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
美股雷達
禮來公司 (LLY-US) 週二 (16 日) 宣布,將斥資 50 億美元在維吉尼亞州古奇蘭 (Goochland ) 縣建造一座製造工廠,以提高針對抗癌藥物和其他治療藥物的產能,為該公司一系列新的美國投資計畫中的首筆。該公司今年 2 月宣布,將斥資至少 270 億美元在美國新建四座製造工廠,此前自 2020 年以來,該公司已投資 230 億美元。
大陸政經
9 月 16 日,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新一批燈塔工廠入選名單,在入選的 12 家燈塔工廠中,有六家來自中國。這六家公司分別是伊頓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國際有限公司、通威太陽能有限公司、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以及海爾旗下的海爾洗滌電器有限公司和海爾製冷電器有限公司。
電動車巨頭特斯拉 (TSLA-US) 德國工廠經理 André Thierig 表示,由於「銷售數據非常良好」,特斯拉德國工廠將比原先計劃生產更多電動車。根據《彭博》報導,Thierig 指出,位於柏林附近的特斯拉工廠「已上調第三與第四季度的生產計劃」,並補充表示,工廠持續對「所有供應市場保持正面訊號」。
白宮高層官員週日(7 日)表示,在喬治亞州現代汽車工廠(Hyundai)被突襲後,川普政府計畫對更多企業加強移民執法行動。此次突襲導致數百名非法移民被捕。根據《路透》報導,白宮邊境事務特使 Tom Homan 表示,川普政府將擴大對企業工作場所的執法力度。
國際政經
最新數據顯示,亞洲製造業 7 月景氣雖然恢復擴張,但業者對前景的看法卻是疫情以來最悲觀,顯示川普政府最新一輪關稅的嚴重打擊。標普全球 (S&P Global) 周五公布的 7 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顯示,對未來製造業景氣的信心,跌到 2020 年 7 月以來最低水準。
歐亞股
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週三(30 日)宣布,將於 2026 年 3 月前關閉其位於墨西哥的 Civac 工廠。這是日產全球工廠重組計畫中的一項重大措施,象徵其持續推動產能削減與營運效率提升。根據《路透》報導,日產計畫將 Civac 工廠的生產線整併至位於墨西哥的 Aguascalientes 綜合廠區,並預計於本會計年度內完成整併工作。
港股
《路透》周二 (22 日) 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電動車巨擘比亞迪 (01211-HK) 將延後其位於匈牙利的新工廠全面量產時程至 2026 年,且啟用後前兩年產能將明顯低於原訂規模。與此同時,該公司在土耳其的新工廠預計將提前投產並大幅擴產,反映比亞迪正在重新調整其歐洲生產布局,以兼顧成本與關稅壓力。
原物料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計劃對銅進口徵收 50% 關稅後,已導致美國工廠成本快速上升。週二(9 日)紐約銅期貨價格較全球其他基準價格高出 25%。根據《彭博》報導,這項高關稅政策與川普先前對鋼鐵與鋁材課徵關稅的做法一致,旨在重振美國製造業。然而,分析指出,由於美國近一半的銅仰賴進口,此舉將對本土工廠造成特別沉重的成本壓力。
歐亞股
美媒《CNBC》周一 (24 日) 報導,南韓現代汽車 (Hyundai) 計劃在美國進行 200 億美元的投資,這項計畫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設一座價值 50 億美元的鋼鐵廠,並擴大其在美國的電動車生產能力。這項重大投資將於周一由美國總統川普、現代汽車董事長鄭義宣 (Euisun Chung) 及路易斯安那州州長藍德瑞 (Jeff Landry) 共同宣布。
鉅亨新視界
「薪資(人民幣,下同)1 萬~1.5 萬(新台幣 6.8 萬元),包吃還有帶薪假!」這不是什麼白領招聘廣告,而是 2 月中國廣州海珠區康鷺新招工廣場的一幕。據《鳳凰 WEEKLY》報導,製衣廠老闆舉著樣衣排成長龍,眼巴巴等著工人挑挑揀揀,求職者則像逛菜市場一樣貨比三家,甚至有人一早上「面試」了十多個老闆,挑選出一份待遇最好的工作。
美股雷達
由於人工智慧 (AI) 推動先進記憶體晶片需求,美光將在未來幾年投資 70 億美元擴大其在新加坡的製造業務。這家美國記憶體晶片公司周三 (8 日) 在新加坡的新工廠動土,稱該廠將於 2026 年開始營運,生產 AI 資料中心普遍使用的高頻寬記憶體晶片 (HBM),同時預料將在當地創造 1,400 就業機會。
歐亞股
根據外媒周一 (28 日) 報導,福斯汽車 (Volkswagen AG) 計劃關閉在德國至少 3 加工廠、裁員數萬人並且縮減其在德國剩下的工廠,試圖透過削減開支提升競爭力。該公司將於本周三 (30 日) 公布第三季財報,預估其營收和獲利將雙雙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