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工智慧!全球投資人聚焦「這一趨勢」帶來的長期投資機會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全球部分最大型的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人工智慧(AI)熱潮之外,關注各國政府在應對地緣政治、科技與人口壓力下的長期支出,這些因素預料將在未來幾年重塑市場,為投資者帶來新的長期機會。

根據《路透》報導,儘管華爾街仍在爭論 AI 推動的股市反彈是否可持續,但資產管理公司正分散投資於基礎建設、能源轉型、醫療保健與國防領域,以把握各國政府的財政刺激。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投資長 Mark Haefele 指出,許多投資人低估了政府支出政策對實體與金融資產的影響。
該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高達 4.5 兆美元,正依循政府政策方向進行主題式投資,並將投資多元化到電力、資源、醫療與國防等領域。
美國近期的稅改與支出法案,將延長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期時的減稅措施,同時擴大邊境安全與國防開支,並調整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恐進一步推升數兆美元的債務。
歐洲方面,德國宣布設立 5000 億歐元基建基金,且不受債務剎車機制限制,加上北約成員國承諾將國防支出提高至 GDP 的 3.5%,皆凸顯政府支出的力度。
資產管理公司 Generali Asset Management 投資主管 Antonio Cavarero 表示:「財政刺激措施始終是金融市場表現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大西洋兩岸這些財政承諾的規模和持續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推動的結構性調整將持續數年。Cavarero 補充:「這些資金真正滲透到整個體系,最終變成現實,需要時間。」
他強調,核能、能源基礎設施、生物技術創新和國防是「市場不容忽視」的投資領域,同時警告稱,「到某個時候,我們將需要處理這些債務。」
儘管今年標普 500 指數上漲近 14%,主要由 AI 相關股票領漲,但歐洲航空與國防指數卻飆升近 68%,顯示即使在 AI 仍主導市場的環境中,政府支出優先項目仍在推升國防和工業板塊的投資回報。
美國資產管理公司 Nuveen 的首席投資長 Saira Malik 預期,股市的漲勢將不再僅限於美國以科技為主的投資,而會擴展至周期性產業、中小型股與價值型投資。她指出:「由於美元走弱,今年美國市場的優勢表現不再是唯一的選項。」
Malik 建議投資人保持投資組合的平衡,但仍應稍微偏向美國市場。她說:「我不認為投資人應該只持有美國資產而忽略其他市場,但我完全反對做空美國。」
此外,她也看好基礎建設、公用事業與廢棄物管理,認為這些領域具有韌性,並能成為有效的抗通膨投資策略。
無論是瑞銀還是 Nuveen,都強調主動投資的重要性而非被動策略。Haefele 指出:「這個時候不只是單純追求 Beta 回報,而是該積極採取主動投資的時候。」
- 免費體驗模擬交易 投資全球熱門資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