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
美股雷達
《路透》周二 (9 日) 報導,荷蘭晶片設備大廠艾司摩爾 (ASML)(ASML-US) 宣布斥資 15 億美元入股法國人工智慧 (AI) 新創 Mistral,成為其最大股東。此舉被視為提振歐洲 AI 抱負、強化區域數位自主的重要一步,並在與美國總統川普主導的科技貿易競爭下,替歐洲科技產業注入新希望。
輝達 (NVDA-US) 宣布,已與其投資的人工智慧雲端服務供應商 Lambda 達成一項總值高達 15 億美元的 GPU 伺服器租賃協議,雙方關係從供應商與投資者擴展至最大客戶,加速 AI 雲端市場成長。此項交易凸顯輝達透過「循環式」商業模式,積極扶持小型雲端服務商(neoclouds)以應對亞馬遜 (AMZN-US) 、微軟 (MSFT-US) 等傳統雲端巨頭競爭的策略。
美股雷達
賽富時 (Salesforce) 前共同執行長 Bret Taylor 創立的 Sierra 公司在籌集 3.5 億美元新資本後,估值達到了 100 億美元。Sierra 是少數估值達到或超過 100 億美元的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之一,其他這樣的 AI 新創公司包括:OpenAI、Anthropic、xAI、Safe Superintelligence 和 Thinking Machines。
《彭博》周四 (4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輝達 (NVDA-US) 旗下創投部門首次投資量子運算公司 Quantinuum,這家公司由漢威聯合 (Honeywell International)(HON-US) 控股,估值達到 100 億美元。
《彭博》周四 (4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新創公司深度求索 (DeepSeek) 正開發一款具備更先進人工智慧代理人 (AI Agent) 功能模型,目標是在 2025 年底前推出,以挑戰美國對手如 OpenAI 等公司。總部位於杭州的 DeepSeek 正在打造一個能夠在使用者僅提供最少指示下,完成多步驟任務的 AI 系統。
台股新聞
櫃買中心與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昨 (3) 日共同舉辦「前瞻創意 X 共創未來 企業媒合會」,活動特別邀請昶瑞機電與永進木器廠分享進入資本市場的成功經驗,並匯聚 11 家潛力創新企業,展現橫跨多元產業的創新能量。櫃買中心董事長簡立忠指出,櫃買中心 30 年來已協助超過 2,600 家公司進入資本市場。
台灣政經
由國發會、日本東京都政府與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台日創新高峰會」今(25)日於東京帝國飯店盛大舉行。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親自率領 45 家台灣新創企業遠赴日本,與日本政商界代表齊聚一堂,期深化台日雙方的創新創業合作,推動技術與人才交流,共同建構跨國創新生態系,他並揭示國發會鎖定五大策略。
美股雷達
綜合外媒周二 (12 日) 報導,人工智慧 (AI) 新創公司 Perplexity AI 宣布,已向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GOOGL-US)提出一項金額高達 345 億美元的非約束性收購要約,試圖買下 Google 旗下的 Chrome 瀏覽器。
台股新聞
緯創 (3231-TW) 董事長林憲銘今 (12) 日出席 2025 台灣創投年會,宣布緯創將捐贈每年 100 萬小時的 GPU 算力,每小時市價約 5 美元 (約新台幣 149 元),因此總價值達 50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1.49 億元),助力台灣新創在 AI 上的創新應用,預計第四季公布相關辦法後接受申請,力拚明年第一季啟用。
科技
隨著加薩戰爭爆發,以色列新創企業在軍事科技領域迅速崛起,吸引來自美國及本地創投基金的高度關注與投資。越來越多創業者與退役軍人攜手合作,推出具戰場應用的新技術,並積極拓展歐洲市場。根據《路透》報導,以色列新創追蹤機構 Startup Nation Central 的數據指出,在該機構註冊的所有國防科技新創公司中,超過三分之一是在 2023 年 10 月 7 日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致命襲擊並引發加薩戰爭之後成立的以色列國防部指出,在今年 6 月針對伊朗核設施與彈道飛彈目標的 12 天空戰中,以色列成功攔截 86% 的飛彈,顯示其空防能力進一步成熟,凸顯防衛科技在戰爭中的實際價值。
