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飛不動的憤怒鳥

鉅亨網劉祥航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憤怒鳥電影下月上映(圖:AFP)
憤怒鳥電影下月上映(圖:AFP)

記得「憤怒鳥 (Angry Birds)」嗎?這麼紅極一時的遊戲,誰會不記得,但是你還在玩嗎?或者你的手機裡還裝這款遊戲嗎?



據《The Next Web》報導,創造 Angry Birds 的 Rovio,4 月公布了 2015 年全年營收,已經連續第 3 年虧損。具體來說,公司全年營收是還不錯的 1.42 億歐元,但是仍然出現 1300 萬歐元的虧損。

公司視 2016 年為轉機的 1 年,主要是 Angry Birds 電影在 5 月就要上映,這部分被視為公司的未來。不過遊戲仍是公司最主力的產品, 2015 年全年營收 1.14 億歐元,占了 80% 以上。

公司認為,電影能夠吸引熱愛遊戲的人去觀看-3 年前這麼想不會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遊戲本身已經沒有 3 年前那麼火熱了。

快速成功

時間回到 2003 年,赫爾辛基Aalto大學的Niklas Hed、Jarno Vakevainen 和 Kim Dikert 3 名學生,贏得了諾基亞和 HP 合辦的手機遊戲大賽冠軍,在此激勵之下,他們創立了 Relude,為大公司開發遊戲,後來公司改名為 Rovio,並決定自己開發遊戲發行。但是策略失敗,開發需要高階配備的大型手機遊戲,沒有幫他們打下江山,反而幾乎花光了公司的老本。

2009 年,一切改變了,原因在於 Rovio 開發出一款以鳥和豬為主角的休閒遊戲。據說,當 Hed 在聖誕節將遊戲帶回家給老媽試玩時,就徹底征服了這位從不玩遊戲的長輩,讓她甚至忘了在烤箱裡的聖誕火雞。

Angry Birds 也在手機市場上獲得全面成功。

憤怒鳥在台灣也大受歡迎(圖:AFP)
憤怒鳥在台灣也大受歡迎(圖:AFP)

那些年,Angry Birds 就是遊戲界的霸主。2011 年的統計顯示,《Angry Birds》全球下載次數就超過 8 億次,每月吸引 2 億玩家,全球玩家花在這款遊戲的時間超過 2 億分鐘。

Rovio 的市場估值,也由 2009 年為 10 億美元,至 2011 年飆升至 90 億美元,直逼全球第二大手機製造商諾基亞。他們更為手機遊戲引領風潮,尤其是芬蘭,眾人都想投身遊戲開發,短時間內由醜小鴨變身天鵝。

Rovio 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在 2011 年 7 月,將公司改名為 Rovio Entertainment,矢志成為下一個迪士尼。

隨即而來的,就是大規模的擴張。

擴張過快

2011 年,位於芬蘭 Tampere 的主題公園開始動工,並在 2012 年開幕,雖然都是以遊戲主題來設計的娛樂設施,但和其他的主題公園相較,最大的差別僅是貼上了 Angry Birds 的裝飾,而沒有太大的市場區隔。

更多財源貢獻,來自衍生商品的銷售。2011 年,Angry Birds周邊商品授權與販售業績,對公司去年營收貢獻度達 30%。公司全年營收 7540 萬歐元,稅前獲利 4800 萬歐元,獲利率高達 64%。

(圖:AFP)
(圖:AFP)

2012 年,Rovio 達到發展上的高峰,每月活躍玩家人數來到 2.63 億,公司各項收入都穩定成長,營收比 2012 年增長 101%。但是,Rovio 的好日子也到頭了。

Rovio  這段期間大規模擴張,帶來就是成本的大幅增加。2009 年 11 月時,全公司僅 11 人,但為了拓展衍生商品,公司在 2012 年員工總數已達到 500 多人,之後最多還增至 800 多人。另外,公司也增加了電影動畫製造團隊,籌備《Angry Birds》電影。不過電影直到今年才要上映,2 季的動畫收視成績則不如預期。

更重要的,公司花心力在擴張,對原本的遊戲,反而沒有投注太大的心力關注。

重拾核心業務

自 2009 年以來,Angry Birds 雖然推出幾十款不同的遊戲,但是玩法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玩家也開始慢慢膩了。而 Rovio 的其他遊戲,也未能達到 Angry Birds 的受歡迎程度,品牌的影響力明顯開始下滑。

2013 年,公司營收數字開始下滑,2014 年,營收更大跌 9%,稅前利潤較去年同期慘降 73%,消費品部門的收入縮減 43%。反倒是《Angry Birds Stella POP!》及《Jolly Jam》兩款新作受到歡迎,讓遊戲本業的營收上漲了 16%。即使如此,也無法挽回公司向下的頹勢。

為此,公司在 2014 及 2015 年進行兩次裁員及整頓,裁減了公司 3 分之 1 的員工,將經營的重心,重新聚焦在遊戲、玩具和媒體,新的發展計畫都先被擱置。這當中,電影等媒體事業被寄予重望。

5 月將推出的《Angry Birds》電影上,Rovio 實際投入金額並未公布,但據傳超過 1 億歐元,是芬蘭產業最大的一筆預算投入。對 Rovio 來說,變成迪士尼暫時已經不是現實的目標,如果能靠電影緩和目前公司的危機,才可能成為憤怒鳥再次振翅的機會。   (文:劉祥航)
 

 

文章標籤

afp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