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美股雷達
據《CNBC》報導,川普政府的 AI 與加密貨幣沙皇薩克斯 (David Sacks) 周四 (6 日) 明確表態,聯邦政府不會紓困 AI 產業。此前 OpenAI 財務長曾提及希望建立包含聯邦「支持」的融資生態系統,引發政府是否將介入的討論。
美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 Metropolis 宣布完成一筆高達 16 億美元(約新台幣 520 億元) 的新一輪融資,估值達 50 億美元。該筆資金包括 11 億美元的高級擔保貸款 與 5 億美元的 D 輪股權融資,由現有投資者 LionTree 旗下基金領投,參與的投資方還包括 Eldridge、SoftBank、DFJ、Tekne Capital、Vista 以及 BDT & MSD Partners 相關信貸基金。
綜合外媒周四 (6 日) 報導,微軟正啟動一項更具野心的新計畫,致力打造超越人類能力的人工智慧 (AI),其中首波應用鎖定醫療診斷等具明確社會效益的領域。微軟 AI 部門負責人兼 DeepMind 共同創辦人蘇雷曼(Mustafa Suleyman) 表示,公司正在成立「MAI Superintelligence Team」,希望在特定領域實現「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等級的突破。
英國央行 (英格蘭銀行 / BOE) 總裁貝里 (Andrew Bailey) 周四 (6 日) 警告,人工智慧 (AI) 題材雖具備強大潛力,但金融市場若過度定價其未來報酬,仍可能引發資產泡沫。此番言論出現在該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於 4% 之後。
台股新聞
台股屢屢上演新高秀!即便歷經 4 月重挫,今年以來大盤仍強力上漲逾兩成,除了台股基本面強勁,ETF 資金大浪也功不可沒。關於近期 AI 泡沫化疑慮升溫,凱基投信投資長歐陽渭棠今 (6) 日表示,從台股 AI 相關公司的 EPS 成長率來看,市場預測明年已上修到 22%;美國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 明年的資本支出年增率,也提高至 31%,對台灣供應鏈的獲利有正面助益。
美股雷達
據《CNBC》周四 (6 日) 報導,人力資源顧問公司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數據顯示,美國企業 10 月裁員公告數達 15.3 萬人,月增 183%,年增 175%,創 2003 年以來同月的最高紀錄。該公司指出,AI 浪潮正重塑就業市場,在企業重組之際,勞動市場恐面臨更大壓力。
根據《CNBC》周四 (6 日) 報導,英國《金融時報》(FT)日前引述輝達 (NVDA-US) 執行長黃仁勳於「FT 未來 AI 高峰會」場邊訪談表示,中國將在人工智慧 (AI) 競賽中勝出,引發廣泛關注。黃仁勳隨後透過官方 X 帳號發布聲明,語氣明顯轉為較溫和,強調美國仍須「加速向前」,以保持在 AI 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美股雷達
根據《彭博》周四 (6 日) 報導,美國股市自 4 月低點以來強勢反彈,累計飆升約 36%,一路無視多項警訊。然而,投資傳奇「股神」巴菲特偏好的估值指標正再度敲響警鐘。巴菲特指標創高 警示估值偏高被稱為「巴菲特指標」的股市總市值對美國國內生產毛額 (GDP) 比率近期突破新冠疫情期間創下的高點,而該高點曾領先 2022 年熊市來臨。
台灣政經
台灣機械公會今 (6) 日舉辦「80 周年慶酒會」,總統賴清德出席時,提及台灣機械業者面臨美國關稅困境,政府將爭取關稅調降,也強調政府在 2030 年將國防預算提高至 GDP 5%,呼籲機械業者能「工業報國」投入國防工業。美國在台協會 (AIT) 處長谷立言也表示,機械業者可協助美國再度工業化,台灣發展國防產業,也有助於台灣提升產業韌性。
一、整體趨勢:美系 CSP 帶動 AI 投資擴張美國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Microsoft、Google、Meta、Amazon)於 3Q25 財報中普遍上修 2025–2026 年資本支出(Capex),顯示 AI 基礎設施需求強勁且供不應求現象延續至 2026 年。
