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老化的東亞

鉅亨網李家如


(圖:AFP)
(圖:AFP)

對於東亞地區來說,股市動盪、經濟疲軟與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等僅是短期困境,東亞各國政府真正需要煩惱的問題,恐怕更為迫切並棘手。根據世界銀行統計,至 2040 年東亞地區就業人口將劇減 15%、人口大量老化,甚至未富先老。


近年社會形態劇變 

《CNBC》報導,受人口老化和生育率低影響,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全球逾三分之一的 65 歲以上人口集中在東亞地區,人數高達 2.11 億,預估高齡人口還會持續攀升。

近數十年來,東亞地區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壽命延長,加上當地人口教育程度與收入皆提高、生育率下滑。世界銀行提醒,東亞地區政府應該及早推出相關政策以應對人口快速老化問題,包括幼兒、學齡、就業年齡和老年人口等都需妥善顧及。為解決人口老化所衍生的勞動力緊縮問題,世界銀行更建議可鼓勵更多婦女加入職場、改革現有退休金制度等。

(圖:AFP)
(圖:AFP)

開發程度不同 問題各異

不過,根據各國經濟發展程度差異,老年化步伐也有所不同。以東亞地區較富裕的日本、新加坡、韓國為例,已有超過 14% 人口為 65 歲以上。

IHS Global Insight 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 Rajiv Biswas 指出,人口老化已對日本造成嚴重影響,該國 2012-2030 年間預計總人口數將減少 1200 萬人。加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提高,連帶讓健保和社會福利成本大幅增加,對日本政府預算將是沉重負擔。以 2015 年日本政府預算為例,當中最大支出為社會福利,金額高達 31 兆日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新三支箭政策中,就包括育兒、社會福利與經濟三大面向,除了要將出生率由當前的 1.4 提高至 1.8,社會福利方面更要打造工作與長照兼顧的社會,避免工作人口因照顧失智父母而被迫辭職。

《日經新聞》報導,為了 50 年後也能維持現有的一億人口數,日本政府去年底更推出「一億總活躍推進室」概念,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並對改善少子老齡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問題提出切實可行有效的建議,打造讓女性、年輕人與老年人都可發揮作用的社會。

未富先老

傳統人口老年化國家都是先富再老,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總裁 Axel van Trotsenburg 指出,反觀東亞許多國家,如中國、柬埔寨、寮國等恐面臨未富先老,對老年福利政策規劃上將有重大衝擊。「在東亞地區,想維持經濟動能並解決人口快速老化問題還是有可能的,但這得在政治上做出許多艱難政策選擇,包括解決可能帶來的財政風險。」

以開發中、經濟能力中等的國家來說,如中國、泰國與越南等,面臨人口高齡化管理問題,日後將成為這些國家政策規劃上的重大挑戰。

(圖:AFP)
(圖:AFP)

穆迪分析經濟學家 Katrina El指出,亞洲地區政府對於養老規劃投入仍有限。不過,如今已有國家開始注意到這項問題。去年底,中國宣布廢除執行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所有夫妻都可生育兩個子女,企圖扭轉一胎化政策所造成人口老化、性別失衡與勞動力減少等問題。

儘管這項改變代表中國朝正確方向邁出重要的一步,但以全球各地經驗為例,一旦生育率下滑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扭轉,中國也很難例外。《彭博社》報導,中國至 2040 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 9000 萬。雖然中國已廢除一胎化政策,希望再創新的經濟成長引擎,但相關措施至今才推出恐已太晚,並隨著育兒成本提高,效果將大打折扣。

至於經濟能力相對較差的國家,包括柬埔寨、寮國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等,未來二、三十年內也將面臨人口迅速老化問題,上述國家需要努力為年輕人口創造就業機會,並及早建立永續性的養老體系以因應日後所需。

世界銀行分析,東亞地區將因缺乏應對人口老化的改革而付出龐大代價,至 2070 年退休金佔 GDP 比例恐提高12%。

相關因應措施

目前東亞各國對於人口老化問題,已陸續推出相關政策,以日本為例,前後已進行多次年金制度改革,減緩高齡化對年金財政所造成之衝擊。新加坡與南韓則延長退休年齡,讓高齡人口能持續在職場上有所貢獻。

為補足國內不斷下滑的勞動力,也有國家開始引進外籍勞工。以新加坡為例,截至 2015 年6 月,該國 554 萬名總人口中,就有 163 萬人為非本地區民的外籍勞動力。但政策對外籍勞工敞開大門,對新加坡居民來說也帶來不少壓力,包括就業競爭更強、生活空間變得擁擠、房價攀升等,多次引發當地民眾不滿。

不過,引進外籍勞動力並非容易事,以日本、南韓等國為例,其獨有的文化和語言障礙,更是許多外來就業人口難以克服甚至融入的大問題。  (文;李家如)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