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加入搶市 ETF募集潮添動能
先探投資週刊

ETF成為資本市場吸金顯學,也推升股市創高,繼被動式ETF後,主動式ETF募集開低走高,彈性再彈性的操作策略,讓規模及報酬率雙雙看漲。
【文/林麗雪】
AI驅動科技產業出現十年一遇的革新浪潮,加上全球ETF募集規模一路壯大,推升全球資金高度集中化,美台大型科技股一路吸金,趨勢且仍方興未艾,看好ETF將在全球資本市場持續壯大,國內ETF發行也從過去幾年的高息ETF發行盛況之後,今年募集轉向著重超額回報的主動式ETF,甚至連貝萊德、摩根大通這些重量級國際資產管理機構都加入國內ETF募集戰場,ETF成為資本市場吸金顯學,也成為全球股市穩定的投資力量。
隨著各國法規的陸續鬆綁,全球主動式、被動式ETF規模快速增長,據 EFTGI 統計顯示,至今年八月,全球指數型ETF規模已成長至逾十六兆美元,再創新高,目前的規模較十年前更已增長高達五倍以上,然這股ETF規模擴張浪潮預期仍未結束。
主動超額回報贏被動收入
全球最大ETF發行商貝萊德預期,至二○三○年,全球ETF市場規模可望成長至三○兆美元,較今年再成長一倍;而自二○一九年美國法規鬆綁以來,主動式ETF也快速發展,目前全球主動式ETF規模僅約○.五兆美元,但貝萊德預估,至二○三○年,主動式ETF將達四兆美元,以高仰角的速度快速增長。
被動ETF長期低成本、多元分散且透明的投資優勢,一直是風險趨避及偏好穩定投資的資金首選,也是資金因應大環境變化的抗跌耐震的投資法寶,全球資金青睞度上升下,才能在過去十年取得如此大規模的成長。
不過,誠如摩根投信董事長唐德瑜所說,市場沒有人不喜歡超額回報,若能將超額回報及ETF在交易資訊透明度與優惠費率相結合,將是全新的投資思維及策略,新世代的ETF投資,亦將在資本市場形成新的投資力量。
債券也能主動式操作
觀察全球ETF的發展,早期第一代的ETF,主要側重於被動追蹤指數,為使得報酬貼近指數,ETF成分股多以大型股為主,到了第二代的ETF,加入了客製化被動篩選因子,讓ETF的投資型態百花齊放,但這二代的ETF,換股頻率都固定,影響所及,當全球被動ETF規模自二○○八年金融海嘯大幅成長以來,被動式ETF資金快速聚集之初,雖形成市場穩定的投資力量,但隨著規模一路走升,資金過度集中巨型股及權值股,也造成美台股市過去一段時間逐漸出現大型股估值恐過高的風險,一旦大環境有個風吹草動,ETF也容易造成市場追漲殺跌,造成股市過度波動,這是近期市場漲多後,需要特別留意小心的。(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7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