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d 的野望:從並行執行到大規模應用
金色財經
本文由 K1 Research 和 Klein Labs 聯合撰寫
Key points:
1. Monad是聚焦「高性能+全EVM兼容」的Layer 1公鏈,累計融資超2.4億美元,主網預計2025年末推出,有望成為公鏈「性能與兼容性不可兼得」的破局者,其樂觀並行 EVM 設計為核心技術突破方向。
2. 採用「MonadBFT 共識 + 樂觀並行 EVM」架構,可實現0.8-1秒單輪推測終局性與 70%-80%交易並行執行,複雜場景下的性能穩定性仍待主網上線後進一步驗證。
3. 相較同賽道並行EVM 項目,Monad 以「獨立Layer 1架構+全EVM原生兼容+超2.4億美元融資儲備」 形成差異化優勢,測試網階段已展現0.5 秒區塊間隔的性能潛力。
4. 生態已聚集超280個項目,累計生態融資達13.2 億美元,通過駭客松、專項加速器等扶持機制推動生態冷啟動,資本流向集中於DeFi 基礎設施與核心應用層。
5. 以「Builders First」為核心策略吸引開發者,雖面臨主網進度、驗證者去中心化等爭議,但生態友好性與技術創新性為長期價值提供支撐,後續需突破性能承諾兌現與用戶規模留存的關鍵命題。
1. 公鏈新秀Monad:背景與發展里程碑
1.1 破局者 Monad:定位、起源與願景
回顧公鏈發展歷程,以太坊憑藉EVM 兼容性構建了最龐大的生態,但性能瓶頸始終制約其規模化應用;Solana 以超高 TPS 一度成為 「高性能公鏈」 的代表,卻因去中心化不足與技術穩定性問題遭遇信任危機。這兩大頭部公鏈的經驗與教訓,為 Monad 的定位提供了清晰的參照系。
Monad 的應運而生,正是瞄準了當前公鏈賽道 「性能與兼容性不可兼得」 的核心痛點,其核心定位為 「兼具極致性能與完全 EVM 兼容性的 Layer 1 公鏈」。不同於部分公鏈為追求性能犧牲EVM 兼容性、或為兼容 EVM 妥協性能的做法,Monad 從底層架構設計出發,試圖打破這一 「兩難困境」—— 既通過創新的共識機制與執行層優化實現高性能突破,又保持與以太坊 EVM 的無縫兼容,讓開發者無需重構代碼即可將應用遷移至 Monad,同時為用戶提供低延遲、低成本的交易體驗。
從起源背景來看,Monad 的誕生直指以太坊生態的現實瓶頸。隨著 DeFi、NFT、GameFi 等應用的爆髮式增長,以太坊網路在高峰期頻繁出現 TPS 不足 15、Gas 費飆升至數十甚至上百美元、交易確認延遲超 10 分鐘的情況。例如 2021 年 「牛市」 期間,OpenSea 上一筆 NFT 交易的 Gas 費曾高196美元的峰值,普通用戶被迫退出高頻交易場景;DeFi 協議的清算交易因網路擁堵時常失敗,導致用戶資產損失。儘管以太坊通過 Layer 2 擴容方案緩解了部分壓力,但 Layer 2 與主網的交互成本、跨鏈複雜性仍未根本解決。Monad 團隊由具備多年區塊鏈底層開發經驗的工程師組成,曾深度參與以太坊核心協議優化與 Solana 性能調試,其核心成員深刻意識到:若要實現區塊鏈的大規模商用,必須在 Layer 1 層面同時攻克 「性能、兼容性、去中心化」 三大難題,這也成為 Monad 項目啟動的核心動因。
Monad 的長遠願景並非簡單替代某條現有公鏈,而是構建下一代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通用平台」:一方面,通過10,000 TPS、1 秒終局性、 「低於1美分」平均 Gas 費的性能目標,滿足高頻交易、大規模遊戲、實時數據交互等以太坊當前無法承載的場景需求;另一方面,依託完全EVM 兼容特性,承接以太坊生態的開發者與項目資源,形成「無縫遷移、高效運行」 的生態閉環;最終,通過動態驗證者機制與分布式儲存方案,保障網路的去中心化屬性,讓普通節點也能參與網路維護。從更宏觀的視角看,Monad 希望推動區塊鏈技術從 「小眾嘗鮮」 走向 「大眾應用」,為金融、物流、醫療、社交等傳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底層支撐,真正實現 「用高性能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 的行業願景。
