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大選震撼彈 彭博擬砸10億美元選總統 最遲3月初決定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美國傳媒報導,紐約前市長、傳媒大亨彭博正「認真考慮」加入戰團,以獨立身分參選本屆美國總統,並願意豪擲10億美元打這場選戰。彭博的顧問和助手透露,他不滿共和黨極右候選人川普和民主黨極左候選人桑德斯的崛起,已指示部下評估選情及制定參選計畫,最遲在3月初作最後決定。


《星島日報》報導,《紐約時報》周六(23日)率先披露此消息。報導引述彭博(Michael Bloomberg)的顧問說,已屆73歲高齡的彭博,指示下屬擬訂參選總統的計畫。他已在去年12月委託民調機構調查,研究如果他參選,而對手是川普和希拉蕊的話,他的勝算有多高。彭博將於2月9日新罕布什爾州初選結果出爐後再次評估形勢,最遲會在3月初作出最後決定。

彭博向助手透露,願意自掏10億美元打選戰(估計彭博身370億美元)。報導指出,即使他在3月才決定參選,仍有足夠時間巡迴全國展開宣傳運動,或者舉辦一系列演講詳細介紹其政綱,輔以廣告攻勢,讓全國人民了解他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人,並營造白手興家、熟悉經濟、無黨派之見的形象。

彭博的顧問透露,彭博相信選民想要一個「非意識形態的、兩黨都支持的」的候選人,而這次民主共和兩黨都沒有這樣的人選。

歷史上從未有民主、共和兩黨以外的參選人奪得總統寶座。目前在共和黨內,言論偏激的川普一直遙遙領先,排名第2的克魯茲屬保守派;而民主黨大熱希拉蕊開始受到挑戰,有機會被極左的桑德斯反超前,這樣的局面令彭博感到擔憂。若桑德斯取得民主黨提名,彭博有很大機會加入戰團;即使民主黨提名希拉蕊,但她的人氣在初選嚴重受挫的話,彭博仍不排除會參選。

事實上,彭博對川普沒有敵意,兩人在紐約社交圈內認識,彭博任紐約市長時也曾與川普打交道。他相信川普「是個好人」,但堅決不同意其政治立場,特別是他對移民問題的強硬立場。

至於希拉蕊,彭博與她關係不俗,有消息人士透露,希拉蕊於去年4月正式宣布參選前數個月,曾到訪彭博的辦公室進行私人會面。不過,據悉彭博在去年秋天一次晚餐聚會,曾當着美國財政部前副部長奧特曼面前批評希拉莉,指她是「有缺陷的政治家」,因誠信問題和電郵風波而蒙上陰影。

Morning Consult公司在1月14至17日,訪問了4060名登記選民,顯示若彭博與希拉蕊和川普對戰,彭博支持率為13%,另外2人平分秋色,希拉蕊和川普支持率分別為36%和37%。

彭博任紐約市長13年,處理治安、環境等問題的表現被指遠勝現任市長白思豪。他曾分別加入兩黨,與華爾街關係密切,支持有利金融業界的保守政策,但在多項社會議題上與民主黨立場相同,包括大力推動墮胎權及槍械管制。今次並非他首度表態參選總統,過去兩屆大選中他均曾表示有意以獨立人士身分參選,後因勝算不大作罷。有美國傳媒稱,許多商界鼓勵彭博參選,如落實或形成3名同樣以紐約州為政治根據地的候選人混戰的局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在《紐時》專欄撰文,稱彭博希望成為兩極之外的另一選擇,將吸納中間派選民的票源,部分民主黨亦將轉投,不過共和黨的選民較少變化,最終令川普受益,甚至令其有望登上總統寶座。  (接下頁)

[NT:PAGE=$]

彭博參選一大盤算是阻止川普入主白宮。兩人同樣腰纏萬貫,彭博身家達380億美元,比川普豐厚,可以支付龐大的競選開支。彭博還是白手興家的一流企業家,形象也比川普正面。不過,美國歷任總統唯一真正以獨立身分當選的便只有華盛頓,彭博打破這一宿命的難度極高。

香港《明報》報導,彭博要阻止言論極端的川普勝選,不禁令人想起1912年的老羅斯福。老羅斯福1901年至1909年擔任美國總統,到1912年不滿其繼任人塔夫脫太保守,偏離「進步主義路線」。他未能阻止共和黨全國大會提名塔夫脫,遂另組「進步黨」。他當時認為共和黨被大商家操控;而受南部控制、走民粹主義路線的民主黨亦非選擇,於是便走第三條路,以繼承林肯的共和黨理念為旗號,政策主張在當時亦很前衛,包括支持婦女投票權、廢止童工、推動社會保障及實施最低工資等。他最終獲得27%普選票,更以88張選舉人票壓倒只有8張選舉人票的塔夫脫,但漁人得利的卻是同樣走進步主義路線的民主黨候選人威爾遜。

不少分析認為,老羅斯福當年可以說達到目的,因為最終入主白宮的威爾遜與他一樣推崇進步主義。彭博出選能否達到這樣的效果,卻成疑問。因為彭博在社會議題上偏自由派,例如支持槍械管制、同性婚姻,難以搶奪川普或其他共和黨人票源。

民主黨最擔心的,莫過於2000年大選重演。2000年大選代表綠黨出戰的納德(Ralph Nader)取得2.7%普選票,但未獲任何選舉人票。雖然如此,他在關鍵戰場佛羅里達州得票9萬票,而民主黨候選人戈爾在該州以537普選票敗於共和黨候選人布希,失去21張選舉人票,而布希在整場選中以271張選舉人票壓倒獲266張選舉人票的高爾。

彭博出戰雖然可以爭取被視為關鍵的獨立選民票源,但在民主黨票源被分散、共和黨保守派難被動搖的情况下,僅贏得兩黨溫和派選民支持也無補於事。《金融時報》美國政治評論家盧斯(Edward Luce)建議彭博在作最終決定前想想1950年代民主黨領袖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的一番話。有人跟史氏說全美國所有有識之士都會支持他,史氏回答說﹕「對,但我要的是大多數。」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撇除首任總統華盛頓,美國至今從未有獨立候選人當選總統。假如彭博參選,他能否締造歷史仍是未知之數,但若他與票源相近的希拉蕊同時成為候選人,便很可能兩敗俱傷,變相「保送」共和黨。

彭博多年前是民主黨人,2001年參選紐約市長前轉投共和黨,後來又退黨變成獨立人士。美國上一次有獨立候選人在總統選戰取得可觀成績已是1992年的佩羅,獲19%選票,距當選尚有大段距離,卻分散票源相近的老布希之選票,使克林頓漁人得利。

前車可鑑,彭博這次考慮出選,關鍵條件是兩黨均由非主流人物成為候選人,彭博才有機會靠中間派身份跑出。不過他支持槍械管制,加上反對禁止墮胎,難以吸納傳統共和黨支持者,相信他的選票將主要來自民主黨。

消息人士沒直接排除彭博與希拉蕊「對撼」的可能,但觀乎現時民調,假如希拉蕊成為民主黨候選人,彭博支持率只有13%,明顯無望獲勝。不過,假如希拉蕊的氣勢在初選中再被削弱,或為彭博出馬製造機會。

若彭博真的愈戰愈勇,甚至在部分州份勝出,結果可能是總統選舉投票中,沒候選人能取得勝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屆時總統將由眾議院選出,由於共和黨控制眾院,意味屆時總統之位很可能落入共和黨人手上。

彭博在2008年也曾考慮以獨立候選人身分參選總統,但在分析形勢後認為沒有勝算,遂放棄。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