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報告揭示AI產業隱憂:2030年恐面臨8000億美元巨大資金缺口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根據全球管理顧問公司貝恩 (Bain & Company) 周二 (23 日) 發布的第六份年度《全球科技報告》,人工智慧 (AI) 產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正迎來嚴峻的財務挑戰。報告預測,為滿足 AI 算力的爆炸性增長,到了 2030 年,全球每年需創造 2 兆美元的新收入。

然而,即使計入 AI 帶來的成本節省,屆時仍可能出現高達 8000 億美元的收入缺口,此一預測為 AI 行業的商業模式與高估值敲響了警鐘。
天量投資與盈利困境
報告指出,此缺口源於 AI 服務的商業化進程遠遠落後於基礎設施的投資速度。以 OpenAI 為首的 AI 公司雖已公布龐大的數據中心投資計畫,但在創造足夠營收以覆蓋開支方面卻進展緩慢。
與此同時,微軟 (MSFT-US)、亞馬遜 (AMZN-US) 等科技巨頭的 AI 年度支出預計將在下一個十年初增至超過 5000 億美元。這種「天量投資」與「盈利難題」的矛盾,正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挑戰。
基礎設施的極限壓力
AI 的擴展不僅是財務問題,也對全球基礎設施構成巨大壓力。貝恩預測,到了 2030 年,全球 AI 增量算力需求可能飆升至 200 吉瓦 (GW),其中美國將占一半。
貝恩全球科技業務主席 David Crawford 警告:「若當前的規模擴張規律持續,AI 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日益加劇的壓力。」。其根本原因在於,AI 對算力的需求增長速度已超過摩爾定律的兩倍,這不僅對半導體效率構成挑戰,更讓數十年未曾大幅擴容的全球電網不堪重負。
下一波浪潮:「代理式 AI」
儘管挑戰重重,AI 的創新仍在高速進行。報告發現,領先企業已從 AI 中實際獲利,過去兩年實現了 10% 至 25% 的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獲利 (EBITDA) 增長,但多數公司仍停留在實驗階段。
報告強調,下一波創新的核心是「代理式 AI」(Agentic AI) 或稱「自主 AI 智能體」,它能像人類一樣執行複雜的多步驟任務。
貝恩估計,未來 3 到 5 年內,企業將把高達 10% 的科技支出用於建構代理平台等核心 AI 能力,這將進一步拉大企業間的差距。
地緣政治與新興科技
報告同時指出,地緣政治正在重塑科技格局。各國推動的「主權 AI」(Sovereign AI) 戰略正加速全球科技供應鏈的碎片化。AI 已成為國家實力的象徵,迫使跨國企業必須將其技術架構本地化以應對一個日益分裂的世界。
此外,報告也關注其他新興技術的潛力:
• 量子計算:有望為金融、製藥等行業釋放高達 2500 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但其發展將是漸進的,而非一蹴可幾。
• 人形機器人:雖已吸引大量資本,但目前部署仍處於早期階段,且高度依賴人工監督,其商業成功取決於整體生態系的成熟度。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