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上周四 (11 日) 發布數據指出,今年前 8 月中國汽車出口成績亮眼,出口量年增 13.7% 至 429.2 萬輛,其中 8 月汽車出口 61.1 萬輛,較上季成長 6.2%,年增 19.6%。從細分領域看,中國乘用車成長動能迅猛,處於高速發展期,上月乘用車出口 53.3 萬輛,季增 6.7%,年增 21.8%,商用車出口 7.8 萬輛,季增 3.3%,年增 6.6%。
A股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 (002594-CN) 的市值蒸發 450 億美元後,比亞迪面臨重振投資人信心的壓力,投資人越來越擔心比亞迪在價格戰中是否具備競爭力。據《彭博》周一(15 日)報導,比亞迪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已較四個月前創下的歷史高點重挫逾 30%,表現不如同業。
八月份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宛如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讓整個行業感受到刺骨的涼意。曾經百花齊放的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殘酷的洗牌大戰。其中,比亞迪 (002594-CN) 以 37.35 萬輛的驚人成績遙遙領先,而理想汽車 (LI-US) 卻交出與去年同期相比暴跌 40.72%、僅交付 2.85 萬輛的成績單。
《金融時報》報導,比亞迪 (002594-CN) 執行副總裁李柯在慕尼黑車展上指出,隨著中國中央指導組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非理性競爭,中國汽車市場將面臨大規模洗牌,約有 100 家車企可能在這場激烈競爭中出局。李柯表示,現有車企過多,價格戰一旦退潮,不具競爭力的企業將難以生存。
歐洲汽車市場正經歷一場由中國電動車 (EV) 製造商發起的激烈變革。儘管歐盟已祭出高額關稅,但以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為首的中國車廠憑藉其多樣化的產品線、激進的擴張策略以及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PHV) 的重視,持續在歐洲市場取得顯著進展,對福斯汽車 (Volkswagen) 和 Stellantis NV 等歐洲本土巨頭構成日益嚴峻的威脅。
A股
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隨著印度與中國的外交關係升溫,比亞迪 (002594-CN) 正準備再次進軍印度市場,為這家中國電動車巨頭打入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鋪平了道路。消息人士指出,在遠端管理營運 5 年後,放寬雙邊旅行限制將使比亞迪印度董事總經張傑(Ketsu Zhang)能夠在未來幾個月內前往這個南亞國家。
大陸政經
懂車帝公布的上險量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 8 月,中國汽車市場呈現「強者恆強,弱者出局」的激烈分化態勢。據《第一財經》周二(9 日)報導,今年 8 月,共有 650 款車型有零售數據,最高的吉利星願交付了 46,057 輛,也是唯一交付超過 4 萬的車型。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一 (8 日) 報導,面對中國國內激烈價格戰,比亞迪加速歐洲擴張步伐,將在年底前於 32 國設立逾 1,000 家展示中心,並已提供 13 款車型。中國車廠正利用慕尼黑車展展示產品陣容,力圖延續近年在歐洲市占率的成長態勢。比亞迪 (01211-HK) 集團執行副總裁李柯(Stella Li)周一在慕尼黑車展表示,年底前將在歐洲 32 國擁有超過 1,000 家門市。
8 月底一則由汽車博主「小馬甲不小」爆料的消息,稱小米 (01800-HK) 已向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下達高達 20 萬輛車的電池訂單,引發市場的討論與質疑聲,小米與比亞迪均未對這一訂單消息予以官方回應。對這一消息,有網友直言「還有誰相信小馬甲?20 萬輛訂單說下就下,連個官方消息都沒有,怕不是為了博眼球吧?」。
A股
全球汽車業目光本周二 (9 日) 將再次聚焦德國慕尼黑,備受矚目的 2025 年慕尼黑車展 (IAA MOBILITY 2025) 將在慕尼黑展覽中心盛大啟幕。本屆車展以「『動』悉一切」(IT'S ALL ABOUT MOBILITY)為主題,圍繞移動出行、永續發展與技術創新三大核心方向展開,匯集來自全球的 750 餘家頂尖展商,共同呈現一場涵蓋從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技術,到智能駕駛與可持續材料應用的全方位未來出行盛宴。
