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高盛報告:中國企業稱霸海外市場 助推經濟模式轉型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高盛最新報告指出,儘管中國國內經濟正面臨多年的低迷困境,包括房地產危機、消費需求疲軟以及通貨緊縮等問題,但其本土企業卻在海外市場大獲成功,營利豐厚。這股全球化的推動力,正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新的成長引擎,並可能重塑其整體經濟結構。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高盛報告:中國企業稱霸海外市場 助推經濟模式轉型(圖:shutterstock)

國內困境促使企業轉向海外

高盛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正深陷於「產能過剩、激烈競爭和反通貨膨脹」的困境之中。國內市場的停滯導致許多產業發生破壞性的價格戰,嚴重擠壓了利潤空間。在國內市場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被迫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找新的客戶,並在海外市場發現了更豐厚的利潤。

告別廉價「中國製造」

報告強調,中國正在明確地擺脫過去以低成本製造為主的舊增長模式。過去幾十年,「中國製造」代表著為西方消費者提供廉價的產品,但現在情況已發生改變。中國正在超越單純的廉價商品出口,轉向出口技術、智慧財產權和文化。

中國的出口產品正在向上游價值鏈移動,提供的產品範圍廣泛,涵蓋了玩具、家具到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板等廣泛類別。高盛分析師表示,儘管產品品質有所提升,但中國產品仍保持了競爭力的價格優勢,與全球競爭對手相比,通常有 15% 至 60% 的折扣。

新興品牌與數位模式輸出

在美國等市場,消費者對中國新興企業的熟悉度日益增加,例如 Labubu 製造商 Pop Mart、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 和 Temu。這些企業不僅出口產品,更將中國的數位商業模式帶到了國外。

此外,中國近年來策略性地增加了海外直接投資,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一帶一路」倡議國家。高盛分析師表示,這項策略使中國企業能夠多樣化供應鏈,將產能更靠近終端市場,從而增強企業的業務韌性。

海外營收占比快速增長

高盛分析顯示,中國上市公司的海外總營收占比已從 2018 年的 14% 提升至目前的約 16%。雖然這仍遠低於發達市場企業平均約 50% 的水準,但增長速度正在加快。該銀行預計,這一占比每年將繼續攀升約 0.6 個百分點。即使面對關稅的挑戰,這些公司的增長勢頭也未見減緩。

高盛特別指出了一組涵蓋 12 個行業的 25 家領先企業,這些企業平均已從海外賺取約 34% 的收入。這些公司包括了阿里巴巴 (Alibaba)、比亞迪 (BYD) 和拼多多控股 (PDD Holdings) 等,它們的股價今年以來平均上漲了近 40%。

對宏觀經濟的長期影響

這股全球化的推動可能產生更廣泛的經濟影響。隨著更多利潤從海外子公司流入,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GNP)——衡量一國公民和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獲得的總收入,最終可能超越其國內生產總值 (GDP)。高盛認為,這種轉變類似於日本在 1990 年代資產泡沫破裂之後的發展情況。這種趨勢的延伸意味著中國企業的收益將會減少對國內需求的依賴,轉而更加依賴全球的消費趨勢。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