1.2 一圖縱覽!Monad 的 「成長狂飆」 時間線
從這條時間線不難看出,Monad 的 「明星光環」 並非偶然,而是資本支撐、人才實力與技術落地能力三者協同發力的必然結果:
在融資維度,Monad 憑藉明確的技術定位與廣闊的發展前景,成功吸引了行業頂尖資本的持續加持。2023 年完成由 Dragonfly Capital 領投的 19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2024 年又斬獲由 Paradigm 帶領的 2.25 億美元融資,兩輪融資累計超 2.4 億美元,Coinbase Ventures、Electric Capital 等知名機構均在投資方之列,項目估值同步攀升至 30 億美元,為技術攻堅、團隊擴充及生態布局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團隊層面,核心成員均來自Jump Trading、高盛等頭部金融與科技機構,在分布式系統設計、低延遲交易優化等領域擁有深厚積累,部分成員還曾深度參與以太坊核心協議迭代與 Solana 性能調試工作,專業的技術背景為項目突破 「性能 - 兼容性 - 去中心化」 的行業痛點提供了關鍵保障;
技術落地層面,測試網階段的表現進一步印證了其潛力—— 上線後峰值 TPS 達 5200,12 小時內處理 RPC 請求超 3.34 億次,鏈上總地址數突破 3 億,不僅驗證了並行 EVM、MonadBFT 等核心技術的可行性與穩定性,更展現出對用戶及開發者的強大吸引力。
資本、人才與技術落地能力的有機結合,共同構成了Monad 在公鏈賽道快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使其得以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1.3 不確定性與未來展望
儘管Monad 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一些挑戰,但這些挑戰同時也為項目提供了完善技術和推動生態增長的契機。當前,圍繞 Monad 的不確定性主要集中在主網發布時間、用戶活躍度的變化以及融資資金的使用效率等方面。然而,隨著測試網的持續運行,主網的逐步推出將更加明確項目的進展和潛力。對於社區的質疑,更多是基於預期差異和早期階段的典型問題,而非項目本身的致命缺陷。
未來,關注Monad 的發展時,我們不僅要密切留意其承諾的高性能目標能否如期兌現,還要特別關注技術交付的進度、去中心化執行的成效以及生態建設的實際落地情況。隨著主網的上線臨近,這些因素將決定 Monad 在公鏈領域的真正競爭力。
後續將從網路數據與運行指標、技術解構、競爭格局與優勢分析、生態發展、社區文化與構建者動因等多個維度,對Monad 進行深入剖析,以全面評估其發展潛力和長遠風險。
2. 網路數據與運行指標
2.1 性能指標
交易吞吐與成功率:Monad Testnet Overview Dashboard顯示,截至2025 年 8 月底,測試網累計處理約 2.55 億條成功交易,近90 天平均成功率為 98.18%。機構驗證者 Twinstake 的節點在 Testnet-2 中實現 100% 出塊率和 100% 出塊提案率,驗證網路平均出塊率約98.75%,說明在高性能目標下仍保持了穩定的共識效率。
