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偷漲式通膨」蔓延?CNN:川普關稅正悄悄推高美國消費者生活成本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美國川普政府實施的關稅政策,正逐漸推高消費者的生活成本,CNN 在最新報導中,將這種現象被稱為「偷漲式通膨 (Sneakflation)」。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CNN:川普關稅正悄悄推高美國消費者生活成本(圖:shutterstock)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堅稱,關稅由外國政府和海外企業承擔,並為美國國庫帶來「巨額現金」,其說法卻缺乏實質證據支持。


報導指出,愈來愈多的證據,包括經濟數據、學術研究、企業實際支出以及民眾親身經驗,均顯示關稅的重擔最終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

如果外國出口商吸收了關稅成本,美國進口商品價格應會下降,但根據 Pantheon Macroeconomics 近期數據顯示,剔除關稅、保險和運費後的進口價格大致持平,甚至略有上升。這表明美國進口商正在支付關稅,並很可能將大部分成本轉嫁出去。

Pantheon 經濟學家 Samuel Tombs 和 Oliver Allen 在 8 月 19 日的報告中寫道:「直到最近,一個看似合理的觀點是,進口價格受到了 [2024 年下半年和 2025 年前 3 個月] 關稅前囤貨的支撐,當時商品進口量飆升至歷史新高。」

惠譽評級美國經濟研究主管 Olu Sonola 表示,更細緻地分析進口價格數據表明,來自中國的進口價格略有下降;然而,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進口價格基本持平。

高盛經濟學家估計,美國消費者承擔的直接關稅成本將從 6 月份的 22% 上升到 10 月份的 67%。他們預計,最終約有 70% 的直接關稅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若計入國內生產商隨之提高價格的「溢出效應」,總負擔甚至可能升至 100%。

目前,美國消費者之所以未立即感受到劇烈漲價,部分原因是企業預先囤積了關稅前的商品,且供應鏈各環節共同分攤了更高的成本,以及關稅政策的實施具有分階段性。

然而,哈佛商學院 Alberto Cavallo 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指出,截至 8 月 8 日,進口商品成本已比預期高出 5%,國內生產商品成本也高出 3%。專家預計,這種成本轉嫁將以穩定的增量形式持續,消費者可能需要一年甚至兩年後,才會顯著察覺到關稅累積帶來的影響。

聯準會亞特蘭大分行的研究也顯示,無論是否直接受到關稅影響,企業普遍預期今年將提高價格。Guggenheim 投資公司經濟學家 Matt Bush 表示,關稅的轉嫁過程預計將是漸進而持久的。企業雖表示目前願意暫時吸收部分成本,但隨著關稅長期化的趨勢明朗,他們將會把更多負擔轉嫁給消費者。

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的執行長 Doug McMillon 也證實,公司成本因關稅每周都在上升,但將力爭「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低價。

這種透過小幅且持續的漲價形式,即「偷漲式通膨」,對於預算緊張的低收入美國家庭而言,可能無異於「慢性失血」。零售商和主要品牌正是利用這種策略,以小額增量的方式轉嫁關稅,期望消費者不易察覺或能更好地吸收。

「可悲的是,低收入美國人擅長精打細算,力求每一分錢都物盡其用,」海軍聯邦信用合作社首席經濟學家 Heather Long 表示,「為了給孩子買鞋,他們可能這周不吃肉或不喝咖啡。下一周,他們可能為了支付電費和醫療費而放棄汽車貸款。他們不斷地在預算中周旋,把錢分配到最緊急的需要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