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以太坊跑贏比特幣!摩根大通解析四大動能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摩根大通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以太坊(ETH)近期表現持續優於比特幣(BTC),背後有四大核心驅動力,包括 ETF 機制優化、企業持倉增加、監管態度轉暖,以及質押功能潛在開放。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以太坊跑贏比特幣!摩根大通解析四大動能。(圖:Shutterstock)

多重因素交織,使以太坊在資金流入、機構採用與生態應用層面展現更強潛力,甚至可能改變加密市場的競爭格局,成為「數位經濟的心臟」。


其中,美國《GENIUS Act》穩定幣法案落地,加上以太坊現貨 ETF 持續走強,構成 ETH 上漲的政策與資金基礎。

數據顯示,7 月 ETH 現貨 ETF 資金流入達 54 億美元,8 月依舊保持淨流入;相較之下,比特幣 ETF 卻出現資金流出,市場表現分化趨勢明顯。

此外,市場高度關注的「加密市場結構法案」若順利通過,將進一步強化外界對以太坊的發展預期。

以太坊超越比特幣的四大因素

1. 質押收益潛力

以太坊的 PoS(權益證明)機制為持幣人提供質押收益。一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放行 ETF 質押,投資者無需運行節點即可獲得回報,使 ETH ETF 具備「類債券化」特徵,優勢明顯高於不具原生收益的比特幣 ETF。

2. 企業持倉與生態參與

目前約有 10 家上市公司 直接持有 ETH,佔流通量約 2.3%。部分企業更透過運行節點或參與 DeFi 獲取額外收益。這代表以太坊正逐步從投機性資產轉型為企業資產配置工具,潛在增長空間大於比特幣

3. 監管態度緩和

SEC 對流動性質押(如 Lido、Rocket Pool)的合規疑慮逐步減弱,並釋放出不一定將其視為證券的訊號。此舉降低了機構進場阻力,為更多資金流入以太坊生態鋪平道路。

4. ETF 實物贖回機制

SEC 允許以太坊比特幣 ETF 採用實物贖回,提高交易效率並增強市場流動性,同時減輕二級市場拋壓。由於以太坊機構持倉基數較低,其邊際增長效應更為明顯。

以太坊的未來展望

摩根大通認為,以太坊在 ETF 發展、企業採用與生態拓展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

  • ETF 發展:雖然目前 ETH ETF 規模仍低於 BTC,但若質押功能放開,勢必吸引更多長期資金流入。
  • 企業採用:企業持倉仍處早期階段,未來成長空間可觀。
  • 生態拓展:以太坊已成為 DeFi、NFT、穩定幣與 AI 鏈上計算的主要平台,生態定位遠超比特幣的「數位黃金」,更接近「數位經濟基礎設施」。

摩根大通指出,以太坊的強勢源自政策支持、ETF 優化、企業持倉增長及生態繁榮的多重推動。未來,ETH 不僅可能縮小與比特幣的差距,更有機會在市場地位上實現超越。

這一趨勢顯示,加密產業正從「價值儲藏」轉向「多維生態」的新時代,而以太坊正逐漸成為全球數位經濟的核心引擎。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