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BNB 生態的十年演進、AI 與區塊鏈的融合以及加密未來的 100 億人願景

金色財經


當 BNB 創下歷史新高,當加密市場從 CEX 向 DEX 加速遷移,當 AI 與區塊鏈的融合成為行業新焦點,兩位加密領域的 「老兵」—— 幣安前 CEO CZ 與 BNB Network Company(BNC)CEO David Namdar,展開了一場關於 BNB 生態、行業趨勢與未來願景的深度對話。他們從 2017 年 BNB 誕生的初心聊起,談及穩定幣、RWA、AI Agent 的機遇,最終指向一個更宏大的目標:用區塊鏈技術賦能下一個 100 億人。


一、從 ERC-20 代幣到多鏈生態:BNB 七年演進的 「不設限」 之路

2017 年,BNB 以以太坊上的 ERC-20 代幣身份誕生,最初僅用於募資,誰也未曾想過,它會成長為如今橫跨多條區塊鏈的生態核心。

「最開始我們知道要開發一條公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但從沒想過會形成完整生態。」CZ 坦言,過去七八年裡,他多數精力投入在幣安中心化交易所的營運與合規事務中,甚至因美國監管案件經歷四個月牢獄之災,「BNB 生態能發展起來,社區的力量遠超預期」。

如今的 BNB 早已突破 「單一代幣」 的定義:它是 BNB Smart Chain、Greenfield、opBNB 等多條區塊鏈的原生資產,從基於 Tendermint 的架構,演進到 EVM 兼容、支持儲存的二層網路,甚至正在研發能承載 AI 需求的下一代架構 —— 目標是實現 100 倍至 1000 倍的吞吐量提升,原生支持穩定幣與 RWA。

David 對此深有共鳴:「BNB 是少數能持續迭代的鏈,它不綁定單一技術架構,而是讓代幣成為生態的『靈魂』,底層技術隨需求進化。」 這種 「不設限」 的演進思路,讓 BNB 在加密周期中始終保持活力,甚至在部分階段跑贏比特幣,成為機構與個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二、行業熱點深談:穩定幣、RWA 與 AI 的 「加密新三角」

對話中,兩人圍繞當前加密市場的三大核心熱點 —— 穩定幣、RWA 與 AI,展開了深入探討,既點出機遇,也不迴避挑戰。

1. 穩定幣:美元的 「區塊鏈 ETF」,海外市場是關鍵

「Tether 可能是人類歷史上人均最賺錢的公司 —— 年賺 130-150 億美元,員工僅 200 人。」CZ 用一組數據點出穩定幣賽道的潛力。在他看來,穩定幣的核心價值不在美國本土(美國有成熟的 ACH 轉賬體系),而在海外市場 —— 它相當於 「美元的區塊鏈 ETF」,幫助美元在全球範圍內更高效流通,甚至強化美元的主導地位。

BNB 鏈上的穩定幣生態正快速補位。此前 USDT、USDC 在 BNB 鏈上缺乏原生支持,而 USD1 等穩定幣近期增長強勁,填補了這一空白。「穩定幣會持續成為大賽道,但多樣性是關鍵,不同項目會在收益、特性上形成差異化競爭。」CZ 補充道。

2. RWA:從穩定幣起步,傳統金融工具先 「代幣化」

談及 RWA(現實世界資產),CZ 認為 「一切都能被代幣化,但過程沒那麼簡單」。他更看好傳統金融工具的率先落地:「貨幣市場基金、大宗商品(石油、玉米)比房地產更易代幣化 —— 房地產流動性差,代幣化後『碎片持有』無法解決使用權與監管界定問題,而金融工具的交易邏輯更適配區塊鏈。」

David 也認同這一觀點:「過去周期里 RWA 多是『啟動與暫停』,現在終於到了拐點。但需注意,不是所有資產都適合代幣化,監管清晰化是前提。」 兩人一致認為,若將穩定幣視作 RWA 的 「先行軍」,該賽道已具備規模,未來會向更多傳統資產滲透。

3. AI 與區塊鏈:千億級交易需求的 「最佳搭檔」

「如果年輕 20 歲,我會去做 AI Agent 和隱私 DEX。」CZ 的這句話,道出了他對行業未來的判斷。在他眼中,AI 會讓人類的交互量提升 1000 倍至 100 萬倍 —— 每個人將擁有成千上萬的 AI 代理,處理轉錄、剪輯、變現等高頻任務,而這些任務需要 「超高頻、超低成本」 的交易支撐,區塊鏈是唯一能承載這種需求的技術。

David 對此補充:「AI 代理無法完成 KYC,也無法在傳統銀行開戶,區塊鏈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未來『機器對機器』的通信需要鏈上留痕,審計時能追溯數據來源與協議達成過程,這是 AI 與區塊鏈融合的核心價值。」

三、從 CEX 到 DEX:加密用戶的 「進化路徑」 與生態的 「終極形態」

「長遠來看,DEX 一定會比 CEX 更大。」CZ 的這句話,點明了加密市場的遷移趨勢。在他看來,CEX 是用戶進入加密世界的 「墊腳石」——Web2 用戶熟悉信箱密碼登錄、客服支持的模式,但當用戶掌握錢包管理能力,會更傾向於 DEX 的 「自由與控制權」。

但 DEX 的普及仍需突破 「易用性」 瓶頸。「普通用戶面對鏈上的隨機字符串、數字會困惑,我們需要把產品做得更友好,讓『去中心化』不再是『極客專屬』。」CZ 強調,生態的重要性遠大於單一 CEX,這也是他如今將更多精力投入 BNB 去中心化生態的原因。

David 則從 「傳統與加密的連接」 角度補充:「當前 90% 以上的財富仍在傳統金融體系,數字資產金庫(如 MicroStrategy 模式)是重要橋樑。BNB 作為獨特資產,正通過這類模式進入企業資產負債表,讓傳統投資者間接獲得敞口,進而帶動更多人深入生態。」

四、未來 10-20 年:不以價格為目標,以 「幫助多少人」 為標尺

對話的最後,兩人將目光投向更長遠的未來。當被問及如何衡量 BNB 與加密生態的 「成功」,CZ 給出了一個溫暖的答案:「不是 BNB 的價格超越誰,也不是生態規模比誰大,而是我們能幫助多少人 —— 尤其是非洲、東南亞等欠發達地區的用戶,他們通過區塊鏈獲得金融服務,十年後會形成複利效應,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David 深表認同:「加密是『最非零和』的遊戲,好的參與者都在做大市場。下一個 10 億、20 億人只會生活在加密更重要的世界裡,我們的目標是讓他們無縫接入下一代金融科技。」

這場對話的底色,是兩位 「老兵」 對加密行業的長期信仰 —— 不追逐短期波動,不糾結於競爭排名,而是回歸技術的本質:用去中心化的力量,賦能更多人,構建更包容的金融體系。正如 BNB 的演進之路,加密行業的未來,也將在 「迭代、融合、賦能」 中持續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所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理性看待加密貨幣投資,切勿盲目跟風。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