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千億美元豪賭OpenAI 輝達陷「循環投資」爭議 AI泡沫警訊浮現?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輝達 (NVDA-US) 周一宣布為 OpenAI 投資 1000 億美元,協助打造大量搭載輝達晶片的資料中心,然而這筆交易也喚起市場對人工智慧 (AI) 泡沫的擔憂,有分析師質疑,輝達是否正透過大手筆投資來支撐市場,並推動企業持續購買其產品。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千億美元豪賭OpenAI 輝達陷「循環投資」爭議 AI泡沫警訊浮現? (圖:Shutterstock)

Bernstein 分析師 Stacy Rasgon 持續看好輝達股價,但也坦承此協議明顯會「會加劇『循環交易』(circular) 的疑慮」。


他指出,市場早已對輝達提出質疑。例如輝達投資一些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這些公司再回頭購買輝達晶片,或是轉賣以輝達 GPU 打造的雲端服務。

這類疑慮在整個 AI 熱潮期間一直伴隨著輝達。根據 PitchBook 數據,光是 2024 年,輝達就參與 50 多筆針對 AI 公司的創投投資,這個數字今年還可能更高。

Rasgon 補充說,輝達與 OpenAI 的新協議可能更加放大這類擔憂,讓人合理懷疑輝達的投資動機。儘管如此,輝達已經澄清這筆資金不會被用於直接購買輝達產品。

輝達與 OpenAI 周一也表示,部分協議細節仍在敲定中。但參與談判的高層透露,OpenAI 打算透過租賃輝達的 AI 處理器,而非直接購買。他們也指出,目前仍難以預測 AI 晶片的折舊速度。

雖然包括微軟 (MSFT-US)、亞馬遜(AMZN-US) 在內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曾對 AI 新創進行策略性投資,以推廣自家的雲端服務業務。但輝達在 AI 生態系中的地位獨特,憑著在高階 AI 晶片市場的壟斷地位,成為迄今受益最多的企業。

這筆交易也出現在 AI 產業前景不確定之際。無論業內業外,愈來愈多人坦承,AI 可能正面臨類似 2000 網路泡沫化的風險。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 (Sam Altman) 也曾暗示,一些 AI 新創的估值「不合理」,雖然他也堅信 AI 的長期潛力,並認為需要在基礎建設上投入「數兆美元」。

對於仍處於虧損的 OpenAI 來說,與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可能代表能取得原本無法憑自身獲得的融資與算力資源。

Seaport Global Securities 分析師 Jay Goldberg 說:「這有點像是讓父母幫你聯名擔保第一筆房貸。」他是少數給予輝達股票「賣出」評級的分析師。

他也認為這筆交易帶有「循環融資」的色彩,可能正是「泡沫化行為」的縮影。

Goldberg 說:「在景氣好的時候,這會讓事情更順利——成長更快,數字飆升更快。但景氣總會反轉,當遇到反轉時,這只會讓事情惡化得更快。」

美銀分析師 Vivek Arya 帶領的團隊則預測,輝達對 OpenAI 的投資最終可能帶來 3 倍至 5 倍的回報,也就是約 3000 億至 5000 億美元的營收。

但 Arya 的團隊也提出另一個疑慮:投資人可能會質疑,輝達為何對一個主要客戶上投入如此巨資,這個問題可能持續存在,直到輝達釐清相關會計處理方式。

那麼,這些疑慮會影響股價嗎?Bernstein 的 Rasgon 認為,目前需求前景仍然穩健。

Rasgon 說:「目前而言,市場可能會正面看待這消息,因為這將進一步推動 2026 年及其後的業績,而且首批設備部署要到一年後才會發生,因此並不會構成立即威脅。」

Evercore  ISI 分析師 Mark Lipacis 則暗示,即使輝達股價已在歷史高點,投資人可能再度低估了這家公司。

Evercore ISI 分析師 Mark Lipacis 已將輝達 2026 年下半年營收預估上調 55 億美元。

Lipacis 周一將輝達目標價從 214 美元上修為 225 美元,並表示華爾街對輝達的營收估計仍偏低,而這筆與 OpenAI 的交易讓他的信心只增不減。他對輝達 2026 年下半年的營收預估也上修了 55 億美元。

Lipacis 認為,許多投資人把「潛在泡沫」視為頭等風險,因為第一、二、三線超大規模雲端服務供應商正在大幅增加資本支出。但在他看來,這個機會值得冒險,尤其是輝達目前股價仍低於過去九年預估本益比中位數 (36 倍)。

 

section icon

鉅亨講座

看更多
  • 講座
  • 公告


    Empty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