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分析
台股新聞
加權指數今日開低走高,終場下跌 108.14 點,收在 23434.38 點,成交量 3923.27 億。觀察三大法人今天籌碼動向,外資賣超 70.65 億元,投信買超 7.88 億元,自營商買超 3.72 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賣超 59.05 億元,其中,投信連續六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116.94 億元,而自營商連續十四日買超,累計買超金額為 765.39 億元,外資則終止連續二日買超,由買轉賣。
專家觀點
這不是恐慌盤!是洗盤!隨著對台關稅的揭曉,雖然對台稅率高達 20%、高於日韓 15% 的心理衝擊下,早盤指數一度開低下挫達 374 點,不過,在飆股鑫天地的群組裡,大師兄也都跟大家說過了,各位大可不必過度緊張或擔心,因為除了國家隊勢必銜命進場護盤外,加上台灣站在 AI 革命的中心,台股擁有強大的 AI 基本面當靠山,配合融資餘額在低檔、籌碼面相對穩定健康、以及下檔不論是月線和季線都具有強力支撐下,果然今日開低過後,隨著低接買盤進場,指數逐步回穩上來,加權指數站回於 10 日線之上,甚至 OTC 櫃買指數由黑翻紅上來,整體表現呈現相對抗跌的走勢,一切都在我們的掌握之中,相信大家都有目共賭!展望後市,隨著不確定性因素可望逐步淡化與解除之下,在在都有利於台股持續向上震盪挺進;總統賴清德表示,20%稅率只是暫時的,會繼續談判,爭取更有利、更合理稅率;對此,《路透社》報導引述匿名美方官員說法,證實台美談判仍在繼續,且台灣提出的方案獲得了良好回應,接近達成最終協議,想信不用太久的時間,台灣稅率應可跟進日、韓等國的關稅稅率降至 15%。
台股新聞
美國對台關稅正式落地,台股盤中震盪後買盤浮現,法人資金鎖定具趨勢優勢的 2 奈米與風電族群。本文解析主力如何於利空中尋找切入契機,掌握反攻節奏。〈關稅政策落地,主力逢低進貨,利空反應即是機會〉美國對台課徵 20% 關稅政策正式落地,雖然稅率高於原先市場期待,導致市場一度出現情緒性反應,台股盤中一度大跌逾 200 點,但隨後迅速收斂跌幅,終場下跌 108 點,成交金額達 3923 億元,量能並未明顯萎縮、有買盤進場承接,這樣的盤勢結構,符合智霖老師近期在節目與 LINE 觀點中所強調,關稅衝擊短期有感,但長期不至於翻空,反而是震盪洗盤中的潛在買點。
專家觀點
台灣公布關稅 20%,我之前就提醒過,台灣關稅沒這麼好談,要你開放市場,又要提高投資採購額,我們原本關稅,就比日本、南韓還要高,GDP 規模還比人家小,全面零關稅開放市場,政府不會有壓力嗎?提高採購投資金額,台灣經濟量體吃的下嗎?為什麼要這麼樂觀,一心認為開獎會 15%。
台股新聞
一、 美股科技巨頭財報、重要經濟數據、關稅都在在本周公布,科技巨頭概念股在這!台股加權指數上漲 1.12% 收在 23461.72,收盤創波段高,櫃買指數上漲 0.13% 收在 231.45。這周台股走勢震盪,加權指數在 23400 上下震盪,加權強於櫃買。
台股新聞
川普公布《美國 AI 行動計劃》,輝達、AMD 等半導體股受惠上漲,特斯拉 Q2 財報全面衰退,能源業務亦下滑。今晚英特爾 18A 製程進度,將是檢視 AI 產業真實需求的關鍵風向球。一、美股 / 全球市場動態全球市場動態8 月 1 日關稅大限來臨,美國正式實施新關稅 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確定對多國課徵 10% 至 41% 不等的「對等關稅」,其中台灣為 20%,對加拿大的稅率更從 25% 上調至 35%。
台股新聞
台股站穩季線之上,短線觀察指標偏重技術面漲跌、籌碼面堆疊;前百大漲幅個股怎麼精選領頭羊以及潛力股挖掘?一、經濟數據優於預期 聯準會獨立性風波平息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依舊是讓市場放心,也持續支撐美國股市走高。首先,美國 6 月 CPI 年增率 2.7%,主因食品與能源價格走升,能源部分很明顯是受到當時中東地緣衝突影響,不過該事件迅速落幕,國際能源價格快速拉回,所以金融市場自然不會擔憂短暫性的通膨反彈。
專家觀點
歐盟關稅協議結構與日本大致雷同◆達成協議,因此適用相同的稅率: 15%,從 4/2 20%→7 月初施壓的 25%→15%,當日歐股開高走低翻黑,大致為持平反應 ◆明確提及特定貨品關稅:汽車、晶片、藥品,預計都將適用 15%,再次證實 232 調查已經大致底定 (稅率應高過 15%,預計是 25%),近期會公布課徵,因此主要貿易國都會面臨捆綁談判的情況,才能適用優惠稅率。
基金
作者 景順亞太區環球市場策略師 趙耀庭如市場普遍預期,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 7 月會議中維持政策利率不變。然而,決策並非一致通過,理事 Bowman 和 Waller 持反對意見,支持降息 1 碼。儘管聯準會仍認為勞動市場「穩健」、通膨「略高」,但語氣出現微妙轉變,聯準會現在形容 2025 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為「趨緩」。
專家觀點
