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根據 TechInsights 的報導,華為 Mate 70 Pro+ 手機已送達其實驗室進行分析,展示了華為旗艦智能手機的最新進展。這款設備搭載了海思麒麟 9020 處理器,為海思的系統單晶片 (SoC) 產品組合帶來了漸進式的更新。儘管先前的市場傳聞指出該晶片會是採用 5 奈米製程的麒麟 9100,但 Mate 70 Pro+ 實際上內置的是由中芯國際 (SMIC) 使用 7 奈米 (7N+2) 製程節點製造的麒麟 9020。
美股雷達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周四 (4 日) 在深圳盛大舉辦 Mate XTs 非凡大師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多款重磅產品驚艷亮相,為科技愛好者帶來一場盛宴。華為 Mate XTs 非凡大師實現了從「形態創新」到「生態破局」的升維進化,結合鴻蒙作業系統 5.1,首次把 PC 版應用程式裝進手機,辦公室、金融、繪圖等多個領域都能覆蓋,帶來超級行動生產力。
A股港股
華為周四 (4 日) 在深圳舉行盛大發表會,正式推出其第二代商用三折疊旗艦手機——華為 Mate XTs 非凡大師,同時也揭曉了備受矚目的最新自研晶片麒麟 9020。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余承東在會上自信地宣稱:「三折疊 (手機),能超越華為的只有華為!」,此舉不僅鞏固了華為在三折疊手機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標誌著其自研晶片技術的重大突破,再次向全球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發起挑戰。
A股
中國四大 A 級車展—「成都國際車展」上周五 (8 月 29 日) 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盛大開幕,展會以「領潮而立,向新而行」為主題,近 120 個參展品牌匯聚於此,讓汽車保有量穩居全國第一的成都再次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焦點。展會現場,逾 1600 輛整車驚艷亮相,涵蓋硬派新能源、豪華性能車、智慧轎跑、家用 SUV 等全品類車型。
科技
中國科技巨頭華為近日發布上半年財報,在營收、研發投入等關鍵指標上持續維持穩健成長,但上半年淨利卻年減 32%,為 371.95 億元 (人民幣,下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與討論。事實上,這並非華為淨利首次出現下滑。去年,該公司淨利年減幅度亦達 28%。
大陸政經
中國華為投資控股公司周五(29 日)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等網站發布半年度報告,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人民幣 4,270.39 億元,較一年前增長 3.95%,研發投入為 969.50 億元,增長 9.04%,佔營收的比例為 22.7%。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華為的淨利潤為 371.95 億元,較去年同期衰減 32%。
大陸政經
8 月 29 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發布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華為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4270.39 億元,年增 3.95%;淨利 371.95 億元,年減 32%。此外,研發投入為 969.50 億元,年增 9.04%,佔營收比例達 22.7%。
美股雷達
據《華爾街日報》周五 (29 日) 報導,中國晶片業者和 AI 開發商在北京政府支持下積極開發自主技術,如阿里巴巴 (9988-HK) 推出新晶片,多家企業開發輝達 (NVDA-US) 替代品,力拼 AI 競賽。阿里巴巴原本是輝達的大客戶,現在卻和其他中國晶片商一起開發替代產品,填補輝達因為法規問題無法在中國正常銷售的空缺。
台股新聞
研調機購 Counterpoint Research 指出,華為在 2025 年第二季智慧手錶出貨量首度超越 Apple,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品牌。該季全球智慧手錶出貨量年增 8%,中國市場功不可沒。Counterpoint Research 表示,中國市場的復甦動能主要來自華為、小米與小天才(Imoo)等品牌的帶動,健康意識提升、AI 與物聯網(IoT)的深度整合,以及消費者對多功能生態裝置的偏好,均推動了智慧手錶在中國的快速普及。