A股
中國兩大人工智慧 (AI) 晶片新創公司摩爾線程 (Moore Threads) 與沐曦 (MetaX),正尋求首次公開募股 (IPO),目標合計籌資達 120 億人民幣 (約 16.5 億美元)。兩者均計畫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科創板上市,冀望美國對先進晶片銷售的嚴格限制能刺激其產品的國內需求。
美股雷達
《彭博》周四 (26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Meta Platforms(META-US)正與人工智慧 (AI) 語音新創公司 PlayAI 進行收購洽談,這項潛在交易被視為 Meta 積極擴張 AI 版圖、爭奪人才戰的一部分。據知情人士透露,Meta 有意收購總部位於加州帕羅奧圖的 PlayAI,並吸收其技術與部分員工。
科技
自 ChatGPT 問世兩年多以來,輝達 (NVDA-US) 在人工智慧 (AI) 革命中展現驚人成長,營收、獲利和現金儲備均大幅飆升,股價水漲船高。這家全球領先的 GPU 製造商,正利用其不斷增長的財富,顯著增加對 AI 新創公司的投資。輝達企業投資的明確目標是透過支持其視為「顛覆者和市場創造者」的新創公司,以擴大 AI 生態系統。
美股雷達
美國製藥巨擘禮來 (Eli Lilly)(LLY-US) 周二 (17 日) 宣布,將以最高 13 億美元收購基因編輯新創公司 Verve Therapeutics,以擴大其心血管疾病治療版圖。消息一出,Verve(VERV-US)股價在盤前暴漲逾 75%,禮來則小幅下跌約 1%。
美股雷達
儘管投資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從未如此令人興奮,但專家也指出其中潛藏巨大風險。如今,對人工智慧新創公司而言,「成長期」的定義已不再那麼千篇一律。根據《TechCrunch》報導,在 TechCrunch AI Sessions 大會上,CapitalG 合夥人 Jill Chase 提出警告,儘管從財務數據來看,有越來越多成立不到一年的 AI 新創企業似乎已進入成熟階段,但它們往往在人力資源、安全機制與高階管理架構方面尚未建立完善。
美股雷達
人稱「網路女王」、曾早期投資 Meta、Spotify 與 Airbnb 等知名企業的矽谷明星投資人瑪麗 · 米克 (Mary Meeker) 警告,OpenAI 等美國人工智慧 (AI) 公司正面臨中國 DeepSeek 等更便宜競爭對手的威脅,由於大型語言模型訓練成本飆升,但定價能力承壓,商業模式前景不明。
台灣政經
今年經濟部領軍赴美參與「2025 年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 (SelectUSA)」成果豐碩,經濟部於本 (29) 日下午舉辦媒體茶敘,邀請赴美新創企業代表出席,本次該團不僅是歷年規模最大的團,表現更是「大又美」,總共有 9 家新創企業入選全球各領域前 8 強,為各國入圍數第一,且張量科技、增站運籌與鉅怡智慧等 3 家新創企業規劃在美設立公司,另有 10 家新創企業展開與美方企業洽談合作。
美股雷達
OpenAI 周三 (21 日) 宣布,將以約 64 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購由蘋果 (AAPL-US) 前設計長艾夫 (Jony Ive) 創辦的人工智慧 (AI) 裝置新創公司 io,展開迄今規模最大的併購案。此舉象徵 OpenAI 正式跨足硬體領域,並尋求打造下一代 AI 裝置的全新運算平台。
台股新聞
汎銓 (6830-TW) 旗下美國子公司 MSS USA CORP 矽谷實驗室於 5 月盛大開幕,標誌著汎銓在全球高階材料分析領域邁向多洲佈局、邁向世界級企業的重要里程碑。MSS USA CORP 執行長柳淳浩表示,今年對汎銓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公司同時啟動多個實驗室的擴建計畫,隨著矽谷實驗室的正式啟用,公司不再只是台灣的品牌,而是朝向世界級、多洲發展的企業邁進。
美股雷達
《財富》整理了當前美國科技公司 AI 人才爭奪的格局。OpenAI、Google(GOOGL-US)、Meta(META-US) 和亞馬遜 (AMZN-US) 等大公司一方面在爭奪人才;另一方面,一些有充裕資金支持的新創也在積極吸引人才,包括馬斯克旗下的 x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