來源:Twinstake | Monad in the Wild: Institutional Insights from Testnet Deployment
● TPS 與費用:面板顯示TPS 峰值在 2025 年 3 月—4 月期間達到 300–350 TPS(周均約100 TPS),真實吞吐與官方宣稱的 10 000 TPS 理論值尚有差距;近 90 天的中位交易費約 0.0028 MON。
● 區塊延遲:雖然面板未直接給出平均出塊時間,但從2025 年 6–7 月間交易吞吐平穩而未出現大面積失敗推斷,區塊間隔維持在亞秒級,驗證了測試網並行執行架構的穩定性。
2.2 鏈上數據
● 地址與錢包活躍度:Monad Foundation 面板統計出310 630 141個獨立地址。BlockRaptor 面板將「活躍錢包」定義為至少發出過一筆成功交易的地址,計算得出約 309 903 696個活躍錢包,平均每個錢包大約進行7 筆交易。
來源:
https://dune.com/monad_foundation/monad-testnet-overview-dashboard
● 交易分布與時間演變:BlockRaptor的「Active Wallets & Tx By Month」圖顯示,測試網用戶增長呈顯著的「沖高回落」特徵:3 月活躍錢包 8692 萬,4 月激增到 2.15 億,隨後在5 月降至 1128 萬,6—8 月穩定在 400 萬級別;對應每月的交易次數 per wallet 從 3 月的 6 筆跌至 4 月的 3 筆,5 月後回升至 29、83、111 筆等區間。這一數據揭示了早期由於「空投預期」推動的海量註冊並未形成持續活躍。
● 智能合約與合約創建者:官方面板顯示截至8 月底共部署 36 108 124份合約,由2 975 837名合約創建者生成。BlockRaptor 面板按月統計發現,合約創建量在 3 月—4 月達到高峰(每月新增 6–8 萬),之後下降但累計數量仍穩步增長。
● 錢包行為分布:BlockRaptor 面板給出各月活躍錢包按交易次數的劃分:4 月有 2.095 億個錢包僅進行了一次交易,占當月總活躍錢包的 97.5%;只有0.9% 的錢包在月內執行 10 筆以上交易。總體上,至 8 月所有活躍錢包中有 293 597 158個僅交易一次,約占89%,進一步說明測試網用戶以短期「參與式」用戶居多。
2.3 去中心化情況
● 驗證節點與合約創建者:Monad 測試網當前活躍的驗證者大約186個。從驗證者表中可以看到,所有驗證者的質押數量統一為200單位,成功率普遍接近100%,顯示出強一致性。驗證者來自羅馬尼亞、德國、愛爾蘭、韓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這說明 Monad 在性能與去中心化之間取得了初步平衡,並為主網階段擴大驗證者規模預留了空間。
來源:
https://www.gmonads.com/validators
從Monad 測試網在性能、用戶參與和開發者活動方面的全面數據來看:數十億級別的累積交易和 3 億多活躍錢包體現了早期市場興趣,但用戶粘性和真實活躍度偏低;平均每月只有少數用戶保持高頻交易,且交易成功率穩定在 98% 以上,交易費用極低,表明核心技術架構能夠支撐高負載但仍在爬坡階段。
3. 技術解構
3.1 共識層:MonadBFT—— 讓高性能共識更可靠
Monad 能實現高性能,核心之一是自主研發的MonadBFT 共識機制。它基於2018 年的 HotStuff 共識改進,既解決了傳統 BFT 協議(比如 PBFT)節點多了消息就擁堵的問題,也修復了 HotStuff 常見的 「尾分叉」 漏洞,為整條鏈的高性能打下基礎。
3.1.1 MonadBFT的四大核心創新
1. 防尾分叉:新領導者必須先重提上一任的有效區塊,僅多數驗證者「未見過該塊」 時才提新塊,確保有效塊不丟失;