根據全球就業諮詢與高管培訓公司挑戰者集團 (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 周四 (6 日) 公布報告,美國雇主在 10 月宣布裁員 153,074 人,相較於 2024 年 10 月的 55,597 人,裁員量年率激增 175%。
台灣政經
總統賴清德今 (6) 日出息「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80 周年酒會」,賴清德除了感謝機械公會 80 年來推動台灣經濟發展,對機械產業受美國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他重申,政府將持續努力與美國達成協議,爭取關稅調降、不疊加,232 國安調查條款爭取到優惠待遇,也提及政府在 2030 要將國防預算提高至 GDP 5%,呼籲在場業者「工業報國」,響應政府投入國防自主工業。
台股新聞
PC 品牌宏碁 (2353-TW) 今 (6) 日公告第三季稅後純益 11.1 億元,季增 2.3%,每股純益 0.37 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純益 0.9 元;宏碁同步公告,泛美營運總部主管將交棒,原總經理普蘭德加思特年底退休,交接之際,董事會指派蔣烜及傑爾馬諾庫伊新任共同總經理。
台股新聞
穎崴 (6515-TW) 今 (6) 日公告 10 月營收 6.8 億元,月增 2.15%,年增 4.99%,累計前 10 月營收 63.04 億元,年增 28.47%;在 AI 帶動下,穎崴持續配合 AI、HPC、ASIC 等應用客戶出貨,高階、高頻高速產品線產能滿載,10 月營收也持續回升,創下近 7 個月來高點,累計前 10 月也超越去年全年。
台股新聞
鴻海 (2317-TW) 及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今 (6) 日共同宣布,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目標為全球客戶共同提供具備優異能源效率和高度可靠的 AI 資料中心解決方案。
台股新聞
驅動 IC 大廠聯詠 (3034-TW) 今日召開法說會,副董事長暨總經理王守仁表示,第四季除平板外,其他應用需求多持平至下滑,因此營收將持續季減 6-10%,展望明年,則看好有不少新品推出,加上 4 奈米 AI ASIC 將在年底完成設計定案,都將是明年成長動能。
專家觀點
高檔震盪、免驚!三大優勢助攻多頭行情持續漲多後的健康回檔整理,醞釀絕佳大買點的機會,三大優勢助攻多頭行情持續,那三大呢?第一、產業面:隨著 AI 硬體「算力革命」動起來,將持續驅動全產業鏈的爆發式大成長,新一輪硬體規格升級賽局才剛要開始,這場由 GPU 與特殊應用晶片 (ASIC) 主導的設計革命,正重塑從機櫃、電源到散熱、PCB 的全產業鏈價值;根據大摩預測,僅由輝達平台驅動的 AI 伺服器機櫃需求,將從 2025 年的約 2.8 萬台,2026 年躍升至至少 6 萬台,實現逾一倍增長,仍將持續帶動國內相關供應鏈營運向上起飛、以及國內經濟成長率向上增長。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在「進步大會」(Progress Conference)上深度分享了他對未來 AI 時代的宏大願景,涵蓋了科學突破、經濟變革與未來算力等關鍵領域。奧特曼預測,未來的 GPT 模型不僅將在藝術創作上取得突破,更將實質性地降低生活成本,並引發一場由 AI 主導的科學革命。
專家觀點
台股在月線位置拉出長下影線,成功守住前波缺口,顯示買盤在關鍵支撐區出現。從技術面來看,若接下來幾個交易日能以紅 K 開高走高,意味市場信心回升,短線行情將有望反彈。這時候,不妨關注台積電、鴻海等權值股,因為若大盤要再啟攻勢,仍需這些核心股票領軍。
台股新聞
中華電信 (2412-TW) 今 (6) 日公告第三季財報,受惠核心業務與 ICT 服務成長動能強勁,第三季營收達 579.2 億元,創 2017 年以來單季新高,且營收、稅後純益及每股純益皆超越財測高標。總經理林榮賜表示,中華電信將持續引領 AI 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