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需與投資持續亮紅燈 但有信心實現經濟目標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儘管有強勁的出口支撐,中國經濟仍出現過去 1 年中最疲軟的增長速度,但當局表示,經濟仍有望達成今年的擴張目標。

國家統計局周一 (20 日) 公布,第 3 季 GDP 較去年同期增長 4.8%,略微超出了經濟學家的預期。國家統計局表示,前 3 季的增長為實現全年約 5% 的增長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分析師警告,儘管整體數據達標,但經濟增長呈現「巨大的分化」。此份最新的官方經濟數據是在高層領導人於北京召開「四中全會」商討未來五年發展計畫之際發布的,使得本周成為中國關鍵的時刻。
數據分化:工業產出超預期,消費投資拖後腿
中國一直受惠於創紀錄的出口動能,在全球對其製成品的需求推動下,即便面臨與美國的貿易戰,整體增長仍保持接近政府的目標。9 月份,工業產出意外強勁地擴張了 6.5%,超出了所有經濟學家的預期。
然而,內需方面則顯現出明顯的疲軟。零售銷售的增長速度降至去年 11 月以來最慢,而固定資產投資更是自 2020 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初至今的收縮。
這種罕見的投資下降體現了瀰漫在經濟中的低迷情緒。投資收縮主要由房地產行業的低迷所驅動,同時,基礎設施和製造業的資本支出也出現放緩。今年前 3 季,基礎設施投資僅擴張 1.1%,為 2020 年以來同期的最差讀數。製造業投資也從今年初近 10% 的擴張率回落至僅 4%。
通縮壓力與財政應對
除了國內需求疲軟,中國經濟還面臨持續的通縮壓力。未經價格變動調整的名義 GDP 增長率在第 3 季放緩至 3.7%,這是自 2022 年底以來最差的讀數。這表明由 GDP 平減指數衡量的經濟範圍內的價格連續第十個季度下降,成為近代歷史上最長的通縮期。
為了解決投資疲軟的問題,財政部上周五表示,已允許各省在債務上限內動用 5000 億元人民幣的未使用債券額度來增強財政健康。這筆資金可以用於減少表外借貸、償還欠企業的款項,以及讓符合條件的省份擴大投資。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認為,鑑於財政支持增加,基礎設施投資在第四季度有潛力從 7 月至 9 月的顯著下降中反彈。
政策前景:四中全會與結構性轉變
由於前三季度 5.2% 的增長率以及新宣布的財政支持,決策者在未來幾周內推出進一步刺激措施的緊迫性有所降低。不過,彭博經濟學家指出,數據雖然減少了第 4 季推出新刺激的必要性,但決策者可能會更專注於解決供需之間的結構性脫節。
目前,頂層領導人正在四中全會上權衡第十五個五年計畫的制定。雖然完整的五年計畫可能要到明年 3 月才會批准發布,但預計本周會議的一些決定將在周四全會結束時宣布。全球投資者正密切關注高層是否會將政策重心轉向國內消費,這項轉變有望修補長年來掏空全球製造業的貿易失衡問題。
在地緣政治方面,中美關係緊張局勢再起。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本周將在馬來西亞會見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為本月稍晚兩國總統間的會談做準備。美國總統川普已將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為美國關切的首要議題。
- 2025降息周期,誰能決定美股走向?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