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罕見!川普如何把美股變成自己的政績舞台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自今年初重返白宮以來,美國總統川普對美國經濟與全球金融市場施加了前所未見的影響。然而,他試圖主導聯準會 (Fed) 利率決策、美國貿易政策、科技業活動,以及公司執行長人事布局的舉動,也為金融環境帶來同樣前所未見的隱憂,讓投資人不得不將此納入考量。

一般情況下,美股走勢主要受經濟與企業獲利等基本面驅動。但今年以來,股市與白宮主人的政策指令之間,卻展現了驚人的連動:標普 500 指數在川普 4 月初倉促宣布「解放日」關稅後,一度重挫近 20%,隨後又因他暫停與重設關稅——取決於各種貿易談判——而強彈近 30%。
川普「大而美法案」中的減稅措施,以及他對人工智慧 (AI) 產業的全力支持,都推動大型科技公司重金投資,進而激勵股市表現與更廣泛的經濟成長。
但他對 Fed 主席鮑爾的持續攻擊,以及解雇勞工統計局局長的舉動,卻導致美元出現數十年來美元最大跌幅,並讓外界對官方美國數據可信度打上問號。
Abound Financial 投資長 David Laut 說:「今年大部分的市場波動,其實都是由政府的關稅政策和重塑經濟的努力所驅動。這屆政府在社群媒體上聲量很大,而這正好助長了當前對標題高度敏感的股市。」
觀察今年市場十大漲跌紀錄,更能印證 Laut 的說法。根據道瓊市場數據,有五次由川普推動,尤其與關稅政策及其引發的市場反應有關;另外三次則由「關稅情緒及經濟數據」共同驅動。僅有一次單純反映個別經濟數據 —— 一份意外疲弱的通膨報告,使美股在 5 月 12 日上漲 3.3%,剩下一次則是 3 月 14 日受科技股帶動上漲 2.1%。
儘管市場雜音不斷,美股今年來仍上漲超過 8%。然而,美國的經濟成長率卻只有 2024 年下半年的一半。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Ariana Salvatore 領導的團隊指出,這種分歧可以用以下原因解釋:減稅與鬆綁監管的政策效果,大致上抵銷了關稅與打擊移民帶來的負面影響。
然而,川普對市場的影響力,以及他偏好出其不意干預的習慣,依然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Howard Lutnick) 日前表示,美國政府正考慮把拜登執政時期《晶片法案》(CHIPS Act)的補助,轉換成由政府掌控的股權,此舉引發科技股回檔,並打壓美股。
此外,美國與日本的貿易協議據稱包含 5500 億美元投資承諾,川普曾宣稱,將由總統親自主導如何分配資金。當川普把矛頭指向可口可樂 (KO-US) 在經典汽水中使用的高果糖玉米糖漿,執行長 James Quincey 隨即保證,很快會在美國市場推出使用蔗糖的可樂。
曾任北達科塔州民主黨參議員 Heidi Heitkamp 說:「我們已經無法再對這位總統會如何干預美國企業設下任何界線。一切都憑藉總統的意志推行。」
那麼,投資人是否需要因總統經常變動的策略來調整投資組合呢?
Granite Bay Wealth Management 投資長 Paul Stanley 指出,從川普 4 月初對關稅立場的突然轉變來看,他認為,市場最終還是會找到穿越政治干預的方式。
Stanley 說:「對大多數投資人來說,若僅因一位總統短期政策影響就大幅調整投資策略,最終恐怕會是個錯誤。」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