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外匯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上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年底是否會繼續走強。專家認為,美元疲軟、A 股上揚及政策利好因素共同推升人民幣,但出口壓力與市場風險仍需留意。截至週五(29 日)收盤,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報 7.133,離岸人民幣盤初一度突破 7.12,雙雙刷新近十個月高點。
中國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今 (29) 日較前一日調升 33 點至 7.103,升值至 2024 年 11 月 6 日以來最高,離岸人民幣兌美元(USDCNH) 現報 7.12,昨日一度強生逾 300 基點至 7.1173 元,創近 10 個月以來新高,且為 2024 年 11 月 6 日以來首度升破 7.12。
外匯
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於傑克森洞發表評論後美元應聲下跌,人民幣匯率周一 (25 日) 迎來顯著提振,中國人民銀行 (PBOC) 將每日參考匯率上調至 7.1161 兌美元,創下自去年 11 月以來的最強水準。此次中間價調升幅度達 160 個點,是自今年 1 月以來或 7 個月內調升最大的一次,向市場釋放了明確的政策信號。
外匯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 (SWIFT) 21 日公布 2025 年 7 月全球支付貨幣格局,美元以 47.94% 的支付占比穩居全球第一,較上月環比增長 0.7 個百分點。人民幣 7 月維持全球第六大貨幣地位,占比 2.88%。歐元 7 月支付占比降至 23.11%,月減 0.7 個百分點,位列第二。
大陸政經
《路透》周三 (20 日) 援引多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正首次考慮允許人民幣支持的穩定幣 (Stablecoin) 在全球使用,以推動貨幣國際化,這將是北京對數位資產立場的一大轉折。據悉,國務院最快將於本月審議並可能批准一份推廣人民幣使用的路線圖,其中包括穩定幣發展策略。
外匯
隨著市場對中國是否允許人民幣升值的爭論加劇,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專家管濤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可能進一步升值至 7 以上,推動人民幣上漲的因素包括美國經濟疲軟、聯準會降息以及美元信心普遍下降。管濤進一步稱,另一個潛在的推動因素是中美有望達成第二份貿易協議,類似於川普總統第一任期內達成的協議,這可能會提振人們對中國資產的信心。
外匯
2025 年 (今年)7 月 30 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 經過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後,決議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在 4.25%-4.50% 不變,但 FED 理事沃勒與監管副主席鮑曼認為經濟增長勢頭已顯著減弱,通貨膨脹壓力得到控制,均投票反對維持利率不變,而支持降息 25 個基點 (降息 1 碼),這是自 1993 年 12 月以來,FED 首度有 2 名官員持反對意見,沃勒甚至堅稱關稅導致的任何通貨膨脹上升都將是一次性的,FED 官員可以忽略不計,更越來越擔心就業市場停滯不前,希望 FED 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
大陸政經
受新市場自由化措施推動,中國內地投資人大舉購入香港資產,帶動中國 7 月資本外流達到歷史新高。根據《彭博》報導,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週五(15 日)公布的資料顯示,上個月,國內銀行代表客戶進行證券投資的淨匯出資金高達 583 億美元,為自 2010 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單月規模。
基金
由美國主導的全球金融體系中,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正以驚人速度崛起。瑞銀資產管理亞洲固定收益主管桂林今 (12) 日指出,中國境內債券市場規模超越所有國家,僅次於美國,從 10 年前不到 10 兆美元增長至 25 兆美元,除因政策更開放,加上低波動性、與其他市場的低相關性,其為全球資產配置提供了極佳的多元化優,更在全球「去美元化」背景下,讓人民幣債券挾強勁基本面與國際化進程,成為另一投資新寵。
外匯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強勢反彈,在岸與離岸人民幣雙雙收復 7.2 重要關口,自年初以來累計升值。根據中國人民銀行 7 月 23 日公布的數據,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 1 美元兌人民幣 7.1414 元,較前一交易日上調 46 個基點,創下 2024 年 11 月 5 日以來新高。
鏈文
17 日,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第二批代幣化基金產品,其中最受矚目的「華夏人民幣數位貨幣基金」以人民幣計價,成為全球首支人民幣代幣化基金。代幣化基金以區塊鏈數位代幣形式存在,近年來,香港政府持續推動資產代幣化發展。目前,華夏基金(香港)、博時基金(國際)、嘉實(國際)等機構均已推出相關產品。
基金
瑞銀集團今(16)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上調中國全年 GDP 預測由原先的 4% 上調至 4.7%。儘管出口表現強勁、內需消費受政策刺激回溫,但房地產市場持續疲弱,加上固定資產投資放緩,顯示下半年經濟面臨更多挑戰。此外,人民幣匯率短期可能走強,但受經濟放緩與關稅不確定性影響,年底可能貶至 7.1 至 7.2 兌美元。
外匯
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再傳重大突破。不僅埃及中央銀行已與中國人民銀行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越來越多國家的中小型銀行也紛紛加入人民幣體系,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簽訂合作協議。埃及央行近日宣布,已與中國簽署正式協議,使人民幣自此可在埃及廣泛使用,應用場景涵蓋購物、貿易、旅遊與工作等。
外匯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周五 (11 日) 報 7.1475,較上日調升 35 點,創下自 2024 年 11 月 8 日以來最高水準。機構認為,這波升值主要受市場對美元需求下降,以及中國經濟前景樂觀的共同影響。近期以來,中國交易商正減少對美元的需求,緩解了銀行體系的美元短缺問題,為人民幣進一步升值創造條件。
科技
瑞銀 (UBS) 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陳敏蘭在近日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表示,儘管當前全球貿易環境仍面臨不確定性,尤其是關稅戰前景不明朗,但中國在政策制定上預計將保持觀望態度,下半年不太可能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但利率仍有下行空間。在此背景下,瑞銀對中國科技股的表現持續看好,認為中國 AI 領域發展強勁,未來仍具備投資價值。
A股
中國股市周二 (8 日) 呈全面上漲態勢,三大指數集體收漲,上證指數(SSEC) 逼近 3500 點關口,創今年新高,科技股成為市場最強主線,而市場量能顯著放大成為突出亮點,滬深北三市合計成交額達 1.47 兆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 2,400 億元,顯示資金參與熱情高漲。
外匯
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持續升溫,中國企業與投資人普遍預期人民幣將暫時維持穩定,但最終可能面臨貶值壓力。隨著外匯存款與貨幣互換交易明顯增加,顯示市場參與者正等待更有利的人民幣兌換時機。根據《路透》報導,儘管美元近期對多數貨幣持續走弱,中國人民銀行仍積極採取措施穩定人民幣匯率,並引導部分資金流向海外。
大行報告
高盛 (GS-US)研究團隊周日 (6 日) 發布一篇名為《China Strategy: Orchestrating Returns in China's Cash Symphony》的研究報告預測,到 2025 年底,中國在岸和離岸上市公司將派發共計 3 兆元 (人民幣,下同) 的股息,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政經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數位貨幣發展加速,香港正迅速崛起,不僅成為中國數位創新的「沙盒」,更將在全球金融格局重塑中扮演關鍵角色。分析師強調,北京正將香港定位為人民幣掛鉤穩定幣的即時試驗場,此舉預示著中國透過數位化手段,推動人民幣邁向世界舞台的雄心日益增強。
大陸政經
《彭博》周一 (7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監管機構正考慮將「債券通」(Bond Connect) 南向通額度翻倍至人民幣 1 兆元 (約合 1,390 億美元),擴大本地投資人配置離岸債的空間,此舉被視為中國進一步放寬資本流動限制的關鍵步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