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隆:美股Q2財報季將開跑 可望助標普500再創新高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巴隆周刊 (Barron’s) 報導,美股本周收黑,不過下周隨著第 2 季企業財報季將正式揭開序幕,可能成為推動市場上升的動力。

這周的市場表現頗為詭異,在關稅陰霾下,儘管標普 500 指數周四創下歷史新高,全周周線仍下跌 0.2%,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則在輝達 (NVDA-US) 市值衝上 4 兆美元里程碑後上漲 0.2%,道瓊工業指數下跌 1%。
出現歷史新高與周線下跌並不常見,但周跌幅相當輕微,尤其是在本周關稅新聞滿天黑——美國對巴西、加拿大分別祭出 50%、35% 關稅威脅,而美國總統川普又持續攻擊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如此的市場表現已稱得上穩健。
從 4 月觸及低點算起,標普 500 至今上漲 26%,從今年年初迄今,也累積了 6.4% 的漲幅。
考量到標普 500 以未來 12 個月預估盈餘計算的本益比,以達到三年來最高的 22.4 倍,這樣的小幅回檔就更令人吃驚。
財報歷來平均跑贏市場預期 5%
隨著第 2 季財報季登場,若企業因為關稅或其他因素影響,導致業績表現不如預期,市場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不過巴隆認為,企業財報大致上不會令人失望。首先,市場對業績的預期並不算高,根據 FactSet 數據,分析師預估標普 500 成分股企業第 2 季營收年增 3.8%,這與美國亞特蘭大聯準銀行 GDPNow 模型預估的 2.8% 經濟成長率、與略高於 2% 的通膨率大致相符合。營收成長再加上企業的庫藏股操作,是分析師預測標普 500 成分股 EPS 可望年增 5%、達到 62.59 美元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市場預期可能還過於保守。自川普 3 月底宣布關稅以來,整體財測已下修約 4%,主要集中在受關稅衝擊最嚴重的產業,例如工業與零售業。
企業也往往會超出市場預期,因此德意志銀行策略師 Binky Chadha 表示,目前情勢正朝「接近歷史平均水準 (5%)」的超預期方向發展。
財測的影響力
接下來,企業財測將是關鍵。一些華爾街人士擔心,企業面對關稅不確定性,可能發布疲弱的財測、或乾脆不發財測。
壞消息通常會導致股價暴跌,例如 Conagra Brands(CAG-US) 公布受關稅影響的財測後,股價下跌 4.3%。但反過來說,良好的財測也可能讓股價飆升,如達美航空 (DAL-US) 就因樂觀的財測而大漲 12%。
資產管理公司 Bycoff Group 的 Doug Bycoff 表示:「達美的例子就很典型。隨著第三季航空需求轉強,對股價有明顯正面影響。」
大科技公司的 AI 支出
此外,大型科技企業在 AI 領域的大規模支出,也有望推動整體財報表現。以微軟 (MSFT-US) 為例,第 2 季資本支出預估達 175 億美元,相當於年增 26%,儘管這個增速低於第 1 季。這些資金大多用於資料中心投資,將為輝達等晶片商及 AI 基礎設施公司帶來利多,但程度不至於引發市場恐慌。
Raymond James 策略師 Tavis McCourt 說:「我們仍在揮霍地打造 AI 生態體系,而這些參與建設的公司處在非常有利的位置。」
歷史數據也顯示,高本益比不一定會帶來負面效應。根據道瓊市場數據,當標普 500 的本益比達到 22 倍或更高時,未來三個月平均漲幅為 4.6%。而這些漲勢大多發生在財報季最密集的月份,也就是 4 月、7 月與 10 月。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