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台股新聞
砷化鎵、光檢測器廠環宇 - KY(4991-TW) 因有價證券近期多次達公布注意交易的資訊標準, 在主管機關要求下,環宇 - KY 今 (24) 日自結 3 月合併營收 2.41 億元,稅後純益 600 萬元,每股稅後純益 0.05 元。環宇 - KY 去年度稅後淨損 2.37 億元,每股淨損 2.13 元,已較前年每股虧損 7.18 元大幅收斂,營運也逐步重回正軌。
台股新聞
和碩 (4938-TW) 今 (24) 日宣布,正式啟用印尼巴淡島的智慧製造基地,該廠區整合 AI、先進自動化技術與 5G 專網,並與印尼最大數位電信業者 Telkomsel 合作,一同推動印尼智慧製造轉型。 和碩指出,與 Telkomsel 建立策略合作關係,透過 Telkomsel 企業服務單位 Telkomsel Enterprise,在廠區內建置獨立組網 (SA)5G 專網,提供高可靠性與資安防護的連線環境。
台股新聞
人工智慧 (AI) 發展已成不可逆的趨勢,中保科技 (9917-TW) 集團與國產建材 (2504-TW) 集團於 4 月 24、25 日委由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AIA) 規劃「AI 素養高階共識營」;針對產業屬性為 120 位集團各公司高階經理人,設計專有課程及專家授課。
台股新聞
安控廠晶睿 (3454-TW) 今 (24) 日媒體餐敘,發言人暨全球行銷處處長謝邦彥表示,智慧雲端安防平台 VORTEX ,全球連線數近一年已成長 5 倍,而全新 AI 應用功能 AI-Hub 即將推出;面對關稅話題,謝邦彥提到,目前客戶對於產能、訂單並無太多調動,而晶睿也朝向軟硬體整合的目標前進,在軟體面影響較小。
台股新聞
COMPUTEX(台北電腦展)2025 創新與新創展區 InnoVEX,將於 5 月 20 日至 23 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 2 館登場。貿協今 (24) 日表示,InnoVEX 今年邁向十周年,此次聚焦 AI、綠色科技、智慧移動、半導體應用、次世代通訊等熱門領域,吸引來自 24 個國家、近 450 家新創企業參與,較去年成長 12.5%。
台股新聞
全球記憶體模組大廠威剛 (3260-TW) 今 (24) 日宣布與技嘉 (2376-TW) 子公司技鋼 (Giga Computing) 合作,在巴西打造全新升級的伺服器產線。此次不僅展現威剛區域性的生產優勢,也藉由搭載威剛伺服器等級記憶體及存儲產品強化產品競爭力,聯手拓展拉丁美洲市場版圖。
歐亞股
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報導,馬來西亞已成為台灣運算系統與電腦零件(如 CPU 與 GPU)的主要進口國,特別美國對先進 GPU 實施出口限制之後。數據顯示,2025 年 3 月,台灣對馬來西亞的電腦系統出口額達 18.74 億美元,去年同期出口額僅為 4.02 億美元,年增 366%,更較 2023 年 3 月的 340 萬美元激增 55117%。
基金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 截至 2025/4/23)野村腳勤觀點:關稅懸而不決帶來嚴峻挑戰野村投信台股研究團隊從近期實際走訪企業了解到的現況,許多廠商想要加大東南亞產能以規避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高額關稅,但卻發現不知該選哪一國增產、面臨各國關稅仍有變數的難題,另外也有傳產企業未來一季訂單被取消,因為客戶考量高關稅及需求放緩,不敢大力拉貨。
瑞士金融機構瑞銀集團 (UBS) 發出警訊,儘管蘋果 (AAPL-US) 即將公布的財報可能優於預期,但投資人不應忽視未來可能面臨的成長瓶頸。分析師指出,市場對 2025 年下半年與 2026 財年的預期過高,iPhone 需求增長潛力恐已見頂。
台股新聞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 (2454-TW) 今 (23) 日在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發表 3 奈米製程的 Dimensity Auto 系列的智慧座艙旗艦平台 C-X1 與車載通訊旗艦平台 MT2739,並攜手產業生態夥伴建構 AI 座艙新時代,搶攻智慧汽車商機。
台股新聞
