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衝高小型股卻沒跟上 是警訊還是虛驚?
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據《MarketWatch》周一 (14 日) 報導,當美股三大指數陸續挑戰歷史高點之際,與經濟高度連動的小型股與非必需消費類股卻表現落後,這是否預示著市場漲勢潛藏風險?

乍看之下,這種情況似乎是一警訊,因為在經濟穩健的多頭行情中,小型股和非必需消費股通常都會同步參與上漲。但根據市場情緒研究機構 SentimenTrader,歷史數據顯示,這類現象未必是值得持續擔憂的訊號。
儘管標普 500 指數在 6 月下旬首度創下四個月新高,自 4 月 15% 的跌幅回升,小型股與非必需消費股表現卻落後。根據道瓊市場數據,截至 6 月 27 日,標普 500 非必需消費類股距離 12 月 17 日的歷史收盤高點仍下跌近 10%,而小型股指標羅素 2000 指數則自 1 月 21 日高點以來下跌 6.3%。
小型股與非必需消費股之所以表現不佳,與其對經濟環境的敏感性有關。與大型科技股相比,小型企業較仰賴舉債營運與成長,因此更容易受到高利率與經濟放緩的衝擊。非必需消費類股也對經濟景氣特別敏感,因為這類企業仰賴消費者在經濟穩健時,花錢購買非生活必需的商品與服務的意願。
SentimenTrader 資深分析師 Jason Goepfert 指出,自 1926 年以來,僅有三次出現「標普在經歷 15% 修正後創新高、同時小型股與非必需消費股仍距高點逾 5%」的情況。樣本數過少,無法據此得出明確結論,但在這三次案例中,市場之後並未出現重大修正。
根據 SentimenTrader 整理數據,在上述設定下,標普 500 指數在接下來一個月平均上漲 2.7%,而六個月內平均上漲 6.1%。
即使將條件放寬到「從超過 10% 的回檔中回升、且小型股與非必需消費股仍距高點 3% 以上」,標普 500 在歷史上的後續表現依然相對強韌。
Goepfert 在周一的客戶報告中寫道,「標普 500 在各個時間區間的平均報酬都相當健康,風險報酬比也不錯。」
他指出,在標普 500 的 11 大類股中,非必需消費類股在這種設定下,往往在未來 4 至 12 個月有相對強勁表現,顯示這些落後類股可能存在「均值回歸」的機會。
儘管投資人常對近期美股創高行情缺乏廣泛參與而感到憂心,但具體狀況仍依產業而異。
Goepfert 表示,「當有人提出某些落後群體可能預示行情難以持續時,確實值得深入研究,畢竟理論上有其道理。但歷史顯示,僅因這些群體落後,並不足以構成減碼美股的理由。」
美國總統川普周末宣布對歐盟與墨西哥商品加徵 30% 關稅後,美股周一小幅收高。道瓊指數上漲 0.2%,標普 500 指數上漲 0.1%,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 0.3%。
- 市場震盪加劇,別怕進場!三大策略逆勢突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