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
根據《路透》報導,英特爾 (INTC-US) 周一 (15 日) 表示,該公司已將 2025 年度調整後營運費用目標由原本的 170 億美元下修至 168 億美元,主因是旗下可程式化晶片部門 Altera 已完成出售過半股權的交易,不再納入合併財報。
輝達 (NVDA-US) 即將推出的 Rubin CPX AI 晶片,不僅突破影片生成算力極限,還整合影片解碼、程式設計與推理功能,大幅提升效率與能源表現。更重要的是,Rubin CPX 首次將晶片價值與 AI token 消耗直接掛鉤,開創「算力+現金流」的新商業模式,可能改變 AI 基礎設施的資本生態,也重新定義輝達的收入模式與市場估值。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全球半導體與技術供應鏈情報服務的最新報告,預計 2025 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達到 8000 億美元,相較於 2024 年的 6800 億美元,增長 17.6%。IDC 表示,2024 年半導體市場已出現強勁反彈,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22.4%,而 2025 年數據中心與 AI 應用將成為市場主要增長動力。
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將兩家中國半導體設備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指控其向中芯國際 (688981-CN) 提供受管制的晶片製造設備。此舉被視為美國加強對中國晶片出口管制的最新行動,外界預期這將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據悉,被列入實體清單的兩家中國企業,長期專注於半導體前端設備的研發與製造,產品涵蓋刻蝕設備、薄膜沉積設備等關鍵領域。
在中國與美國即將舉行貿易會談之際,中國商務部週六(13 日)宣布,針對美國半導體產業展開兩項重磅調查,分別涉及反傾銷與反歧視。根據《彭博》報導,中國商務部聲明指出,已對部分美國製造的類比積體電路(IC)晶片展開反傾銷調查,主要涉及德州儀器 (TXN-US) 與亞德諾 (ADI-US) 等知名半導體公司。
一手情報
台達今 (10) 日亮相 2025 國際半導體展 SEMICON Taiwan,展出半導體製造領域的前瞻技術與整合方案,延續台達的智能製造動能,推出前端及後端製程設備、先進封裝、數位雙生技術與資安整合解決方案。其中,高速多晶片先進封裝設備可將產能提升至同類方案兩倍、速度為業界平均三倍,兼具精度與高速產出。
鉅亨新視界
加權股價指數近 6 個月表現:(資料來源:Bloomberg,截至 2025/09/10)野村腳勤觀點:●2026 年成長性更勝今年受到對等關稅與台幣匯率波動的影響,台股上市公司今年的 EPS 成長明顯放緩。根據野村內部股票池的估算,2024 年整體 EPS 成長達 38%,但今年預估僅有 5.3% 的成長。
美股雷達
路透周四 (11 日)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已撤回原先提名對中國立場強硬派人士 Landon Heid 出任美中科技戰中重要職位的提名,此舉引發外界質疑,川普政府在出口管制上,對中國的態度是否將趨於溫和。根據美國國會官方網站 Congress.gov,川普在周三撤回原本對 Heid 出任美國商務部出口管理助理部長的提名。
美股雷達
美光 (Micron)(MU-US) 周四 (11 日) 盤中大漲逾 10%、股價創新高,道瓊市場數據顯示,過去七個交易日以來一路大漲超過 30%,創 2015 年 10 月以來最佳七日漲勢,投資人看好資料中心等領域的客戶對其產品需求不斷增加。
美股雷達
根據《The Information》周四 (11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 (BABA-US)(09988-HK) 與百度 (BIDU-US)(09888-HK) 已開始使用自家設計的人工智慧 (AI) 晶片來訓練 AI 模型,部分取代原先依賴的輝達 (NVDA-US) 處理器。
OpenAI 週三 (10 日) 表示,正在尋求擴大與 SK 海力士、三星電子等韓國科技企業的合作夥伴關係,以打造人工智慧基礎設施。韓聯社報導,OpenAI 席策略長 Jason Kwon 在首爾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認為,在物理數據中心建設層面,有很多可以與 OpenAI 合作的方式。
科技
根據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報導,韓國晶片產業在半導體設備製造領域與中國的差距正在迅速擴大。中國第一大設備製造商北方華創,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已達到韓國同業龍頭 Semes 的 8 倍,顯示中國企業在技術與市場規模上已實現對韓國的追趕,並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台股新聞
電子設備及材料廠雷科 (6207-TW) 積極布局 AI 應用,總經理黃萌義表示,目前跟載板業者合作開發下一代 AI 晶片的載板設備外,先進封裝相關的 CoWoS 及 TSV 等加工設備也如預期推進,可望陸續於明年發酵。黃萌義表示,預計明年半導體設備業績明年可望翻倍成長,今年半導體設備營收比重年底可達 6 成、明年則往 8 成靠攏。
科技
韓國晶片巨擘 SK 海力士與 Naver Cloud 週三 (10 日) 宣布,將合作開發先進的人工智慧 (AI) 解決方案,以滿足資料中心對高效能晶片日益增長的需求。根據簽署的備忘錄,雙方將在實際營運的資料中心進行下一代人工智慧晶片的測試。
美股雷達
輝達 (NVDA-US) 財務長 Colette Kress 指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問題,正在影響公司認列來自向中國銷售 H20 晶片的營收,不過她仍然抱持樂觀。Kress 表示,輝達已獲得美國川普政府核發的 H20 出口許可證,如果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局勢緩解,第三季來自 H20 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營收可能高達 50 億美元。
美股雷達
英特爾週一 (8 日) 宣布重大高層人事調整,產品事業負責人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將在服務公司逾 30 年後離職,前 ARM 高層 Kevork Kechichian 加入英特爾,出任執行副總裁兼資料中心事業群總經理。
根據《路透》周一 (8 日) 報導,分析師表示,蘋果 (AAPL-US) 將於本周二 (9 日 / 台灣時間 10 日凌晨 1 點) 發表新款 iPhone,最大挑戰將是如何在缺乏亮點的情況下撐過新一輪產品周期,因為競爭對手已搶先把人工智慧 (AI) 功能深入導入產品與服務。
經過數週的市場猜測,超微半導體 (AMD-US) 終於正式推出 Zen 5 家族最新晶片 Ryzen 5 9500F。目前這款處理器僅在中國市場首發,延續了之前 Ryzen 5 7500F 先在中國亮相再拓展海外市場的策略。根據《Tom’s Hardware》報導,Ryzen 5 9500F 採用 Granite Ridge 架構,擁有 6 核心、12 線程設計,基礎時脈為 3.8 GHz,可提升至 5 GHz。
特斯拉 (TSLA-US) 創辦人馬斯克於週日(7 日)在 X 上表示,他與特斯拉 AI5 晶片設計團隊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設計評審。他認為 AI5 將是一款「史詩級」晶片,而即將推出的 AI6 則有望成為至今最優秀的 AI 晶片。馬斯克還在同一篇貼文底下補充指出:「我認為對於參數少於 2500 億的模型來說,AI5 很可能是所有類型推理晶片中最好的。
A股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最大晶片代工廠中芯國際 (688981-CN) 在 AI GPU 晶片生產上面臨良率困境,並大幅下修其收入預期。摩根士丹利預估,以當前良率與產能計算,中芯國際在 2025、2026 與 2027 年的 AI 晶片收入將分別為人民幣 5,850 萬元、9,400 萬元與 1.36 億元,遠低於先前預期的人民幣 1.46 億元、2.12 億元與 2.865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