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消費金融:跨界融合與掘金
鉅亨網新聞中心
書名:《互聯網消費金融》
作者:劉洋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內容簡介
《互聯網消費金融》: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主要發展動力,進一步激活消費的消費金融也上升到國家戰略,蘊含70萬億藍海市場,一大批銀行、證券、基金、保險、小貸、擔保、電商、零售、房地產、旅游等產業紛紛涉足。以消費金融引導消費和普惠金融升級,以供給創新創造消費需求,不僅將進一步刺激居民消費,擴大內需,更好滿足居民消費需求,還可拉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粗放型經濟增長轉變為高效、高質型經濟提升,也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素。
作者簡介
劉洋,研究員,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非國際商學院院長助理,全國首家消費金融行業組織和專業智庫——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金融與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推薦序
互聯網消費金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下一個風口
近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需求保持了較為強勁的增長勢頭。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數據,2015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0.09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消費占GDP比例已達64%,超過「十二五」規劃(45%)預期。同時,城鄉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也為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支出進一步增長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國人均GDP已超過7000美元,消費結構正在從吃、穿等生存型消費向教育、旅游等發展型和品質型消費過渡。在國家促進消費的背景下,消費升級使得消費金融市場迎來爆發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
以消費金融的主要模式消費貸為例,主要是指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消費者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具有單筆授信額度小、審批速度快、無須抵押擔保、服務方式靈活、貸款期限短等獨特優勢,並具有「消費 金融」的雙重屬性,用戶不但可以享有高質量個性化消費貸產品來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而且還具有潛在的賺錢機會(如消費信托)。應該說,消費金融能夠通過「消費金融化、金融生活化」,實現金融資源跨期、錯期配置,還可為消費尤其是電子商務提供良好金融服務環境。以消費金融引導消費和普惠金融升級,以供給創新創造消費需求,不僅將進一步刺激居民消費,擴大內需,更好地滿足居民消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還可以拉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粗放型經濟增長轉變為高效高質型經濟提升。
基於消費場景、用戶大數據的消費金融,通過「互聯網 」平台進入了迅猛發展的高鐵車道。例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大型電商平台已經搭建了消費、支付、理財、貸款、保險、征信、消費金融等綜合性服務體系,豐富的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強大的風控體系、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勢必成為互聯網消費金融藍海的主力。值得關注的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懂金融而不懂消費」,零售、食品、旅游、教育等消費企業「懂消費而不懂金融」,電商、互聯網金融機構「懂互聯網而不懂消費金融」,以及消費者對消費金融普遍認知不足,從業人員素養不足、消費金融觀念缺失等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快速規范發展帶來了挑戰。
本書作為首部專門為互聯網消費金融編寫的實用指南和實戰手冊,一改傳統的要麼羅列一堆政策,讓讀者「看花眼」,要麼說教式地提供很多科普知識,讓讀者很難用得上,它以實用性、看得懂為出發點,盡可能用大白話的方式把消費金融這個新體系講透、講好、講精,讓讀者學有所用、學即能用。同時,也能為相關政府部門制訂消費金融公共政策提供決策參考,為後續的消費金融問題研究提供理論借鑒。
在2016年「兩會」召開之際,央行再次降准,這一政策再次從側面鼓勵了居民消費。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將從投資拉動逐步向消費主導轉型。根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的調研和測算,預計到2018年,僅消費貸款將突破1萬億元,通過消費貸刺激的增量消費市場將達到10萬億元以上。以上這些數據表明:消費金融市場蛋糕足夠大,目前尚處於探索培育階段,消費金融將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創新風口」。
宋玲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會長、中國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