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再提TACO!川普成功加徵關稅 但美國經濟真的贏了嗎?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美國總統川普已威脅,如果在 8 月 1 日新期限之前未能達成新的協議,將對主要貿易夥伴大舉加稅,但市場不以為意,甚至押注「TACO」(川普總是臨陣退縮) 交易將再次出現。

華爾街日報 (WSJ) 提醒,TACO 交易的說法誇大了貿易協議的重要性,也導致外界低估了他提高關稅的意願,事實上,川普正以他自己的方式實現發動貿易戰的唯一目標:加徵關稅,而且愈高愈好。
美國 4 月初設定的貿易休兵期限在 7 月上旬,也就是上周,如今一周過去,美國談成的協議寥寥可數,包括與印尼、越南達成的概念式協議,以及與英國的貿易協議。
川普展開第二任總統任期後,身邊的顧問大多把關稅形容成一種「談判籌碼」,以促使其他國家降低貿易壁壘,並擴大採購美國產品。
但 WSJ 指出,川普從未認同這種說法, 他的目標一直很明確:加徵關稅,而且愈高愈好。至於要透過單方面行動還是貿易協議才能實現,並不是那麼重要。
雖然美國迄今達成的協議寥寥可數,但川普還是成功了:美國財政部光在 6 月就靠關稅收到 270 億美元稅收,比去年同期多了 200 億美元。
如果維持這個速度,一年可以增加 2400 億美元。這雖然不足以彌補川普免除大多數家庭所得稅的提案,但已經能滿足許多優先政策的支出。
川普如願徵到關稅
有關 TACO 交易的說法源自 4 月,當時川普宣布「解放日」關稅,對幾乎所有國家徵收重稅,包括對中國的 145% 關稅。之後因為市場暴跌,川普暫緩徵收這些關稅。
但川普從未放棄對所有進入美國的商品課徵 10% 的「基準」關稅。他曾在競選期間首次提出這種想法,當時被許多人視為是他上台後將發生的「最糟」情況,但如今,許多貿易夥伴反而認為,這是「最好」的情況。
摩根大通統計,包括已開徵的鋼鋁、汽車等關稅在內,截至 7 月 2 日為止,美國平均有效關稅的稅率是 13.4%,雖然低於 4 月 9 日的高點,但遠高於去年的 2.3%,也是 1940 年代以來最高水準。
因此即使美國幾乎沒有達成什麼新的貿易協議,WSJ 認為,按照川普自己的定義,他已經在自己發起的貿易戰中取得勝利。
川普雖然也在第一個任期,靠談判達成許多實際的協議,包括與南韓修訂貿易協議,與日本達成新協議,以及用「美墨加協定」(USMCA) 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然而,這些協議都沒有導致關稅大幅增加,美國甚至在某些協議做了小幅度的讓步。
當時川普擁有籌碼,但受到黨內制衡和法規約束。他通常利用現有法律來提高關稅,例如用於懲罰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301 條款」調查,或對太陽能電池和洗衣機徵收的「201 條款」保障性關稅。
和現在一樣,當時的美國國會由共和黨人控制,但共和黨人不喜歡關稅,尤其不喜歡向盟友收關稅。因此共和黨施壓川普,要他重新談判,而不是廢除現有協議。
那時候的對手也更強硬,加拿大、墨西哥、歐盟、中國都加以報復,許多被迫繳稅的企業提起訴訟。
但時至今日,許多制衡和法規不再存在。川普宣稱,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 (IEEPA),他有權用任何理由對任何人和任何商品加稅,而且沒有期限。雖然法院認定川普援引 IEEPA 非法,但該裁定已被暫緩執行。
而在貿易夥伴中,除了中國和加拿大,目前沒有其他國家展開報復。少了盟友報復,也削弱了共和黨人反對川普的力量。
許多國家都相信,川普將給報復者更糟的待遇,但事實證明並非如此:歐盟和墨西哥並未真正展開報復,卻被徵收與中國相同水準的關稅。
對川普來說,協議的另一個缺點是,雙方都要遵守約定。但川普不屑遵守這種約束,而且經常打破約定好的條件和規則。例如,他曾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稅 25%,要求兩國打擊芬太尼和非法移民,兩國照做了,但川普卻威脅進一步提高關稅。
這可能是因為,川普認定新的協議和第一個任期談好的協議一樣,都沒有太大約束力。
因此最終川普如願徵收了關稅,甚至隨心所欲提高關稅,而且幾乎沒有要求他取消關稅的壓力。
關稅開始影響經濟
雖然川普關稅並未引發人們擔心的經濟衰退,卻也沒有如他希望的,帶動製造業復甦。事實上,大量湧入美國財政部的關稅稅收,都來自美國企業和消費者的口袋。
川普單邊主義的風險在於,他會把關稅推高到市場或貿易夥伴無法承受的地步。美股周二走弱,因有跡象顯示,消費者物價開始呈現出關稅的影響。
WSJ 認為,即使川普能從貿易戰中勝出,但美國是否也能如此,還有待觀察。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