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I追蹤報告:在關鍵技術領域 中國從領先3項暴增至57項
鉅亨網新聞中心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近期發布的最新《關鍵技術追蹤報告》(Critical Technology Tracker)指出,過去 20 年(2003 年至 2023 年),全球關鍵技術研究的領導地位出現了驚人的逆轉,中國和美國的位置幾乎完全互換。

這項擴大至 21 年數據(2003 年至 2023 年)的追蹤報告,涵蓋了人工智慧、國防、太空、生物技術、量子技術等 64 項關鍵領域,重點分析了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即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前 10% 論文。
中國的巨大躍升與美國的相對衰退
數據顯示了高影響力研究領域的領導權出現戲劇性的轉變:在 2003 年至 2007 年間,美國在 64 項技術中領先 60 項,而中國僅在 3 項中居首。然而,在最近的五年期(2019 年至 2023 年),中國已成為 57 項技術的領導者,數量較去年的 52 項有所增加。
與此同時,美國在最近五年期內僅在 7 項技術中保持領先。中國在新興領域的成果包括量子感測器、高性能運算、引力感測器、太空發射以及先進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等。儘管如此,美國仍持續在量子運算、疫苗和醫療對策、核醫學和放射治療,以及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領域展現創新和領導力。

印度的崛起與機構的領導力
除了中美之間的結構性轉變外,報告也突顯了印度的崛起。印度現已在 64 項技術中的 45 項位列全球前五名(較去年有所增加),並在「生物製造」和「分散式帳本」兩項新技術中取代了美國,使其總計在 7 項技術中排名第二。
在機構層面,中國科學院(CAS)是目前全球表現最佳的研究機構,在 64 項技術中獨佔 31 項的全球領先地位。中科院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機構,在推動中國本土科技能力發展方面發揮了主導作用,包括運算技術和洲際彈道飛彈等方面。此外,美國的科技公司,如 IBM(量子運算第一)和 Google(自然語言處理第一),在 AI、量子和運算技術中佔有領先或強勢地位。
對全球安全的影響與壟斷風險
報告持續衡量了國家未來在技術能力方面形成壟斷的風險。目前,只有中國或美國在所有 64 項技術中擁有領先地位。值得憂慮的是,被分類為「高風險」的技術數量已從去年的 14 項躍升至 24 項。中國是所有這些新增高風險技術的領先國家。這些高風險技術中,許多具有國防應用,例如先進飛機引擎、雷達、無人機和衛星定位與導航。例如,在先進飛機引擎領域,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高性能機構全部位於中國。
報告指出,儘管高影響力研究的領先地位不一定等同於商業化優勢,但中國在科技領域不斷增長的發展動力值得其他國家警惕。ASPI 的結果提醒各國政府,科技能力的建立需要持續的長期投資和戰略規劃,而不僅僅是短期的預算節約。面對日益集中於單一國家的科技專業知識,盟友和夥伴之間必須更具戰略性地規劃、行動和合作。
- 2025降息周期,誰能決定美股走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