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能化解當前的特斯拉困境嗎?前員工揭秘其領導風格與挑戰
鉅亨網編譯王貞懿

特斯拉 (TSLA-US) 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宣告將重心移回特斯拉,並承諾親自領導未來五年。《商業內幕》採訪了 4 位他的前員工,發現這位億萬富翁雖是出色的「產品經理」,但他的回歸,真的是這家電動車巨頭現在最需要的嗎?
馬斯克本週強調對特斯拉的長期承諾,表示除非死亡,否則未來五年會繼續領導這間公司。此發言讓原本因其參與白宮事務而感到擔憂的分析師們鬆了一口氣。從他表示將淡出政府效率部 (DOGE) 以來,特斯拉股價已上漲了 40% 以上。
全公司的產品經理與首席創新長
曾領導特斯拉內部 Optimus 人形機器人開發專案的 Chris Walti,在 2022 年離開特斯拉創立機器人新創公司 Mytra。他觀察到,特斯拉扁平化的管理結構讓馬斯克對產品方向的影響力遠超過一般執行長。
「他實際上是整個公司的產品經理,」Walti 說,方向由馬斯克決定,然後工程師們負責執行。他經常在周日凌晨 3 點收到簡訊,並被要求在 15 分鐘內回覆,但這不適合每一個人。
特斯拉第七號員工、前技術主管 Gene Berdichevsky 回憶,早在 2008 年成為執行長之前,馬斯克就展現出對細節的狂熱關注。在打造首款 Roadster 原型車時,團隊會在開完董事會後,花整個下午在停車場試駕,深入討論各種細節。
動力系統新創公司 EFT Mobility 執行長 Tobias Kahnert 曾任特斯拉資深軟體工程師,並親身經歷了 Model 3 量產的艱難時期。他回憶,即使當時覺得許多馬斯克提出的點子都不是正常做法,但事後往往會證明他的方式是對的。
曾在 SpaceX 工作六年、現任電動車充電新創 Electric Era 執行長 Quincy Lee 說,馬斯克是一位「極其優秀的設計工程師」,這一點絕對會讓特斯拉受益,他在物理、製造方面的能力相當傑出,當然他也是位優秀的商人,能夠將這些技能整合成強大的能力組合。
交車疲軟引發策略質疑
然而,當特斯拉今年第一季的全球交車量僅來到 33.67 萬輛,年減 13%,更遠不如市場普遍預期的 36~37 萬輛大關時,接受《商業內幕》訪問的分析師們都不認為公司需要大膽創新來扭轉局面。
他們的建議很單純:特斯拉應該推出新車型、改善電池技術並加強廣告行銷。特斯拉自 2023 年推出 Cybertruck 以來就未推出新車款,而這款電動皮卡的銷售表現也令人失望。
Walti 觀察到,馬斯克似乎「對單純製造市場需要的好產品感到有些厭倦」。他表示,若產品不夠大膽,或逆勢而為感覺就無法引起馬斯克的興趣,10 年前馬斯克真的很清楚客戶需求,「但現在我不確定是不是如此」。
特斯拉正為了下月在德州奧斯汀推出自駕計程車 (robotaxi) 服務全力衝刺。馬斯克堅持押注自駕車和 Optimus 人型機器人,並承諾今年一定會推出平價電動車,但細節仍保密中。此前《路透》曾報導,新車可能是 Model Y 簡化版。
但 Walti 直言不諱:馬斯克似乎對製造「市場真正需要的好產品」感到厭倦。「那些不夠大膽、不逆勢而為的東西,根本引不起他的興趣。」他質疑:「10 年前他很懂客戶,現在還是嗎?我不確定。」
Walti 繼續說道:「雖然他絕對有能力做好,但我懷疑他是否真心對大眾市場電動車感興趣。」
而 Kahnert 則持不同看法:馬斯克能推動別人不敢做的決策,這正是其他車廠缺乏的「差異化優勢」。但他也坦承:「即使在特斯拉內部,要搞清楚馬斯克在多大程度上有益於特斯拉,又在多大程度上讓公司分心,始終是件困難的事。」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