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盤後〉中國第2季GDP成長5.2% 三大指數漲跌互見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綜合外電
中國股市三大指數周二(15 日)收盤漲跌互見,中國第 2 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 5.2%,成長率高於全年增長目標,這得益於對美國以外市場的出口強勁,維持了生產,抵銷美國關稅帶來的壓力。

滬指周二收盤跌 0.42% 報 3,505 點,深證成指漲 0.56% 報 10,744.56 點,創業板指大漲 1.73% 報 2,235.05 點,滬深北三市成交額合計人民幣 1.6353 兆元。
電力、煤炭、釀酒、旅遊、石油類股走低,鋼鐵、化工、有色、銀行、醫藥族群疲弱。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第 2 季 GDP 較去年同期成長 5.2%,優於經濟學家原估的 5.1%,但小於第 1 季的 5.4%。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其他數據顯示,6 月工業生產年增 6.8%,優於經濟學家預估的 5.6%,零售銷售成長 4.8%,不如 5 月的 6.4%,也遜於經濟學家預期,城鎮調查失業率維持在 5% 的水準。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周二在記者會上說,今年以來,主要指標優於預期,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彭博》指出,儘管第 2 季中國對美出口衰減 24%,但中國經濟仍保持強勁成長,整體出口仍在增長,財政刺激措施提振了國內需求和建築業。
這種韌性為北京提供了喘息空間,使其能夠制定進一步政策應對措施,因應 8 月中旬美中關稅戰休兵結束後兩國貿易緊張局勢再次升級。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已多次暗示,並不急於實施廣泛寬鬆政策,而是傾向於透過結構性貸款工具提供定向支持,將信用引導至重點領域,避免金融體系出現流動性閒置。
法國興業銀行大中華區經濟學家林紫瓊(Michelle Lam)表示,目前的情況是供應強勁,但國內需求疲弱,出口韌性難以延續,儘管 GDP 成長率比預期好,但數字仍不樂觀。
《彭博》經濟學家(Chang Shu)和朱懌(Eric Zhu)說,第 2 季 GDP 增速放緩幅度相對較小,但具體細節引發人們對前景的擔憂,政策制定者不能放鬆警惕,經濟下行風險很高。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