2. 快確認:一次投票即「基本確認」 交易,幾百毫秒內完成,除非提案者違規否則不回滾;
3. 靈活響應:不設固定出塊時間,網路耗時200-300 毫秒完成共識,領導者故障時快速切換;
4. 可擴展:驗證者僅與領導者單向溝通,數百個節點參與也不影響性能。
3.1.2 與 HotStuff 家族協議的對比
3.2 執行層:樂觀並行 EVM——兼容與性能兼得
Monad的執行層採用樂觀並行EVM,既完全兼容以太坊EVM生態,又通過並行處理突破性能瓶頸。
3.2.1 核心定位:以「完全兼容」承接生態紅利
支持以太坊最新指令及預製功能,現有合約無需修改即可部署,常用工具(如Hardhat、MetaMask)可直接對接,顯著降低開發者遷移成本。
3.2.2 技術突破:樂觀並行執行與衝突回滾機制
Monad通過「先執行、後校驗」的樂觀並行機制提升效率:將無關聯交易分組並行處理,若交易修改同一數據,則撤銷衝突結果後按序重跑。實測70%-80%的交易可並行處理,DeFi場景效率是以太坊的8-10倍。
3.2.3 與以太坊 Rollups 的差異化優勢
3.3 技術協同價值:客觀視角下的優勢與現實考量
Monad的共識層與執行層通過技術協同,試圖打破「性能、兼容性、去中心化」的公鏈三難困境,但其實際價值需結合技術特性與落地挑戰客觀看待。
3.3.1 已驗證的核心優勢:解決行業明確痛點
從測試網表現與技術設計來看,Monad的技術組合已展現出針對性的改進價值:
● 用戶體驗:交易確認從「分鐘級」壓縮至「毫秒級」,Gas費用僅為以太坊的1/20-1/30,兼顧速度與穩定性;
● 開發者友好:零遷移成本,為高頻交易、鏈游等以太坊難以支持的應用提供可能;
● 生態承接:直接對接以太坊520億美元TVL及海量開發者資源,加速生態成熟。
3.3.2 待觀察的現實挑戰:技術落地的不確定性
● 複雜交易場景性能:需主網驗證多交叉依賴交易的處理效率;
● 驗證者去中心化:平衡普通節點參與門檻與共識效率;
● 生態差異化:吸引以太坊二層開發者遷移,強化場景優勢。
4. 競爭格局與優勢分析
4.1 核心公鏈性能與生態對比:Monad & MegaETH & BSC & Sei
4.2 綜合評述:Monad 在高性能 EVM 公鏈賽道的核心競爭力與突圍挑戰
在高性能EVM 賽道的差異化競爭中,Monad 在資本實力、技術路線和生態兼容性方面具備明顯優勢,為其在賽道中快速成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賽道競爭中的核心壁壘
1. 資本與生態遷移的雙重護城河:Monad累計融資約2.44億美元,遠超MegaETH(約4300萬美元)和Sei,為技術開發與生態啟動提供強力支持。;更重要的是,Monad 對以太坊字節碼級的 100 % 兼容性 提供了幾乎零成本的合約遷移路徑:開發者無需重寫合約,用戶也無需更改錢包或習慣。這一特性大幅降低了生態從以太坊遷移到 Monad 的壁壘,讓其具備快速聚集 DeFi 與 dApp 的潛力。
2. 獨立公鏈的性能定位優勢:作為獨立L1,Monad它採用自研MonadBFT共識與樂觀並行EVM,瞄準5000–10 000 TPS 吞吐量和與 0.8-1 秒終局性的性能目標,力求在不犧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實現高性能。相比之下,MegaETH 通過單一 sequencer 追求亞毫秒延遲,但中心化爭議較大;BSC 的 PoSA 模型僅 21 個驗證者,去中心化程度有限;Sei v2 雖能提供 28 k+ TPS 的批處理吞吐,但仍需在 Mainnet 驗證。Monad 的定位使其在需要獨立安全邊界的場景中更具吸引力。
綜合而言,Monad 憑藉 充裕的資本、完整的EVM 兼容性和獨立公鏈的高性能定位,在高性能EVM 賽道上建立了明顯優勢。如果能順利兌現性能目標、增強去中心化並培育應用生態,有望成為「高性能 + 全兼容」獨立公鏈的標杆。
