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IT四少幣圈豪賭:要做下一個MicroStrategy
金色財經
作者:沐風,來源:新質動能
20年前,他是「京城IT四少」之一,和李想、茅侃侃一起被捧為80後創業偶像;
10年前,他把Discuz!以2.8億元賣給騰訊,風光無限;拿40萬投資博雅互動,收穫1000倍回報。
如今,他的遊戲公司博雅互動,靠着瘋狂囤比特幣,股價從 0.5港元暴漲到8.2港元,飆升近17倍。
他就是戴志康。一個悶頭寫代碼的連續創業者,把自己從社區軟體天才、天使投資人,一路折騰成了香港資本市場最大的「比特幣死忠粉」。
博雅互動如今手握 3416枚比特幣,浮盈超100%,市值衝到30億人民幣。戴志康還放話——要學MicroStrategy,三管齊下:穩住遊戲、狂買比特幣、做Web3。
可問題是,靠囤幣翻身的遊戲公司,真能跑得比周期更快嗎?還是說這場豪賭,只是另一場懸在空中的泡沫?
「京城IT四少」到連續創業者
2005年,北京中關村。
那時候的網路,還停留在論壇和門戶的年代。就在那一年,四個80後創業青年——茅侃侃、李想、戴志康、高燃,被媒體冠以「京城IT四少」的名號。
這不是隨便吹的虛名。那時的茅侃侃已經是majoy的CEO,李想剛靠泡泡網闖出名堂,高燃經營着中國娛樂網,而戴志康,則是Discuz!的創始人。
四個人甚至還一起登上央視《對話》,在一片「80後是垮掉的一代」的質疑聲中,他們成了被寄予厚望的創業偶像。
戴志康1981年出生在黑龍江大慶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大學教授,親戚里也多是老師。這樣的環境,讓他從小接觸電腦。小學畢業那年,他已經能自己寫小程序。到了初中、高中,他幾乎橫掃各類計算機比賽。
2001年,他大學還沒畢業,就拉起團隊做社區軟體,取名 Discuz!。那時網路論壇興起,Discuz!迅速成為各大網站建社區的首選。短短幾年,超過100萬家網站採用了Discuz!,它成為全球用戶量最大的社區產品。
對很多80後網民來說,Discuz!就是青春記憶里的BBS後台,是天涯、貓撲、百度貼吧等社區的基石。而戴志康,則被尊稱為「康盛之父」。
2010年,騰訊全資收購Discuz!母公司康盛創想,價格高達2.8億元。29歲的戴志康,正式進入頂級網路巨頭的體系。
他沒有像一些創業者那樣「賣身就退休」,而是繼續在騰訊打拚。擔任生活電商事業部總經理期間,他幹了一件影響至今的大事:把微信二維碼鋪進了線下商家。也就是說,如今隨處可見的「掃一掃付款」,背後正有戴志康的一筆。
這一時期,他不僅證明了自己能創業,也證明了自己能在大廠運作大項目。
賣掉Discuz!後,戴志康很快轉型為天使投資人。2008年,他拿着100萬起步資金,投下第一筆40萬——博雅互動。
這家公司主營棋牌類遊戲,後來靠《德州撲克》風靡全球。2013年上市後,戴志康那40萬的賬面回報,竟然達到1000倍。他也順勢成為博雅的重要股東,進入董事會。
此後,他陸續投了火幣、魔漫相機、辣媽幫、殼木軟體等項目,眼光獨到。尤其2014年入股火幣,正好踩在比特幣交易的風口上,又是一筆大賺。
2018年,戴志康正式出任博雅互動董事會主席,成為實際控制人。
此時的博雅,雖然依然靠棋牌遊戲賺錢,但已經顯露疲態。行動網路的浪潮衝擊下,單一的德州撲克模式難以再複製輝煌。
戴志康必須想辦法,帶領這家公司走出下一步。
有人說,他當年賣掉Discuz!,是「少年得志」;做投資,靠火幣、博雅等項目,又是「眼光毒辣」。但等到真正坐上博雅的掌舵人位置,他才發現:公司不是投機,而是要活下去。
而這一切,正好為他後來的「瘋狂囤幣」埋下了伏筆。
囤幣上癮的博雅互動
2018年戴志康成為博雅互動董事會主席之後,他發現,靠一款《德州撲克》吃遍天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
遊戲行業競爭激烈,手游紅利早被頭部廠商瓜分殆盡。博雅互動雖然有穩定的棋牌用戶群,但營收增長乏力。2013年上市後的輝煌很快消散,股價常年徘徊在1港元以下,成為市場眼裡的「仙股」。
真正的轉折出現在2023年。戴志康決定帶領博雅互動殺入一個更瘋狂、更高風險的領域——比特幣。
他不是心血來潮。早在2014年,他就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入股了火幣,對加密貨幣有過近距離觀察。多年下來,他越來越堅信,比特幣不僅是投機工具,而是「未來世界的主流資產」。
於是,博雅互動董事會在2023年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動用超過2億美元預算,買幣。
第一次出手時,公司以不到6萬美元/枚的均價,買入幾千枚比特幣。此後,每逢市場波動,戴志康總是反其道而行——別人恐慌拋售,他果斷加倉。
比如2025年2月28日,比特幣一度跌破8萬美元,全球超20萬人爆倉。就在這天,博雅互動花795萬美元,買下約100枚比特幣。時機之精準,讓市場瞠目結舌。
