長城」。有網友戲稱:「看美國自斷人才來源真是好笑」,也有評論指出:「哈佛如果失去招收國際學生的能力,還算得上世界名校嗎?」
該政策由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發布,被視為川普政府收緊國際學生簽證政策的延續。此舉不僅升高哈佛與白宮的對立,也象徵美國對外籍學生態度的重大轉變。作為移民打擊行動的一部分,已有數百名國際學生的簽證遭撤銷。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這些學生曾為美中之間的文化與教育交流建立重要橋梁。但此次事件反映出兩國關係持續惡化的現實。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 Kristi Noem 甚至指控哈佛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並涉入與軍事研究相關的合作計畫,引用國會議員致函要求調查哈佛國際合作的信件內容。
針對這些指控,哈佛大學尚未正式回應媒體查詢,但在其官方網站上聲明表示:「我們將持續歡迎來自全球 140 多個國家的國際學生與學者,他們不僅豐富哈佛,也對美國社會做出貢獻。」
來自中國的 30 歲哈佛甘迺迪學院學生 Fangzhou Jiang 表示,在得知自己可能失去學生身份時感到「極度震驚」。他說:「從小我就認為,世界最頂尖的學府就是哈佛。」
川普政府曾在第一任期發布禁令,限制與中國軍方關聯的大學畢業生取得美國 STEM(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領域的簽證,試圖防範中國學生從事間諜活動。這項政策對中國留美學生產生重大衝擊。
過去一年中,已有多位原本任職於美國高校的中國籍學者選擇返回中國,轉任當地知名大學,顯示美中之間出現「人才回流」的趨勢,突顯教育與人才交流格局的變化。
22 歲的中國學生 Sophie Wu 已獲得哈佛研究所錄取,但目前卻因政策變動陷入不確定的未來。她說:「這不只是教育政策,而是一種政治報復。」
她進一步指出:「國際學生如今淪為政治角力的工具。」隨著美中關係緊張與美國對國際學生政策日益收緊,愈來愈多中國家庭開始重新審視赴美留學的價值與風險。未來哈佛是否仍能吸引世界最優秀人才,已成未解之數。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