5. 生態發展
5.1 生態資本動態:頭部項目獲一線資本青睞
作為累計融資金額超2.4 億美元、估值突破 30 億美元的新生代 Layer 1 公鏈,Monad 自身的資本吸引力也傳導至生態層面 。其頭部生態項目已獲得 Pantera Capital、Binance Labs 等一線機構的密集布局,為生態冷啟動注入強勁動力。
當前Monad 生態項目以種子輪、天使輪為主,資本熱度集中於 「技術適配性強、場景落地明確」 的領域。以下將從多賽道梳理生態內的代表性項目,展現其多元化布局特徵。
5.2 生態拓展:Portal 收購及穩定幣布局
2025年7月,Monad 基金會出資完成了 Portal的收購,這標誌着 Monad 在穩定幣及支付基礎設施領域的戰略布局邁出關鍵一步。Portal 是一家提供跨鏈穩定幣錢包和支付解決方案的公司,其平台已能支持數百萬美元規模的穩定幣日結算通過此次收購。
Monad基金會此次收購具有以下戰略意義:
1. 快速進軍穩定幣市場,降低對外部穩定幣的依賴;
2. 強化底層金融基礎設施,為DeFi、支付和交易場景提供可靠支撐;
3. 通過基金會直接投資,向生態傳遞重點發展穩定幣與支付場景的信號。
整體來看,Portal 收購事件不僅是資本投入,更是 Monad 在主網上線前對 金融基礎設施和穩定幣生態 的前瞻性布局,為後續 DeFi 與支付場景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5.3 生態規模:主網前的布局雛形與增長潛力
據2025 年 Monad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其官方生態目錄已收錄近 280 個項目,覆蓋 DeFi、基礎設施、AI、遊戲、支付、DePIN 等多元領域,形成 「全賽道覆蓋、重點領域突出」 的布局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主網尚未正式上線,Monad 憑藉 「高性能(高吞吐量、低延遲)+ 全 EVM 兼容」 的技術優勢,疊加頭部資本背書的行業影響力,已吸引大量優質創業團隊入駐。目前生態體系已從早期 「概念孵化」 階段,逐步過渡至 「應用功能測試、落地場景打磨」 的關鍵準備期 —— 例如 DeFi 領域已有多款核心應用完成測試網迭代,基礎設施類項目也實現與生態的初步適配,為後續主網上線後用戶規模、交易體量的快速增長築牢基礎。
5.4 生態構成:多賽道項目矩陣與核心案例
Monad 生態呈現「DeFi 為核心,多賽道協同延伸」的格局:DeFi 類項目以 12 個的數量領跑,成為生態最活躍的核心賽道;錢包(Wallet)作為用戶觸達生態的關鍵入口,聚集了 4 個項目;同時,身份(Identity)、數據分析(Analytics)、基礎設施(Infra)等「底層基建型」 賽道,以及 AI、預測市場(Prediction Market)等創新賽道均有項目落地,體現出生態從 「核心金融場景」 向 「底層支撐 + 多元應用」 的拓展邏輯。
來源:Monad
結合融資動態與官方扶持重點,以下聚焦Monad 生態中融資密集、官方力推的核心項目,解析各賽道的發展潛力與落地進度。
5.4.1 DeFi 基建與核心應用(融資密集區)
1. aPriori(@apr_labs)
● 融資:種子輪+ 戰略投資累計超 3000 萬美元(Pantera Capital 領投,Yzi Labs 參投)。
● 定位:MEV 優化的 LSD 衍生品平台,聚焦 Monad 原生質押生態。
● 亮點:通過MEV 捕獲技術降低 Gas 成本超 30%,支持多類型質押衍生品發行;獲 Monad 基金會 「Fundraising & Foundry 計劃」 重點扶持,是生態 DeFi 「標杆級項目」。
2. Fastlane Labs(@0xFastLane)