經濟部今 (23) 日說明,未來電力需求評估,資料中心及 AI 新興產業發展趨勢、電子大廠未來設廠新增用電需求、運具電動化政策目標等皆已納入考量,並逐年盤點電力需求,並強調綠電部分,在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審定會把關下,光電躉購費率已「便宜」很多,從 2010 年每度 11.76 元,下降至 2025 年每度 4.49 元,下降幅度約 6 成。
台股新聞
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數據顯示,受 AI 功能 PC 需求擴大以及品牌因應美國的關稅政策提前拉貨,推動 2025 年第一季全球 PC 出貨量達 6,140 萬台,較去年同期成長 6.7%,然而 PC 主要生產地仍來自中國,短期難以分散關稅壓力。
台股新聞
受惠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持續暢旺,加上拉貨動能增強,經濟部統計處今 (23) 日公布 3 月工業生產變動,114 年 3 月工業生產指數 106.10,月增 14.48%,其中製造業增加 14.91%。與上年同月比較,工業生產增加 13.65%,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 106.89,年增 14.71%,指數皆為歷年同期新高,寫下連續 13 個月正成長。
美股雷達
在最近的 TED 2025 大會上,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意外透露,ChatGPT 的用戶數量在短短幾週內翻了一倍,現已接近全球人口的 10%。這項消息令與會者震驚,顯示出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滲透與普及。Altman 在與 TED 策展人 Chris Anderson 的對話中,提到 ChatGPT 的周活躍用戶數已達到 5 億,而且仍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大陸政經
德國汽車製造商 BMW 表示,計畫今年稍晚開始,將把 DeepSeek 的人工智慧技術整合到其在中國的新車型中。BMW 執行長 Oliver Zipse 週三在上海車展上表示,人工智慧的關鍵技術正在中國取得重大進展,我們正在加強與中國科技企業的合作,以便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我們的汽車。
台股新聞
華碩 (2357-TW)、國立臺灣大學與國科會於 2021 年開始,共同推動「次世代智慧物聯網關鍵技術與應用」產學合作計畫,其中衛生福利部資訊處處長李建璋教授之研發團隊,今年以「AI 猝死預警系統」獲得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金牌殊榮。
美股雷達
《MarketWatch》報導,根據 Bernstein Research 說法,超微半導體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AMD-US) 在人工智慧 (AI) 市場原本就已經「缺乏競爭力」,而現在公司不但無法再向中國出售 AI 加速器,還要面對個人電腦 (PC) 業務的新壓力。
專家觀點
在股市,最可怕的不是壞消息,而是壞消息「還沒結束」。回顧 4 月以來,一連串利空消息及鬼故事如排山倒海來襲:像美日關稅談判破局、中國警告強力反制、川普又放話要拔掉 Fed 主席鮑爾、黃金創新高、美元創 15 個月新低、VIX 飆破 34、美債殖利率狂升... 這一切,都讓台、美股市欲振乏力。
台股盤勢
美中關稅緊張情勢有降溫跡象,美股四大指數全面收漲,激勵台積電今 (23) 日以 853 元開出,上漲 37 元,帶動大盤強彈超過 600 點,最高漲至 19439.16 點,同步收復 5 日線以及萬九關卡,預估成交量放大至 3000 億元。 電子權值股全面走揚,台積電 (2330-TW) 漲逾 4%,鴻海 (2317-TW) 漲逾 4%,聯發科 (2454-TW) 漲逾 3%。
美股雷達
彭博知名蘋果專欄作家 Mark Gurman 周二 (22 日) 撰文指出,蘋果 (AAPL-US) 語音助理 Siri 長期飽受批評,內部品質與進度問題頻傳。根據最新消息,已由 Vision Pro 軟體主管 Mike Rockwell 全面接管 Siri 工程團隊,並啟動大規模人事重整,試圖為這項代表性技術重啟翻身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