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84%經銷商賠本賣車!中國車廠內卷剝削供應商 北京立法卻未解根本問題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據《華爾街日報》周五 (11 日) 報導,中國政府 6 月底修法禁止大企業設定不合理付款條件後,包括比亞迪在內超過十家車廠承諾 60 天內付清供應商款項,但業界對承諾能否兌現表示懷疑。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比亞迪過去5年營收成長6倍,卻是靠壓榨供應商來獲得營運資金。(圖:Shutterstock)

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 (002594-CN)(01211-HK) 最近將入門電動車價格降至不到 8000 美元,為達成如此低價,供應商表示車廠正透過要求降價和延長付款期間來壓榨他們。


供應商成代罪羔羊

比亞迪經常用名為「D-chain」的電子借據付款給供應商,供應商可能需要等待近一年才能兌現。這種付款方式對現金流造成噩夢,但供應商只能配合以保住訂單。

過去 5 年比亞迪營收成長 6 倍,但應付帳款激增 9 倍至 540 億美元,占去年底總負債 3 分之 2。香港 GMT Research 分析師 Nigel Stevenson 指出:「比亞迪近期成長沒有用傳統債務融資,而是壓榨供應商取得資金。」

供應商現在每月被要求降價,車廠加強稽核並要求提供電費帳單、工人輪班記錄等成本數據。

「內卷」現象蔓延

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調查顯示,84% 經銷商去年以低於批發價銷售汽車。

這種現象被稱為「內卷」(指激烈競爭但沒有人獲益的情況)。產能過剩和消費需求疲軟推動這種趨勢,中國製造業出廠價格已連續 32 個月下跌。

政府數據顯示,中國汽車製造業利潤率在過去十年幾乎減半,2025 年前五個月僅為 4.3%。

對這些做法感到挫折的供應商開始發聲。KH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董事長郭川上月發表「我有一個夢想」公開信,道出業界憂慮而廣為流傳。

《華爾街日報》看到的信件顯示,比亞迪去年 11 月要求部分供應商降價 10%,稱 2025 年將「迎來最終對決的淘汰賽」。

政府介入成效存疑

除修法外,官方也在調查車廠使用 D-chain 等金融工具的風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已敦促官員打擊內卷現象。

然而 Gavekal Dragonomics 分析師 Ernan Cui 認為,政府措施未解決價格戰的根本原因:「雖然領先車廠獲利,但有許多掙扎求存的企業本應退出市場,卻因政府和民間充足資金而繼續生產。」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