● 融資:戰略輪600 萬美元(Figment Capital和DBA 領投)種子輪 230 萬美元(Multicoin Capital領投)。
● 定位:低延遲交易執行優化方案提供商。
● 亮點:將交易確認延遲壓縮至亞毫秒級,適配高頻量化、衍生品交易;為MonadBFT 共識 「定製化」 優化交易打包邏輯,是生態 「性能底座」 級基建。
3. Kintsu(@KintsuFinance)
● 融資:種子輪400 萬美元(Castle Island Ventures領投)。
● 定位:流動性質押服務平台。
● 亮點:支持Monad 原生代幣及多鏈資產質押,與 Monad 共識機制深度綁定,確保質押資產安全性與收益效率;是 Monad 生態 「Staking 層」 核心項目。
4. Curvance(@Curvance)
● 支持:測試網期間獲Monad 官方 「生態先鋒」 標籤,社區熱度 Top3。
● 定位:多鏈借貸市場(重點布局Monad 主網)。
● 亮點:支持超15 種資產借貸,整合 Monad 低 Gas 優勢,借款利率較以太坊 Layer2 低 40%;測試網階段用戶數突破 10 萬,主網上線後有望成為生態 「借貸樞紐」。
5.Perpl(@perpltrade)
● 融資:戰略/種子輪約925 萬美元(Dragonfly 領投)。
● 定位: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perps DEX),構建在 Monad 鏈上,使用 EVM 架構,並打算使用鏈上中限價訂單簿(on-chain CLOB)機制。
● 亮點:①計劃年底推出測試網,讓用戶提前嘗試並幫助發現 bug;②利用 Monad 的低延遲 + EVM 兼容性來提高交易體驗與合規速度(token 上線等比傳統交易平台可能更快);③將所有的流動性集中在永續合約中,而非分散在多個到期月份上(不像期權那樣有多個到期合約)以此提升流動性深度和交易體驗。
6. Modus Finance(@Modus_Finance)
● 定位:高資本效率與可組合性的DeFi 借貸協議,支持 LST、LRT、LP token 與穩定幣等資產。
● 亮點:提供高達95% LTV 的借貸能力,增強槓桿與資產利用效率;通過模塊化市場降低系統風險,並支持自動槓桿策略(Looping Vault),幫助用戶最大化收益,特別適配 Monad 生態獎勵資產。
5.4.2 基礎設施與用戶入口
1. Monorail(@monorail_xyz)
● 定位:DEX 聚合器(整合 AMM 與 CLOB 流動性)。
● 亮點:首個支持Monad 生態的 「全類型 DEX 聚合器」,可從 Kuru、CrystalExch 等 CLOB 及 AMM 中路由最優價格,滑點較單一 DEX 降低 20%;測試網階段日處理交易超 5 萬筆。
2. Kuru Exchange(@KuruExchange)
● 融資:A輪 1160 萬美元(原種子輪 200 萬美元由 Electric Capital領投 ,後續由paradigm領投完成 A 輪融資)。
● 定位:通過推出Kuru Flow 智能聚合器進行了業務調整,仍保留帶有集成 AMM 的訂單簿,且能對接 Monad 上所有主要流動性來源,致力於成為 Monad 上最佳的現貨交易場所。
● 亮點:採用「帳戶託管 + Uniswap 式 Lite 模式」 雙架構,兼顧專業交易與小白用戶;其是生態內交易量最大的 DEX 之一。
3. Clober(@CloberDEX)
● 定位:基於LOBSTER 機制的全鏈訂單簿 DEX(Monad 原生)。
● 亮點:採用Segment Tree 的 LOBSTER 匹配引擎與自研 Octopus Heap 數據結構,大幅降低撮合 Gas 成本並提升效率;異步結算機制將交易與資金解耦,優化鏈上執行性能。
5.4.3 創新場景與細分賽道
1. CrystalExch(@CrystalExch)
