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狂熱背後是「渦輪效應」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着原油2014年3月觸及104美元高點之後進入「自由落體」,大宗商品的「黃金」十年徹底結束,當年油價跌幅幾乎是50%,同樣,鐵礦石年內跌幅也達到50%左右。中國經濟和大宗商品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結束。
進入「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後,隨着供給側改革等各項舉措的深入推進,大宗商品市場似乎又煥發出新的生機,期貨市場的火爆以及現貨市場的走強使得大宗商品市場近乎瘋狂,從煤炭、鋼鐵到塑料、玻璃,從鋅、鋁到白糖、棉花,國內主要大宗商品一改持續一年多的單邊下跌態勢,譬如皮棉、PVC、天膠等多數品種的價格幾乎回到2014年下半年的價格水平。尤其是以黑色系為代表的商品進入更是一路狂飆,動力煤短短三個月時間里現貨漲幅高達38%,焦炭漲幅高達50%,而焦煤期貨從6月份至今已經有5個交易日收盤漲幅超過3%,鐵礦石期貨更是出現單日漲幅高達6.81%的情況,封漲停對今年的市場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不到一年時間,大宗商品從表現最差的資產搖身一變成為表現最佳的資產。
生意社總編、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核心專家劉心田解釋這種瘋狂上漲的背後除了有去產能等帶來的實質性利好外,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市場的「渦輪效應」。
「渦輪效應」是劉心田在9月21日參加大連商品交易所、華泰期貨聯合舉辦的「2016鐵礦石期現貨專場論壇」時提出來的,「渦輪效應」可以說是在大宗商品領域第一次被提出來。「渦輪效應」即「T(Turbo)效應」。渦輪是在汽車或飛機的引擎中的風扇,我們知道,如果要提高汽車發動機的功率,就可以使用渦輪增壓來加強汽車的動力。引申到大宗商品市場來說,「T效應」就等於是給市場外加了一個壓力來加強了市場的上漲動能,從而市場的上漲程度就大大超出了本來的預期。
「T效應」在商品市場熊市過後顯的尤為突出,尤其是諸如焦炭、、鐵礦石、螺紋鋼等等創出10年甚至15年新低的商品,「T效應」作用就更加明顯。隨着供應側改革的深入,產能的「T效應」開始弱化,但市場心理的「T效應」卻絲毫沒有降壓,反而是市場在旺盛的掙錢欲望下正在增壓,只要市場有一絲炒作反彈的機會,這種渦輪效應就更加明顯,包括今年狂熱的房地產市場都可以用「T效應」來解釋。
劉心田指出,大宗商品市場經歷了暴跌後,從投資者對中國經濟、財富、市場新的解讀和認知上來說,這種心理的「T效應」不可能很快去掉,據CDRC最新一項研究市場可持續指數(MSI)調研結果顯示,大宗商品市場最快或在20天後改變當前運行態勢,即市場或會在10月中旬會有所回調。
劉心田指出,雖然大宗商品市場經歷了近四年的蕭條期,但其黃金十年已然構建起「渦輪」,蕭條期渦輪是相對沉寂的,然而2016年市場一出現轉機,渦輪效應就立刻發力。無論生產經營者,還是投機者甚至消費者,中國經濟、財富、市場新的認知和解讀來說,這種心理的「T效應」不可能很快去掉,甚至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