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戰按下90天暫停鍵 航運業喜迎出貨潮、運價漲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2025-05-13 11:10

零售商和物流業主管表示,美中貿易將出現新一波激增,因為美國和中國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在 90 天內把對彼此加徵的關稅大砍 115 個百分點,將促使進口商在這段期間大量出貨,海陸空的貨運量都可望激增,但鑒於進口商成本也將增加,美國消費者應該做好價格持續上漲的心理準備。
美國和中國周一達成初步協議,具體細節仍不清楚,短期內雙方將暫停所謂的「對等關稅」,儘管仍維持廣泛的 10% 基準關稅、以及與芬太尼相關的 20% 關稅。
ITS 物流公司全球供應鏈副總裁 Paul Brashier 說:「我有客戶在中國上千個預先裝載的貨櫃,已經準備好隨時運進來。」
他預估,未來四到六個禮拜的貨櫃數量將激增,並稱 90 天暫停期為「中國供應鏈規劃的關鍵時刻」。
清潔用品公司 Casabella 創辦人 Bruce Kaminstein 說,為期 90 天的 30% 關稅將讓小企業的商品再次流通,但這無法緩解他們更深的疑慮,「業者正被反覆無常的政策所束縛,企業處境艱難,所以必須像往常一樣想辦法解決」。
鞋類零售商 Deer Stags 總裁 Rick Muskat 表示,30% 關稅將允許他恢復從中國發貨,但由於需求被壓抑,貨櫃運費可能會飆升。Deer Stags 的商品從中國進口,由梅西百貨 (Macy’s)、柯爾百貨(Kohl’s)、潘尼百貨(JC Penney) 和亞馬遜 (AMZN-US) 等主要零售商銷售。
Muskat 說:「我們的成本將上漲將近 40%,因此我們必須提高秋季交貨的價格。」
貨運預定和支付平台 Freightos 研究部門主管 Judah Levine 說,當關稅處於 20% 水準時,並未阻撓業者在 3 月和 4 月提前備貨,因此 30% 的關稅應該會帶動備貨需求,以因應 8 月可能出現的關稅調漲。
Deer Stags 的 Muskat 表示,年底購物旺季的備貨時間到來,由於無法得知美中之間是不是會達成永久協議,而大部分商品需要在 8 月到 9 月期間由中國運往美國,預料將因為提前備貨出現大量庫存。
人們對川普貿易政策仍然感到挫折、不滿,事業也受到巨大傷害。Muskat 說,Deer Stags 有一批商品被課徵 145% 關稅,這些貨物已被轉移到「保稅倉庫」等待關稅降低,而每一個貨櫃的額外存放成本超過 1 萬美元。
Muskat 說:「現在,我們必須要把庫存移到配送中心,而且必須毫無理由的承擔所有相關成本。這些都墊高了成本。」
全球供應鏈成本上升
隨著更多公司再次尋求備貨,供應鏈成本預料將上升。Casabella 創辦人 Kaminstein 說,中國商品仍將被課徵 30% 關稅,考量到大部分消費性商品公司的毛利潤在 40-50%,30% 關稅難以與大部分商業模式整合。
物流業者 OL USA 的執行長 Alan Baer 表示對進口商來說,30% 關稅可能讓他們的產品和整體獲利能力面臨挑戰,「從承運商宣布的空白航班數量來看,運量增加、艙位和價格可能是其他需要克服的障礙。」貿易戰期間,從中國出發的空白航班持續增加。
美國服飾和鞋類聯盟 (AAFA) 執行長 Steve Lamar 表示,關稅暫停是良好的發展,但不會阻止運價上漲。「悲傷的是,剩餘的 30% 關稅 (疊加在現行 301 條款和最惠國待遇(MFN) 關稅上)」,代表對大部分美國民眾來說,返校季和年底購物季的商品依然昂貴。
旺季持續到 Q3
ITS 物流公司的 Brashier 說,這將揭開旺季的序幕,一路延續到第 3 季,目前有很多預定 2026 年啟動的建設和製造計畫,因此這些公司有在期限內完成的壓力,需要在 2026 年初動工。
如果川普的稅改或其他去管制政策有進展,或是聯準會 (Fed) 降息,都可能讓運價漲勢一路延續到 2026 年。
Xeneta 首席船運主管 Peter Sand 警告,運輸需求可能帶動海運價格飆漲,「短期內,中國到美西的運價可能上漲 20%」。
Sand 指出,跨太平洋的平均運輸時間為 22 天,因此顧客將利用這 90 天的休兵期盡可能把商品進口到美國,進而推升運價。
Sand 補充說,這是因為在中國輸美運量大減期間,貨櫃輪商削減運力、或是調派到其他路線 (例如遠東到歐洲),因此若要恢復中國到美國的運力,需要一些時間,而中國到美國的貨運量復甦,也代表短期內必須支付略高於預期的費用。
維吉尼亞港執行長 Stephen Edwards 表示,該港口正在評估和規劃可能導致中國輸美貨櫃激增的情境,包括研究 Covid-19 疫情、巴拿馬運河水位限制、紅海危機等事件發生期間的財務模式。
AAFA 執行長 Steve Lamar 表示,現在業者需要看到美國達成長期協議,不只是與中國,也要與其他貿易夥伴談定,才能預測未來,為貿易、投資和採購做長遠規劃。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