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衝擊美企 近半數受影響考慮撤出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據《金融時報》周三 (16 日) 報導,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USCBC) 最新調查顯示,近半數在中國營運的美國大企業受到產能過剩衝擊。受訪企業表示產能過剩導致價格下跌、利潤萎縮,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超過四分之一企業正在或考慮將營運遷出中國。

調查發現,42% 受訪企業受到產能過剩影響,較去年 25% 大幅攀升。這是產能過剩問題自 2016 年以來首次成為企業十大挑戰之一。
該委員會今年 3 至 5 月調查 130 家會員企業,超過半數在中國年銷售額逾 5 億美元。
問題從工業擴散到消費領域
USCBC 主席譚森(Sean Stein)表示:「企業獲利下滑,風險卻在上升,中國政府不該對投資減少感到意外。」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已從鋼鐵等工業部門,蔓延到醫療和消費品等更廣泛領域。受影響企業中有 81% 表示,產能過剩危機正壓低其行業價格,企業利潤率也隨之萎縮。
產能過剩對北京而言仍是敏感話題。中國官員強烈駁斥美歐等貿易夥伴指控,否認其產業政策和補貼以人為低價商品充斥全球市場。
不過中國領導層近期已承認產能過剩後果,用「內卷」一詞批評部分行業的惡性價格競爭。
經濟成長動能不足
更令人擔憂的是,88% 受訪者對中國經濟現況感到憂心。中國正面臨房地產業長期低迷和內需消費疲弱雙重壓力。
官方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 GDP 年增 5.2%。但 Macquarie 統計,若以反映實際市價並納入通縮因素的名目成長率計算,增幅僅 3.9%。
地緣政治緊張也對在中美企造成傷害。受訪企業表示,美中關係動盪成為營運一大挑戰,相互加徵關稅和美國出口管制干擾供應鏈、損害企業形象並造成業績流失。
美中目前暫時停火,5 月簽署協議將關稅從最高 145% 調降,為更全面貿易協定爭取談判時間。
撤資潮蠢蠢欲動
種種問題重創企業信心。不到半數受訪者對未來五年在中國發展前景樂觀,超過四分之一企業正在或考慮遷出中國,較去年 19% 明顯增加。
USCBC 商業諮詢部門主管 Kyle Sullivan 指出,創紀錄數量的會員企業正縮減進一步投資。「今年新增對中國投資的企業數量大幅下滑,」他說。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