歐亞股
據《金融時報》周三 (27 日) 報導,中國晶片製造商正在努力在明年將 AI 晶片總產量提升兩倍,以追趕美國。知情人士透露,三座新廠將專門生產華為 AI 晶片,DeepSeek 標準也推動本土晶片生態系統整合。知情人士透露,一座專門生產華為 AI 處理器的晶圓廠預計最快今年底投產,另外兩座將於明年啟用。
國際政經
英國《金融時報》(FT)周三 (27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晶片製造商正計畫在明年將國內人工智慧 (AI) 處理器總產量提高至三倍,顯示北京加快腳步追趕美國,並試圖減少對輝達 (NVDA-US) 的依賴,力求突破最先進 AI 技術領域。
美股雷達
科技界的兩大手機巨頭蘋果 (AAPL-US) 與華為,將在短短一週內先後舉行新品發表會,時間安排之巧合再度掀起業界與消費者的關注。蘋果於台灣時間週三(27 日)凌晨釋出媒體邀請函,宣布將於 9 月 9 日美東時間下午 1 點(台灣時間 9 月 10 日凌晨 1 點)在加州庫比蒂諾舉行秋季發表會,主題為「awe dropping」。
大陸政經
中國華為周三(27 日)宣布,將於 9 月 4 日舉辦 Mate XTs 非凡大師及全場景新品發表會,將發表新款三折疊手機。蘋果 (AAPL-US) 周二向媒體與分析師發出邀請,將於美西時間 9 月 9 日上午 10 點(台灣時間 9 月 10 日凌晨 1 點)舉行秋季新品發表會,主題標語為「Awe dropping」。
大陸政經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董事長余承東周一 (25 日) 正式發布三款鴻蒙智行新車型,分別是智界 S7 和 R7 跟問界 M8 純電版,均將於 9 月起開始交付,並預告享界 S9T、尚界 H5 和全新問界 M7 等後續車型。全新智界 R7 Max 版售價 24.98 萬元 (人民幣,下同)(約 108 萬台幣),Max + 版 26.98 萬元,Ultra 版 30.98 萬元,智界 S7 Max 版 22.98 萬元(約 99.3 萬台幣),Max + 版 24.98 萬元,Ultra 版 28.98 萬元,問界 M8 純電版則分為五座與六座,Max + 長續航五座版 35.98 萬元,六人座版 37.98 萬元,Max + 四驅五座版 37.98 萬元,六座版 39.98 萬元,Ultra 四驅五座版 42.98 萬元,六座版 44.98 萬元。
A股
近日,中國人工智慧(AI)公司 DeepSeek 在微信上發布神秘訊息,暗示中國下一代 AI 晶片即將問世,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半導體業界引發廣泛猜測與熱議。DeepSeek 僅以一句話點燃網路討論,市場開始揣測究竟是哪家 AI 晶片供應商會率先推出突破性產品。
美股雷達
中國持續推行的產業政策,包括「去美化」計畫及大規模國家投資,正在確保其在傳統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並逐步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夏威夷大學教授 Eric Harwit 指出,儘管華為等企業仍依賴美國 AI 晶片,但它們正快速研發具競爭力的替代產品,對美國與輝達 (NVDA-US) 構成挑戰。
A股
A 股科技股周五 (22 日) 強漲,其中,寒武紀 (688256-CN) 的股價表現尤其引人注目,盤中一度大漲近 14%,股價突破 1160 元關口,續創歷史新高。截至午盤,寒武紀 - U(Cambricon-U) 總市值超過 4871 億元人民幣,一度超越中芯國際,躍居科創板市值首位,並成為科創板股價最高的股票,同時也是 A 股市場股價第二高的股票。
A股
2025《財富》中國科技 50 強榜單出爐,這份聚焦中國放眼世界的科技企業名錄生動展現中國科技業在多領域的突破與全球影響力,以下按排名逐一簡介這些公司。中國科技巨擘華為排名第一,該公司在通訊、晶片、作業系統等多領域技術領先,5G 標準必要專利佔全球第一,麒麟晶片國產化率高,昇騰產品性能卓越,鴻蒙系統設備量與開發者生態不斷壯大。
A股
華為近日揭露,其最新 Pura 80 手機搭載自家麒麟(Kirin)9020 系統單晶片(SoC),這是美國制裁以來,華為五年來首次揭開其先進智慧型手機處理器的神秘面紗。根據《南華早報》報導,用戶分享的截圖顯示,Pura 80 在系統更新後正式顯示出麒麟 9020 的名稱。
美股雷達
《南華早報》近日報導,面對美國加強先進晶片出口限制,中國政府正加快推動半導體自主化進程,並正式要求全國公有運算資源平台 (包括資料中心) 提升本土 AI 晶片使用比例。據多位產業人士透露,相關部門已下達指令,要求資料中心使用超過 50% 的國產晶片,以支持本土晶片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