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M
台股新聞
中鋼 (2002-TW) 表示,再生料鋼品的市場需求持續增加、接單量逐年成長,今年截至 9 月,再生料鋼材接單量更已達 5.7 萬公噸,不僅超越去年一整年、突破歷年新高,年增幅度達 62%。中鋼表示,隨著歐盟透過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政策,針對國外進口的高碳排產品徵收關稅,也透過公共採購制度鼓勵歐盟境內優先使用高再生比材料,進而帶動國內外業者對高再生料鋼品的需求大幅提升。
台灣政經
近期英國、歐盟及美國陸續釋出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草案及修正方向,為維護台灣業者權益,環境部與相關部會積極參與公眾諮詢並反映我國意見。同時,為避免碳洩漏及維護產業競爭力,目前正與水泥、鋼鐵公會及相關單位討論列管產品、碳排預設值、計算邊界等試申報事宜,預計明 (115) 年上半年完備相關法規後啟動試申報,於 116 年第一季申報 115 年納管產品碳排放量,明年邁入台版 CBAM 元年。
台股新聞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碳邊境調整機制 (CBAM) 上路與製造技術升級等挑戰,我國扣件業者正站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門檻上。為協助業者掌握趨勢脈動、搶佔永續轉型與國際接單新機會,由經濟部國貿署主辦、外貿協會執行的「扣件產業趨勢說明會」將於本周 7 月 24 日下午於高雄舉行,貿協邀業者共襄盛舉。
台股新聞
昨 (24) 日行政院會,台中市長盧秀燕向環境部長彭啟明請託,希望後 (2026) 年政府收碳費,能給台中 8 成回饋用在地方建設。彭啟明今 (25) 日於廣播節目受訪時表示,他回應:碳費是由審議委員會決定。且若涉及分配,各縣市恐會「吵不完」。
台股新聞
台泥 (1101-TW) 董事長張安平今 (4) 日出席「臺歐盟綠色轉型投資合作論壇」,除了強調綠色轉型須跨國界外,會後談論到環境部預定在年底前公告碳費制度,但未將台版 CBAM 納入配套,他認為,「這會把產業搞掉」。張安平表示,以水泥業來看,國內水泥一噸最高賣到 3000 元,如果到 2030 年一噸水泥要繳交 3000 元碳費,那水泥就不用生產了,自己不生產全靠國外,台灣基礎重工業會死得很難看,而且因為進口水泥會越來越多,所以台灣還是沒有減碳。
台灣政經
全國工業總會今 (20) 日發表 2024 年工總白皮書,提出多項關鍵策略以強化台灣產業,其中,工總也針對近日產業界討論度極高的碳費提出建議,指出徵收碳費的同時,應同步實施台版 CBAM(碳邊境管制)。 工總建議,碳費制度應提高至行政院層級進行跨部會協商,尤其應與產業進行充分溝通,未取得共識前,不應倉促上路,且碳費徵收需考量產業跨國公平競爭與實務可行性,並制定完整的配套措施。
台股新聞
環境部長彭啟明在歐洲時間 16 日訪問歐盟,於此行確定我國碳費可扣抵應繳交的歐盟 CBAM 憑證數量,但扣抵的詳細規定需待明 (2025) 年中「第三國支付的碳定價如何扣減」及「EU ETS 之下免費核配與 CBAM 制度調和」等細則公布才能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