A股
在當前汽車產業面臨利潤率下滑至五年新低 3.5% 的嚴峻環境下,多數車廠為了節省資金,紛紛緊縮現金流。然而,比亞迪 (002594-CN) 卻是個特例,其在研發上的巨大投入,甚至被形容為「敗家」。根據最新財報,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研發投入高達 309 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 53%,穩坐「A 股研發之王」寶座。
A股
兩名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 (002594-CN) 面臨五年來最慢全年成長速度,以及跡象顯示比亞迪創紀錄的擴張時代可能即將結束,比亞迪已經將今年銷售目標下調多達 16% 至 460 萬輛。據《路透》周四(4 日)報導,這家中國最大車廠在 3 月告訴分析師,2025 年的銷售目標是 550 萬輛,但消息人士表示,最近幾個月比亞迪內部已多次下調銷量目標。
美股雷達
據《彭博》周三 (3 日) 報導,福斯汽車同日發表 ID. Polo 電動掀背車,預計售價低於 2.5 萬歐元,明年上市。這款車承襲暢銷車款 Polo 之名,是福斯對抗中國電動車品牌如比亞迪的重要武器,目標是打造人人買得起的電動「國民車」。福斯表示,這款車將「讓更多人負擔得起電動駕駛」,並宣布電動車將開始採用知名車型名稱,取代先前的數字 ID 標識。
A股港股
特斯拉 (TSLA-US) 周一 (1 日) 再度啟動降價策略,其 Model 3 長續航後輪驅動版在中國售價,從人民幣 26.95 萬元下調 1 萬元,來到 25.95 萬元。這款僅在 8 月 12 日正式發布的新車,在不足一個月內便「閃電式」降價,此舉凸顯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態勢。
美股雷達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 (TSLA-US) 期待已久的印度市場首秀至今表現平淡,訂單量低迷引發外界對特斯拉全球成長前景的疑慮。根據《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自七月中旬開始銷售以來,特斯拉在印度僅接獲超過 600 輛車的訂單,遠低於公司預期,僅相當於特斯拉上半年全球每四小時交付的車輛數量。
A股港股
據《Barron’s》報導,中國電動車市場正經歷一場激烈的變革,儘管整體銷量依然強勁,但日益白熱化的競爭與殘酷的價格戰,使得市場已不再是所有品牌都能隨波逐流輕鬆成長的藍海,獲利能力也成為各家車廠面臨的嚴峻考驗。根據花旗分析師 Jeff Chung 的數據,純電動車銷量目前已占中國新車總銷量的約三分之一,相較 1 年前的約 25% 有顯著提升。
美股雷達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 (TSLA-US) 上月在數個歐洲市場的銷量進一步下滑,原因是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消費者對馬斯克政治立場不滿仍在持續。特斯拉 8 月在法國註冊量比 2024 年同期下降了 47.3%,連 8 月下滑,而法國整體汽車市場成長近 2.2%。
美股雷達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TSLA-US) 向歐洲市場發布新款 Model Y 高性能版,試圖藉此提振歐洲銷量,雖然目前僅計劃在歐洲上市,但預計新款 Model Y 高性能版很快會進入其他市場。新款 Model Y 高性能版較基礎版在大多數方面都有提升,百公里加速僅 3.5 秒(標準版為 4.8 秒)。
台股新聞
電動車零組件大廠精確 (3162-TW) 連續 4 個季度獲利,公司看好下半年在汽車傳統旺季和新訂單紛紛量產下,營收和獲利有望勝上半年,力拚全年獲利創紀錄,股價先行反應,本周大漲 32%,衝出歷史最高價 69.6 元。精確自 2021 年投入電動車電池盒領域,經過多年研發技術和業務開發努力,2024 年起陸續獲比亞迪、長城、一汽、東風、廣汽、日產、forseven 等大車廠客戶青睞,接單金額超過人民幣 30 億元,訂單能見度達到 5 年。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五 (29 日) 報導,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 (1211-HK) 上半年淨利成長 14% 至 155.1 億元人民幣,營收增 23% 至 3713 億元,但第二季單季僅 63.6 億元遠低於預期的 119.4 億元人民幣,顯示中國價格戰拖累毛利率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