熬了這麼久,美國終於公布對台關稅為 20%,但這數字高於日本、韓國的 15%,市場初步反應出現失望賣壓,加權指數今日明顯震盪下跌。但 OTC 則逆勢上漲,有資金轉向中小型股的趨勢在。這個狀況符合我先前提過的︰「關稅公布後衝擊不會特別大」預期,但市場仍需時間消化,建議優先關注美國 AI 建設相關題材股,短線漲幅明顯,具備資金輪動潛力。
台股新聞
三原因讓至少 30 萬名股東沒領現金股利 永豐金證券揮手招領除權息旺季到來,你的現金股利領了嗎?永豐金證券統計,截至今(2025)年 5 月底有高達 2.7 億元的歷年現金股利,三原因未能成功被領取。第一,上市櫃發行公司發放股息部分以郵寄支票,股東因搬家、人在國外、長期出差或地址錯誤等原因,錯過領取支票,比重高達 89%;第二,9% 是因零股股利未達匯款門檻,不足匯費未匯出;第三,匯款失敗占比約 2%,例如銀行帳戶銷戶或資料錯誤。
台股新聞
台股股利有望破 2 兆 7 月股利查詢上線打造一站式資訊平台AI 浪潮加持,今(2025)年台股股利有望突破 2 兆元。為幫助投資人智慧存股、提升資產複利效果與有效掌握股利資訊,數位金融領航券商永豐金證券今(24)日宣布,首創台美股存股「股利再投入」後,今年 7 月再全新推出配套功能股利查詢,為存股族打造一站式完成定存、股利投入與掌握最新股利資訊平台。
台股新聞
川普關稅戰、台幣走強 推動年輕人開戶:逢低投資絕佳起跑點年輕人首次開戶選哪一個券商?7、8 月是年輕人開戶旺季,反映新鮮人領到第一筆薪水後有投資需求。證交所統計, 30 歲以下年輕人近年股市的參與度攀升,尤其今(2025)年 4 月川普關稅衝擊、5 月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劇後,6 月新增開戶數中以 30 歲以下族群占全年齡比重達 66% 最多。
基金
川普就職轉眼已期滿半年,除了舉世震驚的對等關稅,期間也推出多項重量級政策計畫,其中包含 AI 發展。隨著 AI 迅速演化,全球主要國家紛紛加緊布局 AI 政策與產業鏈,美國《AI 行動計劃》(AI Action Plan),明確表態將以「去管制、建基礎、推外交」為核心戰略,以鞏固其全球 AI 主導地位。
專家觀點
今早最新公布台灣稅率為 20%,是利空嗎? 這裡我們從美股走勢、籌碼面與關稅內容來研判:先從美股來看: 美股昨天四大指數都出現漲多拉回道瓊 - 0.7%、高科技股 - 0.03%、費半 - 3.1%,費半跌幅較重主要是晶片大廠高通財報顯示在智慧手機晶片市場的成長疲弱股價大跌 7.7%,不過其他個股如: 輝達 - 0.7%、超微 - 1.7%、博通 - 2.9% 這三檔都是創波段新高後出現整理股價並未大跌或破線,而台積電 - 0.5% 維持區間,以美股走勢來看創歷史新高的高科技股與 S&P500 都還守穩月線,費半則是維持七月來的區間走勢,不過聯準會前天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8 月聯準會沒有會議一直到 9/16 才有會議這中間又要經歷兩次 8/13 跟 9/11 的 CPI 公佈,9 月是否降息目前還是未知數所以漲多了 8 月份會出現震盪也在預期中。
專家觀點
大家好,我是承通投顧副總顏逸民。白宮網站顯示,美國總統川普 31 日進一步修改互惠關稅稅率,台灣關稅為 20%。根據最新報導,這個稅率不僅高於預期,也高於日本和韓國所獲得的 15%,這對台灣經濟的整體影響,帶來了顯著的危機,不僅台灣的出口產業、新台幣貶值壓力、股市動盪、國內政治與民生衝擊等。
專家觀點
等了好久的台灣關稅終於開獎:台灣輸美商品關稅定在 20%!因為比日、韓高,消息一出,今日台股拉接開出低盤,不少人已經立馬做出停損賣出動作。但江江之前就已預告,關稅根本不是什麼「毀滅性大利空」,反而可能成為 AI 主流股下一波大補漲的契機!南韓砸了 12 兆換 15% 關稅? 台灣關稅 20%,真的是「重傷」嗎?首先,不是只有台灣被課關稅,加拿大稅率高達 35%、瑞士更誇張,39%!相較之下,台灣 20% 其實還算「中間偏前段班」。
吳文蔚國內金控布局雲端、人才與內部平台,打造內部 AI 軍團,從聊天機器人、房貸估價到醫療判讀,全面加速搶進金融戰場,力拚效率轉型與獲利極限。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預估,AI 全面落地將為全球銀行業帶來 14% 至 24% 的新增利潤,3 年內更可能擴大至 60% 至 80%。
美股雷達
科技股利多不敵政策利空,美股急轉直下,靜待關鍵非農就業數據Joe 盧, CFA | 2025 年 7 月 31 日 美東時間摘要由於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及特定產業的不利因素掩蓋了強勁的企業財報,美國市場反轉早盤漲勢,收盤走低。AI 相關科技股因財報利多而走強,而對貿易和監管敏感的製藥、原物料等類股則下跌。
雜誌
文.洪崇晏 從技術面的還原線圖來看,目前台股權重前十大中只有鴻海年線往下,但年線扣抵值已至低檔位置,未來將助漲年線翻揚,而股價持續站上走揚的季線穿越年線黃金交叉,往往才是真正穩穩沿上升趨勢大漲的開頭。當權值股紛紛「領域展開」挑戰前高甚至創高之際,排名第二的鴻海進入「領域展開」的漲升模式,正是市場眾望所歸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