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4兆美元霸主危機!專家:全球算力需求轉向 輝達GPU面臨ASIC晶片崛起挑戰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AI 晶片巨擘輝達 (NVDA-US) 上周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4 兆美元的上市公司,這一里程碑事件再次印證 AI 時代算力競賽的殘酷性與戲劇性。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4兆美元霸主危機!專家:全球算力需求轉向 輝達GPU面臨ASIC大軍壓境(圖:Shutterstock)

這家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的晶片製造商僅用兩年多時間就完成了從 1 兆美元到 4 兆美元的市值飛躍,其成長曲線堪稱華爾街奇蹟,但在這場持續升溫的算力革命中,看似穩固的霸主地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36 氪財經》報導,谷歌、亞馬遜、微軟等雲端運算巨頭在持續採購英偉達 GPU 的同時,也紛紛加速推進自研 ASIC 晶片的研發進程,一場圍繞著 AI 基礎設施的生態重建已悄然展開。

市場研究機構最新數據顯示,輝達市值突破 4 兆美元大關之際,競爭對手博通 (AVGO-US) 正以驚人的速度縮小差距。這家專注於半導體解決方案的企業在 2025 財年第二財季創下 150 億美元營收新高,股價自四月初低點飆升近一倍,

相較之下,輝達同期漲幅約為 74%,博通執行長陳福陽在財報會議上透露,AI 業務營收年增 46% 至 44 億美元,第三財季料將突破 51 億美元,實現連十季成長好表現。

博通這一強勁表現背後是 Meta 最新推出的 MTIA v2 晶片與 GoogleAxion 資料中心晶片等客製化解決方案的大量部署,這些專為特定應用場景設計的 ASIC 晶片正在重塑產業格局。

這場變革的深層邏輯在於 AI 產業鏈的價值轉移。分析師指出,GPU 與 ASIC 並非替代關係,而是互補存在。GPU 擅長大規模模型訓練,ASIC 則在大規模推理應用上展現優勢。隨著全球大模型應用從研發階段轉向商業化落地,社群平台推薦演算法最佳化、廣告精準投放等實際場景催生了大量推理需求。

數據顯示,光是谷歌 AI 推理量就已達到每月 480 兆 token,年增率高達 5000%,GPT 系列模型的周活躍用戶更在兩個月內達到 8 億規模。這種爆發式成長直接推動了 ASIC 晶片的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預計到 2026 年,光是 Meta 與微軟兩家的 ASIC 晶片出貨量就將達到輝達 GPU 出貨量的 1.5 倍。

面對來勢洶洶的競爭者,輝達採取了極具戰略意義的防禦措施。今年 5 月發布的 NVLink Fusion 技術打破了延續多年的硬體封閉生態,讓資料中心混合使用輝達 GPU 與第三方客製化 AI 加速器。這項原本作為連接協定的 NVLink 技術如今已升級為開放介面標準,既維持 CUDA 生態的技術優勢,也為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了相容自研晶片的可能性。

市場研究機構 DIGITIMES 分析師姚嘉洋指出,這種半開放策略實際上強化了輝達在互聯領域的話語權,即便採用第三方運算晶片,仍需依賴輝達的互聯技術實現高效協同。美國銀行更是將 NVLink Fusion 視為輝達最具戰略價值的防禦武器。

產業觀察人士也注意到,這場算力競賽正演變為生態系統之間的全面較量。儘管博通等 ASIC 供應商在特定領域取得突破,但輝達透過二十餘年建構的 CUDA 軟體生態仍是難以逾越的高牆。

目前,全球超過 80% 的 AI 伺服器仍採用輝達 GPU,而 ASIC 的市佔率尚在 8%-11% 之間徘徊。

但隨著谷歌、亞馬遜 AWS 等科技巨頭打算未來兩年部署自主設計的 ASIC 晶片,市場格局或將發生根本性轉變。

值得關注的是,UALink 聯盟推出的開放式互聯標準雖試圖挑戰 NVLink 的地位,但其技術成熟度與商業化進程仍落後於競爭對手。

AI 基礎設施的發展已進入新階段。早期依賴通用算力野蠻生長的模式正在讓位給精細分工的生態系統競爭。無論是輝達堅守的 GPU+CUDA 組合,或是新興的 ASIC + 客製化互聯方案,本質上都是為了應對日益複雜的 AI 應用場景。

當算力需求從訓練轉向推理,從單一模型走向多模態融合,這場競賽的勝負手或許不再侷限於硬體性能本身,而是取決於誰能建構更完整的技術堆疊和更開放的產業生態。在此意義上,4 兆美元市值既是輝達的輝煌成就,也是整個產業進入深水區的標誌性訊號。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