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考慮推行24小時交易機制 分析師:券商股將受益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在香港交易所 (00388-HK) 周三 (20 日) 舉行的 2025 年中期業績會議上,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該機構在保持全球競爭力方面始終堅持戰略性投入原則。港交所在資本開支方面不會吝嗇,持續加大在數據平台優化、交易結算系統升級等方面的投入力道。

在現場,陳翊庭也回答市場熱議的延長交易時間的問題。她說:「關於交易時間延長議題,我們注意到那斯達克擬於 2026 年下半年實施每週 5 天 24 小時交易機制。港交所將秉持審慎漸進原則,在充分借鑒國際同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市場實際情況進行研究。該進程需待交易系統升級、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及監管框架成熟後結合本地市場實際情況進行研究。該進程需待交易系統升級、風險管理體系完善及監管框架成熟後配套完善。」她表示。
她指出,港交所正積極與市場參與者就縮短現貨市場結算週期進行探討,港交所的技術系統在今年底前將可以支持 T+1 結算週期,但市場何時實行 T+1 結算需要徵求多方市場參與者意見。24 小時交易是一個市場可及性的問題,投資者肯定是希望全年無休、隨時交易更快捷便利,同時成本還低,這是所有投資者想要追求的東西。
她還說:「在這方面,我們近幾年做了不少的工作,包括優化與內地互聯互通的交易日曆,惡劣天氣下正常交易等,我們為什麼要不停的去做優化?顯而易見,就是要確保我們能夠很好地服務市場。因此,延長交易時段肯定是個好事,但同時,我們還要兼顧這會不會對整個流程造成壓力,以及怎麼樣降低風險,這是我們要進行充分分析的。在目前,一旦出錯是有幾個小時間隔可以進行修補,如果是 24 小時不間斷交易,其實就沒了彌補的空間。」
不管是 24 小時交易,還是結算週期「T+1」方面的調整都需要不停地去對標我們其他的競爭交易所,然後在資本性開支投資這方面我們不可以吝嗇,我們必須要去好好投、好好做。
分析人士指出,若港交所能夠實現此交易機制,券商股和港交所本身將面臨顯著的正面推動。目前,香港證券 ETF 今年以來的漲幅已超過 64%,在市場表現上明顯優於 A 股券商股。市場研究機構認為,A 股券商股仍具重估空間。
進入 2023 年,券商股的表現受到市場廣泛關注,隨著港交所潛在的 24 小時交易機制的消息傳出,市場對券商股的樂觀預期逐漸升溫。
華泰證券分析認為,隨著權益市場的穩定成長,券商業績成長將更加永續,特別是在市場情緒高漲和成交量增加的背景下,券商股的估值仍有提升空間。
中金公司也指出,截至 2023 年第二季底,A 股券商類股在偏股主動基金中的配置仍偏低。市場朝向好的趨勢與新規則的落地,可能會促使機構資金逐步增加對該類股的投資。具體而言,A 股券商類股的 P/B 目前為 1.66 倍,而港股券商為 1.17 倍,均處於近幾年低位,顯示出較好的配置價值。結合股息率來看,主要券商的平均股息預計分別為 2.3% 和 3%,在市場整體向好的情況下,這為投資者提供了相對穩健的收益預期。
在市場信心逐步恢復的背景下,券商股的重估機會引發廣泛的關注。隨著港交所的制度性改革與市場環境的改善,券商股在未來將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此外,居民資金的逐步流入及中央政策的支持,券商股的市場表現可望繼續向好,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青睞。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