● 定位:EVM 生態首個鏈上 CLOB 交易所(Monad 原生)。
● 亮點:訂單簿完全上鏈,透明性媲美中心化交易所;利用Monad 高吞吐量,撮合速度較以太坊 CLOB 快 10 倍。
2. Zona Finance(@zona_io)
● 定位:RWA(現實世界資產)超級應用。
● 亮點:支持房地產、大宗商品等RWA 的鏈上預測、借貸與交易;結合 Monad 低延遲特性,RWA 價格預言機更新速度達 「秒級」,是生態 「鏈接傳統金融」 的核心嘗試。
3. Levr Bet(@Levr_Bet)
● 支持:「Monad Madness」 駭客松 「最具創新獎」 獲獎項目。
● 定位:去中心化槓桿體育博彩平台。
● 亮點:提供5 倍槓桿體育投注,通過智能合約實現 「鏈上公平清算」;測試網期間與 NBA、英超等賽事數據商達成合作,是生態 「Web3 體育」 賽道標杆。
4. Plato2Earn(@plato2earn)
● 定位:「Eat-to-Earn」(消費即賺)平台。
● 亮點:用戶在合作餐廳消費後,上傳收據可獲得$FAT 代幣獎勵;結合 Monad 低成本特性,鏈上獎勵結算 Gas 費不足 1 美分,是生態 「現實 + 鏈上」 融合的創新案例。
5. RareBetSports(@RareBetSports)
● 定位:每日夢幻體育平台(Web3 版 DraftKings)。
● 亮點:用戶創建鏈上夢幻體育戰隊,通過代幣激勵參與賽事預測;測試網階段與NFL、MLB 達成 API 數據合作,社區投票中 「最期待主網上線項目」 排名 Top5。
6.Kizzy Mobile(@kizzymobile)
● 定位:社交博彩與行動娛樂應用(Monad 原生生態)。
● 亮點:用戶可在社交媒體內容上進行預測和競猜,通過鏈上智能合約獲得獎勵;結合Monad 低成本、高吞吐的特性,用戶通過手機消費可在鏈上即時領取獎勵;是生態中「現實生活 + 區塊鏈」融合的重要實踐案例。
5.4.4 社區文化與鏈游
1. Nad.fun(@naddotfun)
● 定位:Meme 幣發射台(Monad 版 Pumpfun)。
● 亮點:支持用戶發行自定義Meme 幣,內置 「PVP 交易競賽」;深度綁定 Monad 社區 「meme 文化」(吉祥物 molandak、chog 等二創幣頻發),測試網期間創造單幣 24 小時漲 1000 倍的社區熱度記錄。
2. Fantasy(@fantasy_top_)
● 支持:「Monad Madness」 駭客松 「最佳鏈游獎」。
● 定位:鏈上卡牌競技遊戲。
● 亮點:結合NFT 卡牌與 DeFi 質押機制,用戶可通過競賽獲得白名單 NFT;測試網上線首周用戶破 5 萬,是生態 「GameFi+DeFi」 融合的核心項目。
6. 社區文化與構建者動因
6.1 對構建者:全鏈路賦能與先發機遇
Monad 以「構建者優先(Builders First)」為核心戰略,區別於以投資者為導向的傳統公鏈邏輯,通過整合「資金-資源-技術-流量」形成一體化支持體系,打造「創始者磁鐵(Founder Magnet)」效應,為早期項目提供低競爭、高成長性的發展環境,這也是其生態得以快速擴張的關鍵。
6.1.1 全周期扶持:從概念到落地的「貼身護航」
為降低開發者准入門檻,Monad 構建了覆蓋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支持體系,將原生態驅動計劃深度融入構建者服務:
● 資金與資源對接:通過「 Foundry 計劃」 整合資本資源、市場渠道與產品策略指導,助力項目從概念階段推進至產品市場匹配(PMF),例如為早期 DeFi 項目對接 Pantera Capital、Binance Labs 等機構資本;
