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陸汽車技術上半年大爆發!L3自駕技術+800V高壓快衝+固態電池三箭齊發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 年上半年,中國車市正經歷一場由科技驅動的深刻變革,從 L3 級自駕的艱難落地到 800V 高壓平台的普及,從半固態電池的量產突破到「AI 定義汽車」理念的實踐,這場變革遠不止於價格戰與銷量排名的更迭,而是關乎未來出行方式的重構。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陸汽車技術上半年大爆發!L3自駕技術+800V高壓快衝+固態電池三箭齊發(圖:Shutterstock)

在智慧駕駛領域,L3 級自駕技術成為產業分水嶺。賓士、BMW 等國際品牌已在北京高級別自駕示範區獲得 L3 上路許可,允許車主在特定高速路段實現「脫手脫眼」駕駛。


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也多次強調,華為 ADS 3.0 系統已具備「有條件 L3 能力」。雖然各車廠都對 L3 的開啟條件做出嚴格限制,但這項突破標誌著駕駛責任主體從「人」到「車」的歷史性轉變。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 NOA 的通行效率與舒適度因此大幅提升,車輛在複雜路況下的表現更加成熟。

然而,事故責任認定、資料歸屬等法律倫理問題仍是橫亙在 L3 普及道路上的關鍵障礙。

至於 800V 高壓充電,這項技術正加速從高階市場滲透到主流市場。小鵬最新發表的 G7 全系標配全域 800V 高壓 SiC 碳化矽平台,比亞迪更將高壓平台升級至 1000V 電壓,並整合兆瓦閃充技術。 「充電 5 分鐘,續航 200 公里」的體驗正成為越來越多車主的日常。這項技術突破的背後,是國內企業在 8 吋碳化矽晶圓製程的重大突破,使相關模組成本降低近 40%。

但充電網路建設仍面臨挑戰,480kW 液冷超充樁的高昂成本和長回報週期,導致三四線城市及高速服務區存在「有車無樁」的尷尬局面。

此外,動力電池技術迎來革命性突破。寧德時代「凝聚態電池」已實現量產,並打算在 2027 年實現全固態電池小批量生產。比亞迪打算同期在量產車型上搭載固態電池,衛藍新能源與蔚來汽車的合作也取得實質進展,已與上海恩捷簽訂 2025-2030 年半固態及全固態電池電解質隔膜採購協議。

廣汽集團宣布初步打通全固態電池全流程製造工藝,預計 2026 年在昊鉑車型上裝車,長安汽車也打算在 2027 年前實現半固態 / 固態電池量產,業界則預估 2027-2030 年將是中國固態電池產業化的重要拐點,屆時中國可望從「追跑者」轉變為全球動力電池領域的「領跑者」。

在這場技術變革中,消費者的關注點已從單純的續航里程數位轉向技術體驗價值。他們開始用更嚴苛的標準檢視產品,像是充電速度是否夠快跟智慧系統是否真正實用。這種轉變倒逼車廠從硬體製造商轉型為技術方案提供者。 

今年上半年的市場表現證明,未來的產業贏家將是能深刻理解用戶需求、掌握核心技術並建立強大生態的「技術先行者」。

目前,汽車產業正處於新舊秩序交替的關鍵時期。L3 自駕的法律架構尚待完善,800V 充電網路的涵蓋仍需時日,固態電池的量產流程還在優化,但可以確定的是,技術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歇,這場由科技驅動的價值重估將持續重塑中國車市,乃至全球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



Empty