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押注人形機器人!下一個「iPhone時刻」即將到來?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在特斯拉 (TSLA-US) 、亞馬遜 (AMZN-US) 、輝達 (NVDA-US) 紛紛投入人形機器人賽道後,蘋果 (AAPL-US) 也正悄然加速佈局。

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蘋果或將把人形機器人視為下一個核心戰略級產品,其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Erik Woodring 表示,蘋果正推進人形機器人研發,並預估該業務在 2040 年前的年營收有望超過 1,300 億美元、市占率可達約 9%。
Woodring 指出:「憑藉其在消費電子領域的生態與硬體整合能力,蘋果將成為最具潛力的人形機器人玩家之一。」
報告指出,蘋果目前擁有超過 1,300 億美元現金儲備,以及全球約 23 億部活躍設備所構成的龐大生態體系,形成難以複製的硬體與服務連動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與先前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謹慎態度不同,蘋果此次已將機器人部門從 AI 團隊移交至硬體工程部門,被外界視為產品化落地的重要訊號。
據悉,蘋果內部機器人專案代號為「Project Titan R」,首款產品將是一款具備協作與服務能力的桌面型機械臂,預計最快於 2027 年推出,目前研發正進入衝刺階段。
在智慧手機與穿戴式裝置的成長逐漸放緩之際,外界普遍認為,蘋果正藉由進軍機器人領域,尋求開啟新一輪硬體創新周期。
換言之,機器人產品或許有望成為繼 iPhone 之後,帶動蘋果再度迎來關鍵轉折的全新里程碑,創造新的「iPhone 時刻」。
推動這場競賽的底層力量,是生成式 AI 與算力平台的結合。雖然蘋果在大模型競賽中行事低調,但其自研 M 系列晶片以及即將全面部署的「Apple Intelligence」生態,被視為未來機器人感知與決策的核心技術基石。
分析指出,蘋果的關鍵優勢不在於搶先推出機器人,而是整合硬體、軟體與服務生態的系統能力。
未來,蘋果機器人可能與 iPhone、Vision Pro、HomePod 等設備形成家庭場景閉環,透過 Siri 完成語音指令、影像辨識及行為執行。
蘋果的加入,也意味著人形機器人正成為下一波科技戰略重心。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曾多次表示,公司的未來價值有 8 成將來自人形機器人 Optimus。
與此同時,亞馬遜則在倉儲及家用場景持續測試人形部署。鴻海 (2317-TW) 與輝達亦已宣布將在休士頓工廠推出採用 Jetson AGX Thor 平台的人形機器人,預計 2026 年投產。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更將此領域稱為「物理 AI」,認為其將成為下個「兆美元級產業」。
分析人士指出,蘋果進軍人形機器人並非突然轉向,而是其長期 AI 戰略的自然延伸。
自生成式 AI 帶動新一輪科技競賽以來,蘋果在語音技術、影像運算與自研晶片算力方面已深耕多年,累積了成熟能力。而人形機器人正好是將這些技術全面整合、具體落地的最佳載體。
從 iPod、iPhone,到 Apple Watch、Vision Pro,蘋果過去每一次硬體革命都圍繞「重新定義人機互動」。本次若成功落地,則代表蘋果正式跨入讓 AI 走入現實世界的「具象化時代」。
若摩根士丹利預測成真,蘋果機器人不僅將是一款新產品,更可能成為繼 iPhone 之後推動全球消費電子再度躍升的重要引擎。
Woodring 表示:「這不是新的 iPhone,而是新的時代。」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 蘋果在AI上認輸?被爆請Google為Siri設計客製化Gemini模型!
- 權力巔峰背後的心理代價!蘋果、Airbnb與百事高層揭露CEO孤獨真相
- 蘋果準備宣布更多AI合作關係!庫克:蘋果對收購仍持開放態度
- 經濟學人:中國晶片產業2026年將讓世界驚訝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