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中國AI「沉睡巨人」正覺醒 5年內有望創造10兆元人民幣市場
鉅亨網新聞中心

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長達 97 頁的全球科技藍皮書《中國 - 人工智慧:沉睡的巨人覺醒》指出,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將人工智慧 (AI) 應用於產業轉型,並將外部限制轉化為自身發展機遇。
據陸媒《智通財經》報導,報告強調,中國正開闢一條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人工智慧發展道路,其「自上而下」的策略結合了戰略規劃、生態系統建設、標準制定與行業特定創新,並利用既有的強大基礎設施,正有效釋放中國人工智慧的巨大潛力。
摩根士丹利還推出了中國 AI 60 指數,旨在識別在 AI 採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評估其創新、投資、數據可用性和應用層的成功。這些公司涵蓋了眾多投資者關注的 A 股和中概股。

獨特發展路徑與堅實基礎
報告指出,受美國限制措施影響,中國在開發尖端 AI 能力時,更加注重效率,避免過度依賴昂貴的計算資源。這促使中國企業專注於開發更高效、成本更低的 AI 技術。
中國 AI 的價值來源於成本節省以及透過提高效率和生產力創造的價值。這種高效方法降低了 AI 模型的資本密集度,並更關注投資 AI 能力的市場回報路徑。字節跳動、商湯科技等競爭對手參與的生態系統,預計也將促使模型使用價格下降,加速 AI 融入商業營運。
中國的 AI 發展得益於堅實的基礎。自 2017 年將 AI 納入國家發展規劃以來,中國系統性地執行長期戰略,建立國內 AI 能力。政府支持、對先進技術的投資、豐富的人才資源 (世界頂尖 AI 研究人員的 47% 在中國) 以及對 AI 應用的關注,共同培育了有利於 AI 發展的環境。中國對 AI 的監管方法力求在促進創新與控制風險之間取得平衡,同時積極培育開源社區。
驚人的經濟潛力與數據預測
報告用數字描繪了中國 AI 故事的宏大前景。摩根士丹利估計,假設通用人工智慧 (AGI) 滲透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新興市場的預測一致,AI 到 2024 年可創造相當於 6.7 兆元人民幣的勞動力等效價值,約占 2024 年中國名義 GDP 的 4.7%。
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的規模預計將達到驚人的 10 兆元人民幣。到 2030 年,中國核心人工智慧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1 兆元人民幣。從投資回報來看,報告預計中國 AI 投資將在 2028 年左右達到收支平衡,並在 2030 年左右實現 52% 的投入資本回報率 (ROIC)。這主要得益於電商、廣告和本地服務等領域 AI 應用的貢獻。
AI 應用:B2C 引領、B2B 蓄勢待發
中國將 AI 應用於「實體經濟」,特別是提升製造業等傳統行業的生產力。硬體限制促使中國通過軟體 / 演算法優化和大型語言模型 (LLMs) 的商品化來提高工程效率。這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加速了 AI 在中國大眾市場的普及。
超級應用程式的普及以及新興的原生 AI 應用程式,預計將在未來 2-3 年更快推動企業對消費者 (B2C) 領域的 AI 應用。通過將 AI 功能整合到現有平台,企業能利用龐大的專有數據和用戶基礎。開源 LLMs 的傳播也降低了 AI 應用者的進入門檻。
儘管企業對企業 (B2B) 領域存在降低成本的需求,但企業 IT 支出較少、偏好私有雲部署以及軟體行業不成熟等因素,可能導致 B2B 領域的 AI 大規模應用速度慢於 B2C。然而,擁有專有數據的 B2B 軟體公司仍有望創造有價值的企業級 AI 應用。
物理世界與基礎設施
報告也展望了「物理人工智慧」,例如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預計到 2025 年,先進智能駕駛功能的汽車滲透率將達到 25%,涉及 556 萬輛汽車。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到 2050 年將非常巨大。
支撐 AI 發展的基礎設施投資正加速進行。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 5G 網路和位居第二的資料中心產業。自字節跳動大量投資資料中心以來,其他互聯網巨頭也紛紛跟進。預計排名前五的互聯網和雲服務提供商在 2024 年將投入約 4000 億元人民幣於雲計算和 AI 相關建設。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將顯著增長,到 2027 年占總電量的 2.9%。
限制催生創新:GPU 自給率提升
美國對先進 GPU 的限制措施雖然構成挑戰,但也推動了中國企業利用現有或國產 GPU 繼續發展基礎模型。中國半導體企業正加快研發可與美國產品競爭的晶片。報告估計,中國 GPU 自給率將從 2024 年的 3% 提升至 2027 年的 8%(注意:另一處數據來源顯示估計到 2027 年達到 82%,數據存在差異) 。字節跳動的豆包模型能夠運行在華為昇騰 910 晶片上,印證了中國企業在不完全依賴高端美國 GPU 情況下的能力。這些限制反而可能促使中國企業採用更節能的 GPU。
儘管前景光明,美國新的出口限制仍可能帶來阻礙,增加成本並限制計算資源,為通用 AI 的長期發展引入不確定性。然而,中國擁有龐大的人才庫和強大的國內晶片生態系統,被認為能夠有效應對這些挑戰,並在科技和經濟領域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