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台積電拒絕美方入股 擬退還晶片法案補助金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華爾街日報》21 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針對美國政府近期擬將《晶片法案》資金補助,改為以投資入股形式提供支持,台積電高層曾討論過,如果美國政府要求成為股東,台積電可能考慮退還部分補助款。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週二接受 CNBC 專訪時證實,美國政府正與陷入困境的英特爾洽談,計畫取得該公司 10% 股權,並不排除未來針對其他企業採取類似措施。
他強調,川普政府的原則是「補助換股權」,不同於先前拜登政府直接提供資金補貼。
市場一度擔憂政府將擴大持股範圍至大型晶片企業,但知情官員週四澄清,對台積電 (TSM-US) 和美光 (MU-US)並無相關計畫,這是川普政府的「政策選項」,可作為共和黨爭取明年期中選舉支持與政策談判的工具。
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內部曾討論過備案,如果美國政府堅持入股,公司可能考慮退還補貼金。
台積電此前獲得 66 億美元資金,用於亞利桑那州 FAB 21 晶圓廠,該廠於 2024 年底投產先進製程晶片。雖然該計畫起初是在拜登政府壓力下推動,但消息人士強調,台積電從未高度依賴美方補助。對此,台積電拒絕評論。
盧特尼克表示,商務部正敦促接受晶片法案補助的企業增加在美總投資額,以爭取更佳條件回饋納稅人。
晶片法案總額達數百億美元,旨在推動英特爾、台積電等企業在美國擴建晶片製造產能。
川普政府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展現「賞罰並行」的策略:
-
投資美國者受惠:增加美國投資的企業,可望豁免高達 100% 的晶片進口關稅。
-
對中銷售抽成:對輝達、AMD 等企業銷售中國市場的晶片,政府將直接抽取 15% 營收。
-
英特爾案例:川普在加速與英特爾談判之前,曾因執行長陳立武與中國關係密切,公開要求其辭職。
晶片法案最初旨在吸引台積電等製造商赴美設廠,以補貼方式降低本土製造成本。然而,政策因政權更迭、關稅爭議及執行延遲而進度受阻。
目前,盧特尼克正在評估,是否將英特爾部分補助轉換為股權,但此舉可能面臨法律挑戰,因原有合約並未明確授權政府入股,僅規定企業須與政府分享超額利潤。
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 21 日公開表達立場,呼籲美方應避免過度干預市場,讓產業維持自由競爭環境。
童子賢在談話中引用美國前總統雷根的政策思維,強調政府角色應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與法規制定,而非直接干預企業經營。他指出,雷根當時提醒產業界與經濟學者,「不要指望政府幫大家解決問題」,過度的政策干預可能削弱產業競爭力與創新能力。
對於美國可能要求取得台積電 (2330-TW)、英特爾 (INTC-US)、三星等企業的股權,童子賢直言,若政府涉入過深,將與共產主義計劃經濟無異。他強調:「如果容許我發出一點聲音,我會呼籲政府,拿開你干預的手。」並認為半導體產業應回歸市場機制,由企業間自由競爭決定勝負。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