截至8月11日,博雅互動共持有3416枚比特幣,平均成本約5.93萬美元/枚。按當時市價計算,賬面浮盈已超過100%,市值飆升至30億人民幣。
一個主營棋牌遊戲的上市公司,突然成了香港市場最大的比特幣持有者。消息一出,資本市場炸了。
投資人發現,這家昔日的「仙股」,竟然搖身一變,成了「幣圈巨鯨」。2024年之前還在谷底徘徊的股價,短短兩年,從0.5港元飆升至8.2港元,漲了近17倍。
博雅互動的年報也變了味。過去的核心數據是「活躍用戶數」「遊戲ARPPU」,如今,第一眼就能看到醒目的表述:「我們堅信,比特幣會成為未來世界的主流資產。」
甚至連董事會的KPI里,也多了一條:比特幣增長率。換句話說,衡量公司經營好壞,不再只是看遊戲賺錢多少,還要看幣買得夠不夠多。
外界議論紛紛,有人說他「不務正業」,有人說他「孤注一擲」。
但戴志康有自己的邏輯。在他看來,棋牌遊戲中的「虛擬幣」,本質上就像穩定幣。既然博雅互動的生意模式和虛擬資產有天然聯繫,那麼布局比特幣,並非跳脫主業,而是延伸。
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比特幣有望像黃金一樣成為新的價值儲備。與其被動看着遊戲業務衰退,不如主動把公司轉型為「亞洲版MicroStrategy」。
MicroStrategy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比特幣持有者,創始人邁克爾·塞勒通過持續買入比特幣,讓一家本來名不見經傳的軟體公司市值暴漲,成為幣圈傳奇。戴志康顯然想複製這一故事。
但市場不會只給掌聲。比特幣價格波動劇烈,風險同樣擺在眼前。
博雅互動在年報中也不得不寫下風險提示:2025年第第一季,公司因幣價下跌,賬面損失達3.15億港元。也就是說,這場豪賭,漲的時候是神話,跌的時候就是噩夢。
更現實的問題是,博雅互動2025年上半年營收僅2.23億港元,年增率下降5.2%;遊戲主業仍在下滑。換句話說,囤幣帶來的「光環」,並不能遮住主業疲態的事實。
但戴志康並不動搖。到目前為止,博雅互動沒有賣出任何比特幣,還計劃通過股權融資、債務融資、乃至主業現金流,繼續加倉。
Web3野心與未知的未來
戴志康當然明白,靠囤幣撐市值,只能解決短期問題,長遠來說還是要有故事可講。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宏大的敘事——Web3遊戲。
博雅互動是棋牌遊戲起家,最賺錢的,就是銷售虛擬遊戲幣。在戴志康看來,這和穩定幣、數位貨幣並沒有本質區別。
「遊戲用戶買虛擬幣,和區塊鏈用戶買穩定幣,邏輯是一樣的。」他在公開場合多次強調。換句話說,如果能把二者打通,遊戲玩家就可能成為Web3的新用戶。
於是,博雅互動開始嘗試把「遊戲+區塊鏈」融合。
2023年8月,公司宣布正式進軍加密領域,除了大規模購入比特幣,還投資了Web3基礎設施和遊戲公司,比如MTT ESPorts。
截至目前,博雅互動已累計向MTT投入約1000萬美元,背後邏輯就是:先把Web3生態的入口卡住。
戴志康並不滿足於做一個「會買幣的遊戲公司」。他在致股東信里喊出了一個更激進的口號——「將公司打造成亞洲領先的Web3上市公司。」
在他心目中,博雅互動的三大戰略已經非常清晰:
穩住棋牌遊戲基本盤;持續增持比特幣,強化資產儲備;把遊戲和Web3結合,孵化下一代產品。
他甚至提出,要學習MicroStrategy的模式。後者是全球最大比特幣持有企業,創始人邁克爾·塞勒的瘋狂加倉,讓它在資本市場贏得了第二生命。
搭上比特幣概念後,博雅互動股價一度暴漲近17倍,被投資人重新發現。木蘭投資在研究報告里更是直言,公司計劃到2027年囤到21000枚比特幣。
但質疑聲同樣不小。批評者認為,博雅互動的遊戲業務已經顯露頹勢:2025年上半年營收僅2.23億港元,年增率下滑5.2%,利潤更是跌了27.8%。如果沒有比特幣的浮盈,這家公司業績會相當難看。
更重要的是,Web3遊戲還處在早期階段。過去十年裡,絕大多數打着區塊鏈旗號的遊戲,不是泡沫,就是短命。把一個上市公司的未來,押在這樣一個賽道上,未免太過冒險。
但戴志康似乎從不怕冒險。20歲時,他用800塊啟動資金,做出了後來賣給騰訊的Discuz!;26歲,他拿40萬投資博雅互動,收穫1000倍回報;2014年,他在火幣身上賺得盆滿缽滿。
一路走來,他像是踩中了所有風口。也正因為如此,這次他的「囤幣+Web3」大棋局,才讓人更難判斷。
是再次站在浪潮之巔,還是成為下一個被市場遺忘的「幣圈孤勇者」?
來源:金色財經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加密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上課抽比特幣:幣圈新手入門班開課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