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整治與美元挑戰交織,美日貿易緊張影響全球市場格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加強稀土整治與美元挑戰交織,美日貿易緊張影響全球市場格局
中國政府加強對稀土等戰略礦產的走私整治,顯示出其在全球資源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及對國家安全的重視,尤其在中美高層會議前夕,此舉意在強化供應鏈穩定性[1]。與此同時,匯豐銀行警告美元霸權面臨挑戰,若美國無法維持全球「最後貸款人」角色,將可能引發金融市場震盪,並重演歷史危機[2]。這兩者的發展相互交織,稀土資源的供應與美元的穩定性將成為未來國際經濟格局的重要變數,影響全球市場的信心與需求。
在此背景下,日本首相石破茂強調將持續要求美國撤除對日本汽車的關稅,並警告若美方施加壓力將影響日本企業投資擴張[3]。此外,美國總統川普展開中東之行,重點在於貿易協定及能源合作,並未訪問以色列,顯示其政策逐漸低調務實,意在吸引中東資金回流美國[4]。這些動態反映出美日之間的貿易緊張及美國在中東的經濟策略,未來可能影響全球市場的供應鏈及資金流向。
美元資金流動性面臨重構,離岸人民幣利率創新低,顯示資金充裕。專家警告美國經濟走弱可能引發高達2.5兆美元的拋售潮,全球金融風險上升[5]。同時,中美高層經貿會談在日內瓦進行,專家指出美方態度將決定談判走向,若能停止「美國優先」政策,中方將以開放姿態回應,這可能促進經貿關係的改善[6]。隨著全球資金重估,市場預期資金將流向中國及亞洲市場,顯示出未來經濟格局的潛在變化。
在瑞士的中美高層會談中,美國總統川普宣稱已取得「重大進展」,雙方達成「全面重啟」共識,並計劃於週日繼續磋商,然而市場分析師對短期突破持謹慎態度[7]。同時,四月發生的槓桿交易平倉事件導致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劇烈上升,流動性惡化,顯示市場對政策變動的高度敏感性。儘管川普已宣布延後徵稅90天,市場衝擊仍未平息[8]。這些事件反映出中美貿易談判的複雜性及其對全球金融市場的深遠影響,未來的政策走向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市場焦點:美國CPI數據與企業財報、特斯拉低價電動車計劃及AI技術競爭加劇
本週美國將公布4月CPI及零售數據,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特別是在聯準會主席鮑爾面對通膨與失業風險的談話後,投資人將密切關注沃爾瑪 (WMT-US) 和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的財報,以洞察消費者行為變化[9]。同時,特斯拉(TSLA-US)計劃於2025年推出低於3萬美元的Model Q,旨在滿足平價電動車需求,這一策略可能為其股價帶來新動能。儘管市場對Model 3的興趣減弱,摩根士丹利指出特斯拉仍將專注於AI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整合[10]。隨著亞洲貨幣如台幣的強勁表現,各國央行的干預行動也引發市場關注,未來美中貿易談判對貨幣政策的影響將成為焦點。
輝達(NVIDIA)應用研究副總裁Jonathan Cohen強調,GPU算力在AI研究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直接影響模型開發的效率與規模。他透露其新開發的Llama Nemotron AI模型將於2024年3月推出,顯示出輝達在AI領域的快速進展[11]。同時,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研發上已明顯領先美國,預計到2050年市場年收入將達近5兆美元,顯示出中國政府對該產業的強力支持及其在專利和供應鏈整合上的優勢[12]。這些趨勢顯示,隨著AI和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全球科技競爭格局正面臨重塑,企業需加速創新以維持競爭力。
Powered by Yushan.AI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