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英國若最終退出歐盟 前首相布萊爾難辭其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數據評論編輯塞巴斯蒂安•佩恩撰文指出,如果6月23日英國在公投中贊成退出歐盟(EU),可以說,布萊爾應承擔相當大的責任。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把一切問題都歸咎於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是件時髦之事。在工黨(Labour party)的一些人士看來,這位英國前首相領導該黨走了一段新自由主義的彎路,而且在1997至2010年間丟掉了500萬張選票。在興奮地等待齊爾考特(Chilcot)調查報告出爐的其他工黨人士眼里,布萊爾是一名應在海牙(The Hague)接受審判的戰爭犯。雖然這些非難言過其實,但在一件事上布萊爾負有責任。如果6月23日英國在公投中贊成退出歐盟(EU),可以說,布萊爾應承擔相當大的責任。


這一切可以追溯至2004年,當時,歐盟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擴張,正式納入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克在內的多個東歐國家。與德國人不同,布萊爾非常不明智地反對對這些新歐盟公民的自由遷徙實施過渡性控制措施。布萊爾政府當時預計,歐盟此輪擴大將導致每年有1.3萬移民進入英國。但這一數字最終達到每年接近17萬人。

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最近一篇社論所言,布萊爾「嚴重低估了可能來到英國的東歐人數量」,他在歐盟東擴問題上處理失當造成了移民已經失控的普遍觀念。

過去12年間,政治家們一直試圖解決這一問題——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倉促承諾將每年凈移民人數減至10萬以下只是其中最新一例。退歐陣營人士發現,利用這些未兌現的承諾作為打擊對手的武器非常有效。

與此同時,布萊爾並未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任何自責。去年接受采訪時,他正面回答了關於過渡性控制措施的問題:「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將無論如何都會發生的事情提前了而已。2004年,英國經濟一片繁榮,我們需要來自國外的熟練工人。如果將所有這些東歐移民再次趕出英國,我們國家會變得更強大、更美好嗎?答案是不可能。」但布萊爾並未認識到,如果英國能等到其他國家向新的東部成員國開放邊界時再作決定,英國就不會成為移民的橋頭堡,英國對移民的相對吸引力也會小一些。

如果6月23日真像一些退歐陣營人士形容的那樣成為英國「獨立日」,該責備的人可以填滿一長串名單。卡梅倫將在靠近榜首的位置,因為是他首先提出進行公投,同時對可能失敗的一方表示支持。反對黨領袖傑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也將因在此次公投運動期間漫不經心的態度而遭遇麻煩。但在對現任政治領導人的功過進行評價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記住在往屆領導人中有一位從一開始就無意間助長了反移民情緒。(文章來源:FT中文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