● 技術攻堅支撐:提供完整的EVM 兼容工具鏈、SDK 及開發者文檔,確保以太坊開發者 「零成本遷移」;同時聯合 Mach Accelerator、evm/accathon 等機構推出專項加速器,為團隊匹配分布式系統、智能合約優化等領域的資深導師,解決技術卡點;
● 流量與曝光激活:舉辦「Monad Madness」駭客松(獎金池達百萬美元),聚焦高性能公鏈適配場景(如高頻交易、實時鏈游),吸引全球數百支團隊參與,優勝項目可獲得社區流量和生態資源傾斜。
6.1.2 核心吸引力:技術紅利與先發優勢疊加
構建者選擇Monad,本質是 「技術性能」 與 「生態機遇」 的雙向認可:
● 技術性能紅利:「MonadBFT 共識 + 樂觀並行EVM」架構在完全兼容EVM的基礎上,實現秒級終局性與10,000+ TPS吞吐目標,支持諸如高頻交易、複雜DeFi、實時鏈游等以太坊難以承載的場景;
● 生態先發機遇:參考Magic Eden、Tensor 依託 Solana 早期生態崛起的案例,Monad 開發者普遍看好「主網前布局」的價值——主網上線初期流量競爭小,項目有機會快速占據細分賽道入口(如成為生態內首個訂單簿 DEX、首個流動性質押平台),甚至定義賽道標準,這種「先發紅利」是成熟生態(如以太坊、Solana)難以提供的。
6.2 對社區用戶:精細營運與包容共建
Monad 並未侷限於 「開發者服務」,而是通過精細化用戶營運與包容的社區策略,凝聚用戶共識,甚至將 「質疑者」 轉化為社區成員,形成獨特的社區活力。
6.2.1 Monad 卡:點對點激活核心用戶與FOMO效應
2025 年生態營運期間,Monad 團隊推出「Monad 卡」營運活動,成為社區熱度爆發的關鍵節點:
● 精準篩選核心群體:團隊從10,000多個X(原Twitter)賬號中手動篩選約5,000個具影響力的用戶(包括區塊鏈OG、開發者、KOL、投資者等),以點對點方式授予專屬Monad卡,強化其身份認同;
● 提名機制引發FOMO:持卡用戶可提名他人,形成圈層擴散效應。未持卡者為爭取資格主動參與測試網交互與項目反饋,推動社區活躍度提升3倍,顯著增強測試網用戶留存;
● 包容策略轉化質疑者:團隊特意將批評者和懷疑者納入發卡範圍,使其因身份認可而從「外部質疑」轉向「內部建議」,甚至參與治理討論,實現「減少對立、擴大共識」。
6.2.2 社區張力與透明溝通
當前Monad 社區仍存在 「熱情期待與理性質疑」 的張力,但這種張力反而成為社區活躍的動力:
● 支持方視角:認可其「EVM 兼容 + 高性能」 的組合,認為是 「彌補 Solana 兼容性短板、突破以太坊性能瓶頸」 的下一代公鏈標杆;
● 質疑方關註:聚焦主網上線進度、巨額融資的使用效率、驗證者硬體門檻可能導致的中心化問題;
● 團隊應對:通過定期發布技術報告(如RaptorCast論文、Testnet-2進展)、月度AMA、公開驗證者規則等方式保持透明溝通,逐步建立社區信任。
6.3 總結:雙向奔赴的生態增長邏輯
Monad生態體系的核心在於「對構建者友好、對用戶精細」的雙向策略:為構建者提供全周期支持與技術-先發雙重紅利,為用戶設計精細營運機制與包容性社區氛圍。這一策略既規避了「重技術輕生態」的空轉風險,也避免了「重熱度輕服務」的短期陷阱,通過夯實「硬實力」(開發者賦能)與「軟實力」(用戶共識),構建長期增長確定性,使其顯著區別於僅依賴資本或技術敘事的公鏈。
來源:金色財經
發佈者對本文章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在投資加密貨幣前,請務必深入研究,理解相關風險,並謹慎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因為短期高回報的誘惑而忽視潛在的重大損失。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佈局加密資產,台北台中鉅亨買幣實體授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